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21 21:35:29 股吧网页版
【财经分析】业内看好今年下半年生猪市场 关注二育动作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郑州7月21日电(记者李文哲)今年一季度,生猪价格围绕成本线震荡运行。5月过后,随着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生猪养殖利润积极改善。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当周,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为537.04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406.33元/头。展望后市,受访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今年下半年生猪市场价格,预计价格或高位震荡,重点关注二育进场与出栏节奏对供需格局的影响。

  供应阶段性趋紧价格持续上涨

  行业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由于春节后消费快速转淡,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于2月底跌至最低点,随后反弹至15元/公斤,3月下旬至5月上旬猪价一直围绕15元/公斤一线窄幅波动。5月中旬开始,生猪价格持续上涨,6月11日涨至阶段性高点19.15元/公斤,较上半年最低点涨幅达38%,随后在17.5元至19元/公斤高位震荡。截至7月18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8.99元/公斤。

  国海良时期货分析师许晓燕认为,去年7月,能繁母猪存栏开始缓慢去化,叠加去年年底阶段,北方部分地区受到较大的疫病影响,导致今年二、三季度生猪出栏供应阶段性趋紧,这是本轮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由于猪价拉升,一些手中没有猪的养殖户收购临近出栏的生猪进行二次育肥,直接减少了生猪出栏数量。“二次育肥群体从3、4月份开始进场,到5月份过后仍继续入市,不仅打乱了正常的供需变化节奏,也额外扩大了本轮猪价的上涨幅度。”许晓燕说。

  卓创资讯分析师邹莹吉表示,北方二次育肥的情绪强烈,叠加北方部分地区猪场空栏,补栏情绪也比较强烈,带动本轮猪价上涨。南方虽然二次育肥的情绪比较平稳,但是北方猪价上涨,南方的养殖端也会有缩量情况,进而推动全国猪价上涨。

  后市行情可期关注二育群体

  多家上市猪企对下半年生猪市场价格较为乐观。牧原股份表示,6月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接近14元/公斤,相比5月下降了0.3元/公斤左右,随着养殖成绩的提升以及饲料原材料价格下降在养殖成本上的逐步体现,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预计生猪价格高位震荡为主,养殖端的利润较为可观,重点关注二育进场与出栏节奏对供需格局的影响。

  邹莹吉认为,因为有去年产能去化的支撑,今年下半年生猪市场的整体供应相对偏紧。需求端方面,今年生猪市场终端需求同比表现疲软,或遵循季节性规律,可关注四季度腌腊叠加春节前备货的传统旺季。“今年牛羊肉价格偏低,也会对猪肉需求产生一定的冲击。”邹莹吉说。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5月份能繁母猪存栏数最低值3996万头,环比提高0.2%,高于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2.4%。

  许晓燕表示,下半年生猪市场供应将逐步恢复。虽然能繁母猪存栏的去化一直持续到今年一季度,但是去化速度慢,生猪产能依旧充足。同时,去年底的疫病影响过后,今年以来全国生猪生产快速恢复,预计8月开始生猪出栏能力将再度恢复增加。此外,在二育持续介入的过程中,生猪出栏均重出现持续的逆季节性增加,近几周随着气温的升高,出栏有所加快,出栏均重小幅回落。钢联样本数据显示,生猪出栏均重仍有123.35公斤/头,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20.4公斤/头。

  “二育相当于将当前的供应后置到一段时间以后,二育群体的存栏若不能有效去化,即生猪存栏均重不能有效下降,后期生猪市场就会一直面临大肥猪集中出栏的压力,最终仍将考验消费端的承接能力,若消费端无法承接集中出栏的供应压力,生猪价格将下跌。”许晓燕说,下半年可重点关注9月份前后二育群体入场情况,若二育规模过度,2022年、2023年底旺季下跌的场景或再度重演。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