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18 06:09:40 股吧网页版
服务融入“大虹桥”奋力打造“最虹桥”
来源:解放日报

  长宁区案例编写组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十二届市委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落实落地,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开展“新思想引领高质量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征集活动。通过组织遴选一批优秀案例,深入总结上海以首创性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成果,深入阐明中国理论指导下的上海实践及其彰显的中国道理,充分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生动反映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切实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现将这批优秀成果以专版形式陆续刊发。本报聚焦上海16个区的优秀案例,今天刊发长宁区专版。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并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不断拓展贸易会展功能,强化综合交通枢纽门户作用,加强服务长三角区域的功能平台建设,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以协同开放提升区域整体实力。

  长宁区是上海联通长三角、面向海内外的重要门户,是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区位优势独特、开放特征鲜明、文化底蕴深厚。长宁区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任务紧密相连,在服务落实国家战略中区域能级不断迈上新台阶。近年来,长宁区牢牢把握重大机遇,勇于承担战略使命,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这一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头等大事,作为长宁区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奋力打造“最虹桥”。

  创新动因

  长宁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相关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机遇和挑战:

  (一)“最虹桥”品牌建设迎来升级机遇

  长宁区是“虹桥之源”,1986年成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诞生在长宁,承担着为上海改革开放探索开路的重要使命。从最早的“依托虹桥”,到“拓展虹桥”,再到“精品虹桥”,在一路的传承创新中,“虹桥品牌”淬炼而生。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虹桥”的核心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扩容至151.4平方公里,长宁区新泾镇、程家桥街道整建制纳入,即东虹桥片区。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重大战略实施,长宁片区作为其中唯一的中心城区,迎来了一次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既要积极融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更要积极发挥中心城区对长三角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充分体现“虹桥之源、国际枢纽”的地位。

  一是东虹桥地区空间形态面临脱胎换骨的机遇。在虹桥商务区发展的新阶段中,东虹桥地区迫切需要全面一体化提升城市品质、优化空间形态,发挥好连接上海中心城区和长三角的中枢作用。随着外环西段功能提升、外环绿带建设、大虹桥轨道交通提升等空间行动,东虹桥地区的交通红利、生态环境红利均在持续释放。未来结合空间资源的整合、地区形象的塑造、多元工作生活场景的营建,向西直连枢纽、向东衔接“虹开发”,塑造面向未来的“虹桥门户”,真正成为“大虹桥”的核心引领区。

  二是东虹桥地区核心功能面临脱颖而出的机遇。《总体方案》明确了“一核两带”发展格局,虹桥商务区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东虹桥地区作为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商务功能的进一步集聚、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增强、贸易新平台的落成以及枢纽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国际开放和贸易功能将迎来全面升级的机遇。同时,东虹桥地区作为上海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迎来提升城市功能的新机遇。

  三是东虹桥地区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东虹桥地区周边的长三角城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意领域做了很好探索,为东虹桥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同时,长宁区有着20多年的“数字长宁”发展积淀,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如今的数字化转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各领域都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未来东虹桥地区将借这股“东风”,抓住新的机遇,进行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开放经济、临空经济等新一轮的布局谋划,再次创造新产业的高度集聚,提升产业能级,扩大产业辐射力。

  (二)东虹桥片区高质量发展需要突破瓶颈

  随着上海多个新兴地区中心迅速崛起,东虹桥片区聚焦发展速度、建设规模等方面,深入分析制约因素,着力突破发展瓶颈。

  一是东虹桥地区形态有待进一步重塑。前期由于街镇与园区管理分工,在空间板块、特色资源、城市风貌等区域规划方面还需加强统筹和整体谋划。东虹桥地区在形成聚焦核心功能、承载公共活动、标识地区形象的高品质地区中心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快建设。交通出行网络有待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设施能级仍有提升空间,生态空间服务能级有待进一步激活和提高。

  二是东虹桥地区核心功能有待进一步体现。国际化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为上海贸易便利化的试点区,进出口贸易创新示范水平还需提高,数字贸易港建设和跨境电商发展有待探索推进,国际贸易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虹桥机场腹地范围内的国际航线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国际航运服务需进一步突破;国际性机构集聚、国际交流有待加强,东虹桥地区的国际显示度和知名度亟待提升。开放功能水平有待提高,“虹开发”地区商务楼宇承载高端商贸业的能力需提升,“虹开发”地区与东虹桥地区联动互补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与产业联动有待探索推进。枢纽功能的作用有待彰显,资源型枢纽功能尚需整合。

