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26 18:13:39 股吧网页版
一周碳要闻:变废为宝 煤化工突入能源领域(碳报第107期)
来源:新京报 作者:白华兵

  正文

  一、双碳要闻

  A、政策速递

  1.2024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

  7月21日,2024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大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共同主办,以“深化碳市场交流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全面总结中国碳市场建设运行经验和成效,打造各方交流探讨碳市场发展的重要平台。大会发布了《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

  零碳解读:在借鉴国际碳市场建设经验、总结地方试点碳市场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发电行业入手,于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现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2.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指出:到 2025 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布局更加合理,整体上架率不低于 60%,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至 1.5 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长 10%,平均单位算力能效和碳效显著提高。

  零碳解读:数据中心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当前我国能源消耗增速较快的领域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按照成熟一批、支持一批的原则,压茬推进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实际节能降碳效果。

  B、行业动态

  3.生态环境部牵头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

  7月25日,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标志着全球首颗具备主动激光二氧化碳探测能力的卫星在北京正式交付。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等相关单位共同签署了卫星《在轨投入使用证书》。此外,由生态环境部参与研制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一并投入使用。

  零碳解读:两颗卫星在轨投入使用,对于推动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动态监测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有效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柱浓度和分布,探测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提升全球温室气体、生物量高精度定量化遥感监测能力,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4.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半年开户4500余家

  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当天在武汉召开,徐华清在大会分论坛上介绍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施进展。徐华清介绍,截至2024年7月15日,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累计成交量4.7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70.92亿元人民币。CCER市场价格从2020年的10元/吨左右,上涨至2024年7月的77.93元/吨。

  零碳解读: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中国又一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工具。强制碳市场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自愿碳市场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两个碳市场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中国碳市场体系。

  C、地方实践

  5.山东建成加氢站38座,已有2041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上路

  7月16日上午,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表示,山东省正大力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在交通、发电、冶金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交通领域,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2041辆,居全国第四;建成加氢站38座,居全国第二;青岛港自主研发完成6台轨道吊氢能改造,打造全球首个氢能港口轨道吊应用示范。

  零碳解读:山东省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围绕“制储运加用”各环节,山东省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聚集氢能相关企业、研究机构超过180家,成为全国氢能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

  6.内蒙古加强风光制氢管理,无法按时开工将终止或撤销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指出,优化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布局,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批复后,应当在1年内达到实质性开工(完成计划投资45%以上)。确实无法开工建设的,严格履行相关程序后,由盟市能源主管部门决定终止(撤销)项目。自治区能源局收回相应的新能源规模。

  零碳解读:综合考虑本地区风光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质资源、电网接入等条件,统筹绿氢“制储运用”全产业链,紧密衔接工业产业布局和相关规划。该措施避免了虚占指标现象的发生,能够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D、国际看点

  7.黄润秋主持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团会议

  7月2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以视频形式主持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主席团会议。会议围绕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利用与惠益分享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第二次会议筹备情况、《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和执行附属机构(SBI)第五次会议筹备情况等议题展开讨论。

  零碳解读:黄润秋指出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将继续发挥引领协调作用和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影响力,与各方一道推动凝聚共识,共同支持COP16大会成功举办,取得预期成果。希望主席团成员能继续发挥在各区域的领导力,积极传递信息、协调立场,调动各方为推进《生物多样性公约》进程共同努力,助力“昆蒙框架”全面落实落地。

  8.“基础四国”发表气候变化部长级联合声明

  2024年“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7月21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致辞并作主题发言。黄润秋强调,中方将继续采取积极的气候政策和行动,持续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更大贡献。印度、巴西、南非三方均积极呼应中方发言,表示支持“基础四国”机制在多边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维护发展中国家整体团结。会议原则通过《“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联合声明》。会后,黄润秋还与乔治举行了双边会谈,就中南气候变化领域合作进行交流。

  零碳解读:中方高度重视“基础四国”机制,愿与印度、巴西、南非一道,加强团结和协调,深化对话与合作,继续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地球家园。尽管面临多重危机,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能源和粮食危机、通货膨胀、饥饿和不平等加剧,以及全球供应链扰动,部长们确认致力于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实现低碳和气候韧性发展。

  E、数据透视

  9.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情况

  (单位:万千瓦)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二、专题碳讨

  煤化工行业突入能源领域,企业若看不清绿色未来或将坐失机遇

  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对煤电的低碳化发展提出要求,并开始实施技术改造。

  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57.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7%,比2014年的42.6亿吨标准煤,增长34.3%。近十年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平均每年以3%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与此同时,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16.9%上升到2023年的26.4%。“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正面临能源需求持续爬坡,清洁能源快速“补位”,碳达峰前控碳压力持续的三重任务叠加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为此,在满足不断新增能源需求的同时,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就成为必然。然而,能源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以能源安全为前提,可再生能源大量使用为目标的能源变革之路上,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应用与新能源的高效率使用同样值得重视。

  2022年以来,由化石能源延伸而来,奔向绿色未来的氢、醇、氨在各地纷纷上马新项目,一时间这些昔日小众化的能源正迎来越来越多的用户,也成为各地决胜能源变革的重要抓手。氢、醇、氨产业的兴起给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企业又将如何面对这条一头连接化石能源,一头通往绿色未来的现实路径?

