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25 10:09:51 股吧网页版
观点速递-固收篇 兴银基金核心投资观点新鲜解读
来源:中国基金报

  随着二季度收官,公募基金的二季度报告陆续揭晓,为投资者勾勒出了一幅关于市场波动、投资策略调整及未来展望的图景。

  兴银基金固收与权益核心板块的基金经理中纷纷亮出了各自的市场见解与展望,剖析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对投资的影响、分享对后市的布局策略。本文精选优秀固收基金经理的精彩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1.png

  回顾二季度,债市在基本面修复斜率下滑、资金面整体偏宽松、机构配置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延续了今年初以来的偏强表现。当季利率在不同期限上呈现分化,由于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债供给节奏相对平滑,叠加信贷动能不足,因此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中短端利率下行幅度较大,7年期以内债券当季下行幅度整体在20bp以上。但央行在4月中上旬货币政策例会和金融时报上屡次提示长债利率风险影响后,长债和超长债利率下行空间受到一定限制,10年和30年期国债下行幅度在10bp以内,曲线形态表现为“牛陡”特征。

  展望三季度,债市收益率预计仍呈现震荡偏强表现,主要原因来看,一是当前基本面恢复节奏仍不足,地产需求端政策效果预计偏脉冲式,投资、外需和消费都缺乏增长点;二是当前政策定位“固本培元”,反映年内出台强刺激政策概率较小,市场对政策预期也相应弱化;三是信贷投放仍相对乏力,叠加非银机构资金充裕,整体流动性仍会处于偏宽松水平;四是当前资产供给不足背景下,各类机构配置需求都相对较大。

图片2.png

  二季度宏观经济基本面依旧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叠加机构合意收益率资产荒格局持续,债券收益率在震荡中下行。具体而言,4月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新增社融和企业、居民信贷均同比少增,显示宏观需求依旧较弱;叠加跨月后资金面逐步转松,因此,债券收益率开始下行。然而长债收益率的过快下行引起央行关注,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表达了对长期收益率变化的关注,4月下旬,再度提及长债收益率将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由此,长债收益率大幅调整,活跃券调整幅度超过10BP。5月份,房地产需求端政策继续放松,但是在新增社融转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较市场预期节奏更均匀等诸多利好的影响下,债市收益率延续下行态势。屡次被央行关注的长债收益率在月内窄幅震荡,中短期限利率债下行幅度更大,曲线走陡。6月份,地方债融资进程不及预期,政府债券供给压力的利空逐渐淡化,债券收益率经历了月初的短暂横盘后,于中旬开始下行,并在当月下旬加速走低。综上,二季度债市在宏观基本面与合意资产荒的共同影响下,收益率整体震荡下行。

图片3.png

  二季度债券市场波动加大,季初收益率先下后上,随后在震荡中趋于下行。4月以来资金面逐步转松,地产新开工和销售乏力,居民和企业端信贷全线走弱,显示经济基本面动能仍然不足,长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央行对长期收益率下行过快的关注,央行多次发声提示长债超涨的风险,导致长债在4月下旬经历了超10bp的大幅调整。此后虽然地产需求端政策密集出台,短期内有一定刺激效果,但预计可持续性有限,央行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淡化MLF利率、将OMO利率作为市场利率政策锚,引发债券收益率在震荡中趋于下行,曲线走陡。

图片4.png

  二季经济基本面无明显改善,债券市场在机构欠配压力的驱动下,延续偏强表现。其中长端利率债在央行多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的背景下,呈现窄幅震荡行情,而中短端利率债受机构欠配及资金面偏宽松因素影响,下行幅度较大,利率曲线呈现牛陡形态。信用债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延续信用利差及期限利差压缩的姿态,信用曲线呈现牛平形态。全季度来看,信用债表现整体优于利率债,各类型机构不断增配票息类资产。

图片5.png

  展望三季度,债市转向的概率并不大,当前基本面依然偏弱,地产需求端政策效果偏脉冲,投资、外需和消费都缺乏增长点;当前政策定位“固本培元”,反映年内出台强刺激政策概率较小,市场对政策预期也相应弱化;信贷投放仍相对乏力,叠加非银机构资金充裕,整体流动性仍会处于偏宽松水平;当前资产供给不足背景下,各类机构配置需求都相对较大。因此,整体收益率并没有大幅上行的空间,在短期内快速调整结束后,预计三季度市场将延续偏强表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