•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17 11:01:39 股吧网页版
解读上半年经济:谁的收入在涨?下一步楼市政策如何加码?
来源:南方都市报

  备受关注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超61万亿元,为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总得来说,在当前恶劣的国际环境下,上半年经济达到这样一个统计的成绩,来之不易。”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对南都记者表示。

  同日,该官网刊发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分析到,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撑。

  出口超预期,外需对经济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关于上半年经济发展的动能,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撰文分析,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四股力量:服务消费继续恢复、海外补库存带动出口超预期、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支撑制造业投资高增、增发国债等中央财政支出拉动基建投资较快增长。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6.1%。规模创新高,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其中,出口12.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9.04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3.09万亿元,扩大12%。

  进出口增速也在逐季加快,二季度增长7.4%,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高2.5个、5.7个百分点,外贸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

  “上半年外需对国内经济回升向上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对南都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出口增长动能偏强,背后主要是在全球电子行业周期上行,以及欧、美央行降息预期影响下,当前世界贸易处于回暖阶段,外需改善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力加大。另外,年初以来国内稳外贸政策持续加力,包括加强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保障,鼓励企业多参加境内外的各类展会,以及中外航班往来在进一步恢复等,都有利于出口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短期内“抢出口”效应,对美出口还有上升空间

  电子行业上行周期也体现在中韩贸易上。上半年,韩国信息通信技术ICT产品出口额达到1089亿美元,同比增长28.2%,是历史同期第二高的数字。去年韩国曾出现对华贸易逆差,韩国前外交与国家安全事务总统特别顾问文正仁回应南都记者,如果芯片出口重新加速,贸易会改善。而今年,在人工智能AI浪潮推动下,韩国半导体出口大幅反弹。上半年中国与韩国贸易总值为1.13万亿元,增长7.6%。其中,自韩国进口6090.2亿元,增长15.7%;对韩贸易逆差920.7亿元,扩大14.3倍。

  从主要出口目的地来看,受上年同期低基数影响,今年6月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普遍都有较大幅度改善。冯琳指出,值得注意的是,5月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新三样”等价值18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虽然涉及的商品规模较小,影响有限,但短期内可能带来其他商品的“抢出口”效应。“由此预计,短期内我国对美出口增速还有上扬空间。”冯琳说。

  上半年,我国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的贸易总值为3.36万亿元,增长10.5%;对东盟贸易顺差6994.9亿元,扩大36.5%。冯琳分析,除了该区域经济景气度较高,进口需求较快增长,以及RCEP对我国与东盟贸易的促进效应进一步释放外,还有全球产业链重塑带来的影响,很多亚洲国家成了中美贸易的“中间商”,间接贸易明显增多。

内需不足较突出,但餐饮文旅等服务消费增势良好

  与出口强劲相比,消费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点。今年一季度GDP增速5.3%,二季度4.7%,增速有所回落,上述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就此回应,这有极端天气、雨涝灾害多发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等等。“但从基本面看、从中长期看,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南都记者表示,二季度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背后是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偏弱。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969亿元,同比增长3.7%,比一季度放缓1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更多反映居民商品消费走势,而判断当前消费走势,需要结合社零与服务零售额数据一起观察。”王青指出,1—6月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7.5%,增速比社零增速高出3.8个百分点,这与当前旅游等服务消费更有活力相印证。不过,与一季度相比,上半年服务零售额累计增速也放缓了2.5个百分点。对此,罗志恒认为,消费结构上,居民压缩不必要的商品消费,增加旅游、演出等即时满足的服务消费,类似“口红效应”。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于建勋分析,上半年,服务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居民假日出游需求旺盛,餐饮、交通、文旅等相关服务消费增势良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继春节长假出行消费大幅增长后,“五一”和端午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6%和6.3%,出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2.7%和8.1%。

楼市活跃度有提升,京沪二手房房价环比年内首涨

  “展望后续,居民消费还有进一步修复空间,而楼市何时企稳回暖影响着后续修复进程。”王青认为,可加大房地产支持政策力度,核心是引导居民房贷利率持续下调,扭转楼市预期。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稳楼市,尤其是提出降首付、降利率、去库存、保交楼的“517楼市新政”。上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政策效应逐渐释放,近期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9.0%、25.0%,降幅比1—5月份收窄1.3、2.9个百分点。从住建等相关部门了解的情况看,近几个月二手房网签面积同比也有所增长,一线城市6月份成交面积环比增长较快。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指出,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总体收窄。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6%、1.2%和0.7%,上海上涨0.4%;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中,北京、上海今年以来首次转涨,分别上涨0.2%和0.5%,广州、深圳分别下降1.5%和1.0%。

  “去年7月国家启动房地产新模式,以及今年各地提出的放开限购等楼市新政,起到了一定作用。”叶青以北京市住建委的最新数据为例,6月27日到7月10日这两周北京市二手住宅网签量为8004套,较政策出台前两周增长超过7%;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量为2666套,相较政策出台前两周增长超过40%。特别是新政发布后的首个周末,6月29日到30日这两天,北京市共成交720套新房,比新政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增长240%。

保障房可满足工薪收入群体住房需求,释放消费潜能

  “当然也要看到,目前房地产相关指标仍在下降,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调整转型过程中。”上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还提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积极推进,有利于构建房地产市场发展新模式,也为投资扩张增添了动力。上半年,房地产“三大工程”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0.9个百分点。

  “商品房和保障房并重的房地产新模式,是这两年的重大改革。”叶青表示,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快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可减少房贷压力对其他消费的限制,释放其消费潜能。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初,住建部召开的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现场会就提出,各地要充分认识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惠民生、稳投资、促转型的重要意义。国家层面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体系已经齐备,关键是抓好落实。各地要加快建立轮候机制,摸清工薪收入群体需求,以需定建,有力有效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居民收入涨在哪?工资和经营收入在涨,养老金涨速快

  叶青还指出,政府在税制改革、收入分配调整方面也可发力,这都可以扩大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南都记者注意到,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

  那么,哪些因素发挥了作用?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司长张毅分析,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增长是支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

  具体来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95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快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另外,受居民旅游出行明显增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等经营形势良好带动,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较快。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23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快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1.0个百分点。

  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也保持增长。张毅表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78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在各类保民生政策支持下,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76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分城乡看,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也快于城镇居民。

  受领取养老金人数增加和基础养老金标准上调带动,居民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比上年同期增长8.9%。

  此外,各地积极落实各类政策性补贴发放,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5.5%。叶青多次对南都记者表示,低收入者的消费率和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者,建议扩大低保人群数量,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日前民政部公布的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监测对象有8015万人,“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也是发展经济应有之义。”叶青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