  1.加速构建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

  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撰文表示,当前我国能源体系已经呈现三个变化:一是从能源结构看,非化石能源加快成为供给增量主体。2023年新增能源生产总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40%,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加速低碳化发展。二是从产业体系看,绿色低碳技术加快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能源产业链绿色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从终端用能看,多元化供给消费体系加快形成。全面供应国六B标准车用汽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6%,全国建成充电基础设施约860万台,达到2020年的5倍以上,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十四五”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

  同时,章建华指出,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能源需求超预期增长加大转型压力。“十四五”前3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量是“十三五”的1.8倍。二是消费侧节能降碳亟待加强。我国能耗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十四五”单位GDP能耗降低指标进展滞后于预期,终端用能清洁替代难度加大。三是重大项目建设面临诸多资源要素制约。集中连片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空间不足,能源转型政策合力亟待加强。

  为此,章建华建议:一是筑牢安全降碳基础。二是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三是推动消费侧节能降碳。四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在这样的现状下,要实现我国能源的转型,就必须在安全供应、经济高效、绿色低碳的“不可能三角”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因此,近年来多地宣布要构建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在谋求绿色方向的同时,守住能源安全的底线,把握经济高效的基线,为能源变革找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

  浙江财经大学金暄暄、黄鑫撰文指出: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应体系以智能化能源生产、能源储存、能源供应、能源消费和智慧化能源管理与服务为主线,向终端用户提供综合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追求横向“电、热、冷、气、水”等多品种能源协同供应。在现实中,面向用户电、热、冷、气等多种用能需求,可通过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组合优势,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建设运行,解决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进而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

  2.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煤炭综合化利用

  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虽然其占比逐年下降,但因为我国的资源禀赋、工业消费结构等原因,煤炭依旧是能源“霸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55.3%,比2022年下降0.7个百分点。2023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47.1亿吨,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因此,面对庞大的煤炭开采使用量,加强其清洁化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能为低碳发展提供动力。

  煤炭清洁化利用的基本原则,就是延伸煤炭的使用周期,在不增加消耗的前提下,增加其发挥作用的场景,并把废气、废渣的排放降到最低,甚至无排放。

  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省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建设“煤炭—焦化—化工—建材—电力”为一体的循环工业园区。在山西灵石、安泽等地都有建设。然而,缺失了政策体系和绿色引导机制,在2015—2016年的煤炭低谷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园区没能坚持下去。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进入2020年,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引下,这样的循环工业园区重新获得生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山西的调研中发现,焦化厂就建设在煤矿的坑口,煤炭冲过传输带进入洗煤车间,而精煤经过成分配比后直接进入焦炉,焦炉尾气开始进行化工提取,开始生产甲醇、煤制天然气、氨、氢,最后把洗出来的矸石矿渣利用自发热系统进行烧结成砖,炉温还用来发电。在河南安阳吉利的甲醇工厂,则把焦炉煤气的尾气二氧化碳与氢气耦合,生成甲醇,实现了整个排放链的“吃干榨尽”。

  也正是在这个趋势中,我国脱胎于煤化工产业氢、醇、氨等驶上了能源化发展快车道。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煤化工与绿氢行业耦合发展。

  2022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指出,“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利用炼化、煤化工装置所排二氧化碳纯度高、捕集成本低等特点,开展二氧化碳规模化捕集、封存、驱油和制化学品等示范。”

  202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在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绿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耦合创新发展。”

  3.如何走好通往绿色未来的能源变革道路

  事实上,无论是氢还是醇,随着科技的进步,都产生了多条绿色生产路径。比如绿电解水制氢,液体阳光制甲醇。但这都面临巨大的成本障碍,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很难被市场接受。

  这时候,人们把目光瞄向成本十分低廉的煤化工。就氢而言,电解水制氢一公斤的成本在40—50元,而煤化工生产出来的氢一公斤只需要15元左右。在应用端绿色目标的驱动下,这些煤化工产物找到了工业之外新的用武之地——成为作为燃料的能源。

  7月5日,在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氢能主题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在演讲中回应了当前一些人士对于大力发展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制取灰氢的担忧。他表示,技术的创新发展不是一步就能够到位的,而是需要一个较长期的积累过程。在绿氢难以大规模制取的地区,在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推广的阶段适当地生产、利用一些灰氢,有利于氢能开发利用技术的创新发展特别是突破性发展,如果等到能够大规模制取绿氢的时候再去研发绿氢技术、开展产业示范推广,我们的相关产业就会一步后、步步后,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不利于中国绿氢开发利用技术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常纪文认为,我国氢能产业与能源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正在开展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全方位、系统性的,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也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

  这种影响首先反映在企业的产业布局上。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了解到,当前众多煤化工企业、钢铁企业都开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发展氢、醇、氨等产业。

  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煤化工领域,而是积极推动绿色变革。在利用焦炉煤气制氢的同时,山西鹏飞集团积极利用干熄焦余热发电,再制绿氢。2023年9月,完成全国首个干熄焦发电制氢项目。

  2023年2月,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在河南安阳投产。该项目由河南省顺成集团、吉利科技集团等共同出资建设的安阳顺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不同于常见的以一氧化碳为碳源与氢气反应合成甲醇的传统工艺,该项目从工业尾气中回收二氧化碳,并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作为原料一步耦合成甲醇,使得有效气体全部得到利用,节能、高效、安全、绿色。

  在调查中,零碳研究院发现,虽然从煤化工“起家”,但是精准把握住政策和市场的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在这个向绿的赛道上狂飙,但也有企业在这些新型能源上陷于颜色困惑,至今找不到方向和抓手,白白贻误向绿突围的战略机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