  三是东虹桥地区产业集群有待进一步形成。面向“一核两带”的产业引领力、辐射力仍需不断提升,东虹桥地区“4+6+2”的产业发展体系尚未在整个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形成产业引领力;东虹桥的传统优势领域,如航空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对长三角城市产业吸聚作用不足。产业“集而不群”现象有待破解,东虹桥地区先后引进了一大批产业门类丰富的企业,但上下游产业链尚未形成集群效应。构建形成成熟的企业创新生态方面还需加大力度,推动提升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创新孵化,搭建更多大中小企业交流的“朋友圈”平台。

  四是东虹桥地区运作的体制机制及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条块协同机制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对东虹桥地区的资金、项目、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聚焦。在人才落户、补贴、住房保障、就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长三角人才共享机制还需进一步优化。更新开发政策有待探索,城市更新条例及配套政策需进一步落实、创新,更新模式、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主要做法

  用思想引领行动,以行动践行思想。长宁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举全区之力服务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牵引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深学细悟和笃信笃行相统一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内化于心、践履于行,才能真正掌握党的创新理论这个强大思想武器,牢牢把握好新时代的硬道理,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不断取得新胜利。

  在服务实施国家战略的过程中,长宁区始终坚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持之以恒抓好四个“以学”,在融会贯通上下深功、求实效,努力将学习的收获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形成切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实践中不断开新花、结新果。

  (二)坚持服务大局和因地制宜相融合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找准自身在“一盘棋”中的角色定位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拉长板、补短板、锻新板,才能把握机遇、扛起担当。

  “大虹桥”国家战略是大局、大势,长宁区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持之以恒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始终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主动以“长三角的虹桥”“世界的虹桥”来审视自身、谋划发展,不断巩固拓展自身比较优势,努力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作出新贡献,力求在服务好实施好国家战略中发挥优势、更好发展,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三)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衔接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瞄准“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满盘活”的领域,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量的积累和质的跃升。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对于区域高质量发展有着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涉及发展的方方面面。长宁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住其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之以恒攻坚克难,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政策举措落地实施、空间环境更新打造等方面持续用力,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力求牵住“牛鼻子”、下好“先手棋”,不断释放国家战略的红利效应,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坚持开放创新和协同联动相结合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在区域协同联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整体实力。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涵盖长三角三省一市,需要开放的精神和协同的机制。长宁区坚持发挥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深化改革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强与长三角区域的协同开放,持之以恒深化创新、开放、软硬件、区域等方面的协同联动,携手打造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更为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共同努力做强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功能,进一步提高“大虹桥”辐射能级,为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贡献力量。

  实际成效和总结思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自觉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统揽全局、统筹兼顾、综合施策。长宁区按照“服务好实施好国家战略、规划好开发好重点区域、建设好运作好开放平台”的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以“五个着力统筹”推进“大虹桥”建设。

  (一)着力统筹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

  长宁区将“大虹桥”国家战略作为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机遇,全力对接服务、落地实施。

  一是凝聚共识重引领。深化对国家战略深刻内涵的认识,通过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区委全会等,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制定“最虹桥”引领行动,突出巩固和拓展在航空服务、数字经济、总部企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明确将比较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的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

  二是一体统筹聚合力。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的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各项任务。成立东虹桥发展办公室,抽调全区精干力量,统筹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长宁片区发展,从体制机制上打破行政边界,凝聚一股绳的发展合力。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和重点项目,形成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推进闭环。

  三是联动协同强辐射。将长宁片区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起来,推动新老虹桥政策联动、项目联动、发展联动,进一步放大国家战略的辐射带动力。在国家战略的牵引赋能下,长宁区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561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2286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20年的12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68亿元。

  (二)着力统筹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

  对接《总体方案》《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明确的重点任务、改革举措,以专班、专案、专人为机制保障推动先行先试,大力探索首创性、突破性的举措。

