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18 10:11:22 股吧网页版
汕头出台国土空间总体新规划 揭开山海融城美丽面纱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汕头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汕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复同意。《规划》提出,以“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为目标愿景,努力把汕头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特区、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规划》延续汕头“三江四脉,五湾一岛”自然山水特色,构建“三廊四屏,一核两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勾勒出汕头新时期城市发展脉络和空间格局。绿脉、文脉、商脉……汕头正从更长远的时间坐标、更广阔的空间视野、更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出发,拉开一张城市高质量发展蓝图。

  ●南方日报记者张晓宜

  向海图强沿海塑极

  汕头向海而生、因海而兴。从开埠以来“商贸云集、楼船万国”的盛况,到“三江出海、一纸还乡”的艰辛,再到如今码头繁忙、货通全球的繁荣,都离不开这片汪洋大海。

  在《规划》中,汕头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向海图强,沿着漫长的海岸线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内许多大城市都是从河流两岸,逐渐沿着大江大海发展,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在这一点上,汕头此次的规划是科学合理的。”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

  汕头这座滨海城市的未来产业格局如何?《规划》提到,汕头坚持制造业当家,支撑“三新两特一大”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以产业发展核心环为引擎、以传统产业提升带和滨海产业发展带为支撑的“一环两带”产业空间格局。

  其中,“一环”为产业发展核心环。以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六合产业园区三大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平台为核心载体,依托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高校的科创资源,打造产学研联动发展、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核心环。

  “两带”为传统产业提升带和滨海产业发展带。借助产业发展核心环发展势能,构建滨海产业发展带和传统产业提升带。滨海产业发展带串联濠江滨海产业发展片区、澄海岭海工业园区等滨海大型产业平台,引导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提升带串联澄海莲南工业园区、潮阳金浦产业发展片区、潮南北部产业片区等特色产业园区,推动纺织服装、玩具创意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翻开产业空间结构规划图,无论是“一环”中的几大产业平台,还是“两带”之上的重点产业园区,都能清晰地看到汕头向滨海甚至向海上延展新兴产业空间的意图。同时,以纺织服装、玩具创意等传统特色产业为基础,汕头正加速构建起陆海协同的产业空间布局。

  除此之外,汕头还将以现状产业空间为基础,推动产业用地向重点产业平台集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形成“3个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平台+8个市级产业平台+10个区级产业平台”的“3+8+10”产业空间体系。

  在胡刚看来,汕头还需进一步加强海洋城市的建设,“现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建设海洋大市,发展海洋产业,包括港口、风电、旅游等方方面面。汕头的生态资源丰富,同时还有侨乡、商贸等深厚底蕴,未来要加大力度扶持海洋相关产业。”

  拥湾抱海的汕头,近年来一直聚力发展“蓝色经济”,以海上风电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在短短几年时间成为汕头投资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日前,全球首台18—20兆瓦级风储荷网机组在上海电气汕头智能制造基地下线,再次创下汕头海上风电产业装备制造的新纪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岛旅游……一个个方兴未艾的产业,正在勾勒出一幅粤东沿海产业发展新图景。

  沿海塑极,就在不远的未来。《规划》提出,到2025年,汕头将基本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和集聚辐射功能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活力经济特区;到2035年,汕头将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引领力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通山达海串联绿脉

  汕头的生态家底殷实。俯瞰潮汕平原大地,江海交汇、水网密布、绿意满屏……一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生态画卷映入眼帘。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为汕头文旅注入源源不断的流量。每逢节假日,前来汕头南澳岛、妈屿岛、北山湾等网红景点打卡的市民游客数不胜数。

  近年来,汕头接连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南澳县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2023年,南澳县获选全国“和美海岛”。澄海区获得第七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莲阳河获评全国“幸福河湖”,青澳湾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一个个荣誉称号的背后,是汕头林、海、城日益交融的生态空间。

  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汕头未来将落实广东省“三屏五江多廊道”的区域生态格局,以山地丘陵为屏、以河流水系为脉,构建起“三廊四屏五湾一岛”、丘陵—平原—海域协同治理的生态空间格局。

  《规划》提到,“三廊”为韩江、榕江、练江三条河流生态廊道;“四屏”为莲花山、桑浦山、小北山、大南山四大山体生态屏障;“五湾”为海门湾、广澳湾、北山湾、津砂湾和六合湾五个海湾;“一岛”为南澳岛,汕头将保护和修复环岛海滨自然岸线,打造山海联动、蓝绿交织的生态海岛。

