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26 22:09:39 股吧网页版
人身险产品也绷不住了!3.0%预定利率下调渐近
来源:第一财经

  国债收益率下降、存款利率下调,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自然也“绷不住了”。

  7月25日,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获悉,几家大型寿险公司近日被监管召集会谈,讨论关于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事宜。

  尽管目前还未有监管的正式发文,但据多名保险公司高管向第一财经反馈,接下来调整方向可能是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将从当前的3%降至2.5%,分红险保证利率上限从当前的2.5%降至2%,万能险则可能从2%调整至1.75%。

  另有保险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分红险在此轮调整中可能将演示利率一并下调,并与保证利率挂钩。

  预定利率下调渐近

  从6月开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即将下调的消息就在市场流传,随着近期的一场会议,离消息落地似乎又近了一步。

  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获悉,监管近期召集行业内几家大型寿险公司会谈,会议内容与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相关。

  多名保险公司高管向第一财经反馈,接下来较为可能的调整方向是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或将从当前的3%降至2.5%,分红险保证利率上限或从当前的2.5%降至2%,万能险则可能从2%调整至1.75%。

  在切换时间上,预计7月底监管可能正式发文,传统险的预定利率调整期将给予1个月,即8月底切换;分红险及万能险调整期则有2个月,即9月底切换。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监管机构仍未“官宣”,也有险企高管对于监管是否会发文存在不同意见,认为也可能引导各险企自主下调并通过是否允许产品备案来调控市场,因此,最终的调整幅度及产品切换时间表都未最终确定。

  另外,据第一财经了解,在此轮调整中,分红险可能将红利利益演示的演示利率一并下调,并与保证利率挂钩。

  根据原中国银保监会2023年初发布的《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保险公司对分红型保险产品演示保单利益时,应当采用保证利益演示和红利利益演示两档演示产品未来的利益给付,用于利益演示的利差水平分别不得高于0、4.5%减去产品预定利率。据了解,这其中的4.5%在此轮调整中或将下降为3.5%及4%,其中3.5%对应2%定价的分红险,4%则对应1.5%定价的分红险。

  “有这种说法,但并未官宣。”一名保险公司高管回应第一财经记者称。

  压降负债成本

  在利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利差损风险一直是悬在寿险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为解决这一风险的直接手段,压降负债成本成了最直接的必然选择。

  因此,尽管去年此时人身险预定利率刚刚经历过一轮下调,但3.0%预定利率的进一步下调已经成为行业新的共识。

  当前,30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至2.5%下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创20年来最低。7月25日,国有大行时隔7个月再次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全线降至2%之内。

  无风险利率的不断下行,带给保险资金投资端的压力可想而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人身险公司保险资金年化财务收益率就跌入了“2时代”,去年三、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的年化财务收益率分别为2.93%、2.29%及2.12%,呈现逐季下降的态势。

  资产端的收益表现和3%的保单刚性兑付成本相比,形成了“入不敷出”的风险。

  事实上,今年无论是监管要求还是公司主动调降,压降负债成本都是行业重要主题之一。

  今年1月起,万能险结算利率被要求不得高于4%。之后,监管指导人身险公司进一步严格落实成本收益匹配原则,部分中小险企万能险结算利率上限进一步下调至3.3%,大型险企下调至3.1%。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在已发布6月份结算利率的万能险产品中,结算利率最高为3.5%,远低于2023年底4.8%的水平。

  同时,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年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去年金融监管总局针对行业共性问题,引导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未来将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

  6月末,已经有险企率先自主下架了预定利率3%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并于7月1日推出预定利率为2.75%的替代产品。同时,亦有险企在近日备案一款预定利率为1.75%的分红险产品。

  第一财经记者从行业内了解到,目前3.0%预定利率的产品已经不能备案,而多家险企已报备2.5%预定利率的普通型产品以及2.0%的分红险产品。“我们先准备好产品,以备时机合适的时候随时推出,现在也在观望市场。”一名中小险企渠道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人身险产品何去何从?

  在去年预定利率从3.5%降至3%的调整中,掀起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销售热潮。此次新一轮预定利率下调的消息在市场流传,尽管监管三令五申禁止“炒停售”,部分险企也对渠道加以控制,但部分销售渠道及销售人员的“倒计时”“最后的机会”等等话术仍然随之而来。

  业内人士提醒称,寿险产品是长期产品,消费者在面对“炒停售”时,不应冲动投保,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一旦投保超过犹豫期后发现不合适将可能遭遇退保损失。不过,也有保险公司人员认为,距离上次产品切换仅一年,此次产品切换即使落地大概率也不会产生去年此时的效果。

  不论切换期市场表现如何,一旦预定利率下调落地,2.5%的新产品吸引力下降无疑是确定的事实,也是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上一次中国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因为利差损风险而下调至2.5%还是1999年的时候。东吴证券表示,彼时随着产品预定利率的下调,传统型寿险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市场吸引力严重下降,退保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寿险公司参考国外经验,在接下来的两三年中先后在中国市场引入了分红险、万能险及投连险等新型寿险。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新型寿险经历了持续高增长。

  而从去年的预定利率下调开始,分红险一直被认为是取代增额终身寿的“利器”,多家险企表示欲将其再次拉回市场中心位置。在业内人士看来,分红险在保证收益之上有浮动收益,根据产品的经营成果进行分红,一方面由于其保证收益通常低于传统型产品,保险公司的刚性兑付压力较小;另一方面,分红险有客户与公司分享经营成果的性质,因此对于部分投资表现较好的公司而言,分红险从中长期来看可以获得超过传统险的收益。

  不过,随着近期多家险企发布的部分分红险产品分红实现率较之前年度有较大幅度下降,有险企人士担心分红险口碑下滑,但大多数行业人士仍认为分红险是未来寿险市场的一大希望。也有险企高管表示,分红险和万能险关键在于要严格落实监管要求,让浮动的部分真正浮动起来,与账户投资收益率真正挂钩,而不是锚定同业报价。

  同时,多名业内人士认为,解决“利差损”更为关键的是,在过去粗放的经营模式下,很多险企过分依赖利差,而如今的低利率环境下,险企必须改变这一状况,转向死差、费差、利差三差更为平衡的状态。例如,险企可以降低渠道费用并利用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费用,而更根本的则是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保险的保障功能,持续升级“产品+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形成产品持续创新能力,优化业务结构,降低负债成本。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