  在提高开放特色上,实现“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创办科技型企业”“国际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试点”等政策率先落地、形成首例,获批境外高层次人才在华永久居留受理权限。搭建大虹桥中日企业交流发展联盟、大虹桥—中欧企业跨国交流合作平台,深化拓展RCEP政策咨询服务站功能,推动区域企业展品成为第四届、第六届进博会首票进境展品。2023年审批通过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5500件,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办理量超过900人次。长宁片区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达59家,集聚外资企业近900家,2023年税收同比增长41.1%。

  在增强改革动力上,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大胆试、大胆闯,创建成为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颁发上海首张“一址两证”“一址两用”食品生产许可证,在全市首发市场监管领域《注册许可容缺办理事项清单》,构建国内首个集调解、仲裁、审判于一体的航空争议一站式解决平台,成立东虹桥检察服务站,率先建成汇聚各类知识产权运营要素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立健全营商体验官制度。长宁片区税收总量从2020年的11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88亿元,以占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不到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五分之二的税收,总量位居四个片区之首。

  (三)着力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长宁区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努力打造创新核爆点和产业新引擎。

  在科技创新上,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和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市,“虹桥智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评2022年度上海唯一优秀双创示范基地。高标准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发挥区域内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集聚、功能配套完善等优势,促进研发和应用、技术和市场产生化学反应。全区共有国家级、市级科技创新创业载体26家,入驻企业近2000家。成立虹桥智谷CTOU首席技术官联盟,落户全国首个聚焦“数字人民币+数字贸易”的创新孵化基地,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第二轮测试项目。

  在产业发展上,大力打造国家级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虹桥之源”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虹桥财富管理走廊等,推动产业特色化、高端化发展。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长宁片区已培育集聚了190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2023年全区软件信息业营业收入超过全市六分之一,同比增长60.8%;亿元以上电商交易平台达29个,交易总额居全市第一。对接“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等战略任务,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航空旅游加快恢复,时尚创意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3+3”重点产业占全区税收比重达67%。巩固楼宇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深化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和“三级三系”服务体系,2023年税收亿元楼达36幢,重点商务楼宇单位面积产税同比增长22%,连续两年诞生当年度上海首幢税收百亿楼。

  (四)着力统筹形态塑造和功能融入

  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重点推动长宁片区形态和功能同步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

  在形态塑造上,加强与虹桥机场东片区五大驻场单位协同,携手推进东片区脱胎换骨改造,大力实施东航K1-01地块、机场J-01地块和N1-05地块等项目,加快建设上海荟聚综合体、“虹桥上城”人工智能产业园、联影智慧医疗产业园等商办项目,推动完成生命元山、光大安石等城市更新项目,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发布实施“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积极做好外环线西段交通功能提升前期工作,统筹谋划区域路网、水网、绿网、管网“四网合一”综合提升行动,着力构建四纵十八横路网体系,不断提高交通通达性和便利性。

  在功能融入上,持续提升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内涵和功能,构建涵盖65项政务和生活服务的差异化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立足虹桥商务区、辐射长三角、面向国际的枢纽型、标杆性的全生命周期海外人才服务综合体。在长宁片区累计筹措建设9000多套租赁住房,实施留学回国(境)人才专属安居政策,助力企业引进一大批海外优秀人才,高标准打造外环生态绿道、虹桥体育公园、临空滑板公园等公共空间,为人才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环境,推动人才安身、安业、安心。

  (五)着力统筹服务联通和发展协同

  坚持发挥北向拓展带起点城区双向辐射、双向联动的核心节点优势,主动融入“大虹桥”区域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民生和服务联通上,在人才共育、市场监管、卫生健康、体育事业、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养老一体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等多个领域推进多层次、多途径的跨区域合作交流,巩固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探索推进律师个人执业许可长三角跨省互认通办改革,探索实施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和高校毕业生招聘进楼宇专项行动,参与承办全市首场长三角超大型现场招聘会,3家养老机构入选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进一步提升协同合作成效。

  在科技和产业协同上,坚持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既助力总部企业、头部企业在长三角布局生产基地、寻找合作伙伴,又帮助长三角企业选择长宁、走向更广市场,共同巩固产业链、创新链,合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牵头成立“长三角地市商会联谊会”,推进长三角民营企业合作共建。举办长三角城市更新论坛、在线新经济论坛、浙青益友圈走进东虹桥等活动,深化企业间交流合作。

  未来,长宁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站位、拓展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改革办法、开放举措,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不断构筑长宁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软环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最虹桥”,更好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