  “三廊四屏五湾一岛”生态格局既是对汕头生态资源的一次归纳梳理,更是对汕头未来生态空间的谋划布局。可以看到,在寻求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汕头不仅仅考虑经济效应,更力图妥善处理好生态与建设、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除了塑造良好的自然生态格局,此次规划还将目光瞄准广袤的城乡大地,差异化塑造四大片区城乡空间形态,展现“山海融城”海滨城市城乡总体形态格局。

  中心城区重点以“一湾两岸”地区为核心打造汕头城市客厅,塑造传统商埠与现代特区交融的海湾都市形象;澄海片区依托田园乡野、历史人文等特色资源塑造生态、人文、产业融合发展的精致滨海新城形象;两潮片区重点促进山水生态格局与地域文化特质相互交融,营造潮汕宜居宜业家园形象;南澳片区则着力突出全域旅游海岛形象,凸显拥山抱海的国际旅游岛形象。

  在乡村,汕头坚持“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开展美丽乡村连片连线示范创建和一体化风貌提升。通过打造市域乡村旅游线路,将汕头乡村景点串联,建设“潮”“侨”特色和美乡村,形成“一村一品”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山水绵延、满城绿荫、乡村和美……展望未来,汕头日益完善的自然生态和城乡空间格局,将串联起全市绿脉,夯实绿美汕头生态建设的深厚根基,助力“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

  和美侨乡赓续文脉

  位于三江出海口的汕头,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海洋文化、侨乡文化、美食文化等交相辉映。近年来,汕头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方面成绩突出,小公园开埠区、樟林古港等景点人流如织、英歌舞、潮剧等非遗文化日益“出圈”,成为汕头新的城市文化符号。

  “汕头历史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鲜明的特色,最突出的是侨乡文化。”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林伦伦表示,潮人的祖先从中原到福建一路南下再迁移到粤东之后,通过“三江汇海”的地理和季风之便,乘风破浪下南洋,形成了如今“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的盛况。于是,在海外大约有1500万华侨华人乡亲的潮汕原乡,便成为了全国著名的侨乡。

  以侨乡文化为引领,塑造历史文化新格局,也是此次《规划》的重要内容。《规划》提到,汕头要构建“三江一带、一心多节点”的历史文化保护空间格局,深入挖掘潮汕传统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开埠文化和红色文化五大历史文化价值,以侨乡文化为引领推动各大文化价值深度融合,形成多维立体文化空间。

  “三江一带、一心多节点”格局,即构建以韩江、榕江、练江为历史文化遗产走廊,沿海岸线为海丝文化遗产带,历史城区为心,各层级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为节点的历史文化保护整体空间格局,推动汕头实现“和美侨乡”的发展愿景。

  林伦伦认为,挖掘侨乡文化的内涵,加以传承和弘扬,将是凝聚侨心侨力,建设和美侨乡的有效措施,“海洋文化、开埠文化都与侨乡文化相关,这三种文化组合起来,便形成了汕头历史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不同的鲜明特色。”

  记者注意到,《规划》还提及汕头将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明确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等建设控制地带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线,总面积2.63平方公里。

  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意味着什么?在林伦伦看来,这是一种对汕头历史文化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举措,“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等地带管控起来,保护好、建设好,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让群众懂得其历史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海内外乡亲齐心合力,共同建设好它们。”

  林伦伦表示,汕头各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应该按照各自的文化特点建设好它们,使不同文化在汕头各自精彩,呈现多元一体、共同发展的局面,这对和美侨乡建设、“百千万工程”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进一步推动汕头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林伦伦认为,《规划》出台之后,各地可以放开手脚做好区域内的规划和设计。政府应该出面引导各区、各镇、各村做好规划,避免同质项目的重复建设,提升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水平,旅游部门要根据各地的建设项目,串珠成线,做好设计、规划,实现旅游产业的产值最大化。

