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19 11:00:20 股吧网页版
全国碳市场三周年,持续扩容驱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时代诉求
来源:新京报 作者:陶野 白华兵

  2024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迎来了启动三周年的纪念日。

  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开启,交易中心设在上海,登记中心设在武汉,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2162家发电企业上线交易,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一时间,我国碳市场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如今,经过三年发展,我国碳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多家,年覆盖超过5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始终维持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三年来市场运行平稳,碳价稳步上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三年以来,总体运行平稳。碳价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6元左右,上涨79%左右;今年4月24日碳价历史性突破100元/吨大关,最高达到104元/吨。根据《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预测,到2030年底,全国碳市场配额成交均价预计突破200元/吨,CCER成交均价预计上升至150元/吨。

  截至2024年7月18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已超过4.65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近270亿元。显示出市场运行平稳且活力显著提升的良好态势。2023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年度成交量达到2.12亿吨,较2022年增长3倍,年度成交额为144.44亿元,日均成交量达到87.58万吨。

  碳价的提高无疑能促使市场内的2千多家火电企业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碳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企业的绿色转型,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众多发电企业通过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优化燃煤效率等措施,积极履行控排责任,实现了整体能耗的降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

  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行业覆盖范围扩大

  全国碳市场的稳步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近年来,中国政府以《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代表的双碳“1+N”政策体系逐渐构筑完成,政府各部门出台了多项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实施方案及支撑保障方案,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立法层级为“行政法规”,高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立法层级“部门规章”,构成碳交易相关规章等的制定依据及纲领,成为我国碳交易纲领文件。

  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配套规则的修订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在进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后,全国碳市场交易量、交易额等运行指标较第一个履约周期均有所提升。

  碳排放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朱国辉对零碳研究院表示,根据中碳登调研,在第二个履约周期,近80%的企业配备了专人管理碳资产,超90%的企业建立了内部碳资产管理制度;在数据质量方面,约93%的企业按要求实测了元素碳含量,相较于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21%,超过96%的企业报送的排放报告结论与最终核查结果基本一致,反映了重点排放单位开展碳交易的积极性、专业度均有明显提升。经过两个履约周期的运行,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总体减排成本降低约350亿元,碳市场机制实现的碳减排成效明显。

  随着全国碳市场的逐步成熟,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各项措施正紧锣密鼓展开。目前,全国碳市场主要覆盖火力发电企业,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生态环境部正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预计将有更多成熟行业如钢铁、建材等被纳入全国碳市场。2024年4月3日,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铝冶炼行业、水泥熟料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

  朱国辉补充,根据国家推进碳市场建设的工作安排,预计今年扩容后纳入的企业总数将超过4000家,覆盖的全国碳排放规模将超过60亿吨。待下一阶段纳入八大重点排放行业后,全国碳市场将覆盖全国约75%的碳排放。

  碳市场扩容,驱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时代诉求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对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表示,为增强碳市场的活跃度,有必要加快推进国家碳市场扩容。碳市场的意义在于节约减排成本和增强经济激励。只有企业间碳减排成本存在差异时,企业才有购买或出售碳排放配额的动力。碳市场扩容可以扩大企业间减排成本的异质性,增加碳市场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提高碳市场的活跃度。在碳达峰之前,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国家碳市场合乎中国国情,考察国家碳市场是否发挥了作用,主要是看对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驱动效果。为了回应驱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时代诉求,国家碳市场扩容势在必行。

  朱国辉表示,展望未来,全国碳市场行业、交易主体、交易产品将进一步增加,配额分配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国际对话与合作将更加紧密。随着碳价的提升,重点排放单位的节能减排意识会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融资活动会扩大。全国碳市场将更加有效,更具活力,更有国际影响力,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和双碳目标的新征程上发挥更大作用。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陶野白华兵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