  专家观点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做强中心

  工商并举

  “规划将影响整个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人文、历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地找到内在联系。”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一座城市的发展规划,需作为指导性、方向性的规划,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很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综观全国,多条河流的交汇处往往会出现在较大城市。”在陈鸿宇看来,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每个地方自然地理的区位特色,“潮汕地区多少条主要江河、多少个港口、多长的海岸线等,规划必须遵循这些自然风貌。”他说,汕头是三江出海口,自然条件优越,山水格局非常好,汕头应该发挥既有自然资源的禀赋,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去谋划城市的未来。

  对于“一环两带”产业空间格局,陈鸿宇认为,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跟产业规划结合起来。首先是集中力量强化中心城区的产业,工业、商业等产业都需要进一步增强,然后再往两个产业带上延伸发展,未来的新兴行业、新兴发展区域都将出现在两条发展带之上。

  《规划》提出,汕头要建设粤东区域商贸服务高地,构建“2+7+2”多类型商圈格局。陈鸿宇认为这是《规划》的一大亮点,体现了汕头阶段以来的工作重点和优势,作为百载商埠,发展商业一直是汕头的“传家宝”。

  “愿景很美好,但需要把规划落实到位。”陈鸿宇表示,规划提出之后,应该更详细地分领域、分区域进一步分解任务,认真做好落实规划的各项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各种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市场、资金等因素,要做好系统地统筹调度,才能让这幅城市发展蓝图真正转变为“实景画”。

  交通视点

  汕潮揭半小时通勤

  市内镇镇通高快速

  未来的汕头城市交通路网如何?市内出行、城际通勤等是否方便?这些疑问在《规划》中可一窥答案。《规划》提出,至2035年,汕头高水平实现汕潮揭地区半小时通勤、粤东1小时交通圈、粤港澳大湾区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123”出行交通圈,全面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记者注意到,汕头将从铁路轨道、高速公路、公共交通等方面搭建起汕潮揭都市圈的交通骨架,并向西、向北瞄准粤港澳大湾区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一个个交通圈的构建,正推动汕头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的交通大格局。

  当下,汕潮揭都市圈的区域交通网络已逐渐成形。京灶大桥正在进行桥面护栏、桥面铺装,机电、照明等附属设施在施工,冲刺年底达到通车条件。作为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含潮汕联络线)项目的三期工程,京灶大桥进一步推动高速公路深入潮汕平原,让更多粤东地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便捷驶入高速。

  粤东城际铁路的桥梁、隧道、站房等各个工程节点的建设也在提速。日前,偌大的盾构机已顺利抵达时代广场站,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刀盘焊接等组装工作,不久后将深入盾构井组装成型。

  展望汕潮揭交通圈,汕头将构建起畅达汕潮揭地区的疏港铁路和城际轨道网,加快推进广澳港区、海门港区疏港铁路规划建设。近期加快推进粤东城际(汕头站至潮汕机场段)、粤东城际(潮州东至汕头段)建设,远景预留汕普城际、潮南站至潮汕机场城际通道,实现汕潮揭地区“30分钟通勤圈”。

  除此之外,在高速路网方面,汕头将形成以汕头为中心、辐射汕潮揭地区的“三环八射”的高速路网;在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方面,汕头将建设“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中运量公交、水上巴士为辅助,轨道交通为重要发展方向”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网络。

  除了城际交通,市内交通网络的建设让市民出行越来越便捷。日前,虎头山隧道及南延工程项目全线通车,贯穿整个濠江南北走向的主干道被打通。项目末段还预留了连结汕南大道的桥梁,未来将继续南延至潮阳区、潮南区等地,届时两地到中心城区的通行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与《规划》提出的全市交通网络布局十分契合。展望未来,汕头中心城区与南北两翼的联通将进一步便捷,有望实现“镇镇通高快速”。《规划》提到,汕头将疏解中心城区过境交通,强化中心城区与南北翼快速联系。至2035年,全市快速路里程约473公里,快速路网密度达到0.8公里/平方公里,实现“镇镇通高快速”。

  《规划》还提及汕头各区县未来具体的交通布局。例如,引导中心城区老旧客运站综合改造,统筹外围城区客运站搬迁整合,规划形成“一区(县)一站”的公路客运枢纽布局。除此之外,在南澳、潮南远景预留汕头通用机场位置,满足旅游休闲、水上救援等功能。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汕头将大幅提升城市枢纽能级,搭建起与城市功能布局相协调、与区域联动发展相适应,功能完善、畅通高效、安全绿色、智能惠民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