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29 10:10:50 股吧网页版
东吴基金刘元海:拥抱AI 把握科技时代主旋律
来源:券商中国

▲东吴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刘元海

  观点摘要:

  “在早期由于经验不足,没有经历过完整的产业周期,对行业理解不深刻,在做盈利预测时主要是线性外推,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训。后来我变为从中观角度研究行业趋势,如果公司战略布局跟行业发展趋势一致,可以考虑多配一点,如果判断行业有问题,即使公司判断乐观,仍应该谨慎一些。”

  “市场会在不同风格之间变化,要把握住市场风格变化节奏,顺应市场风格和产业趋势的变化,不能一直做一个方向,不能认为过去成功过,未来这个方向可能还会成功。”

  “从现在看,未来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科技股的投资机会可能比较大,而我在这方面又研究了十几年,算是相对比较擅长。做投资还是要尽量在能力圈内找机会,这样胜率相对更高,所以,未来比较长时间我可能都会重点关注科技股。”

  “做投资一定要有宏观策略的思路,基金经理首先应该是行业比较策略分析师,只有对30多个行业进行比较,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处在怎么样的性价比,否则,很容易沉迷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永远觉得能力圈内的资产很好,这是很致命的。有了比较的视角,就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没有机会,没机会,要考虑把仓位降下来。”

  “过去上涨了两三年的行业,在高位时一定要谨慎,后面行业如果有风吹草动,大概率会出现戴维斯双杀。”

  “在构建组合时,我秉持的策略是,手里拿着一个,心里想着一个,眼里看着一个。心里的组合是我看好的方向,但市场不一定认可,我会考虑配一些底仓,眼里观察市场的变化,如果心里想的与眼里看的一致,就把仓位加上去,这样投资效率会相对比较高。如果我判断错了,仓位不高,对净值影响也可能比较有限。”

  “科技行业有自身的产业逻辑,比如日本迷失了20多年,科技股依然有表现较好的时间段,因为处在两轮大的科技浪潮:一是上世纪90年代处在PC互联网时代,二是2010年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或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股机会可能相对比较大。另外,国家也鼓励科技产业的发展,从历史经验来看,国家政策鼓励哪个方向,这个方向未来的表现就可能值得期待。”

正文

  “我做投资的时间比较长,走过的弯路比较多,老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我的确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与教训。”东吴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刘元海笑着说。

  刘元海于2004年获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加盟东吴基金,至今拥有20年证券从业经验;2011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投资管理经验12年。中长期来看,他的投资业绩颇为亮眼,以他管理时间最长的东吴移动互联混合为例,Wind数据显示,自2016年4月27日管理至今,截至7月26日,A类任职回报181.22%,年化回报13.34%。在去年震荡下跌的行情中,刘元海也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投资业绩,2023年东吴移动互联混合A年度回报为44.92%。

  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刘元海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框架与投资方法论?在跌宕起伏的市场中,他如何穿越周期?如何不断进化和迭代?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日前采访了刘元海,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不要一直做一个方向”

  券商中国记者:请讲讲你的早期经历,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刘元海:2004年2月,我博士一毕业就来到尚处在筹建阶段的东吴基金。刚开始的工作是做金融工程、产品设计,2005年开始看宏观和策略,2007年开始看科技和金融两个大的行业,2011年10月着手管东吴新产业精选基金。

  开局并不顺利,2012年经济比较低迷,只有低估值的金融地产表现较好,而我偏向成长股思维,从定期报告看,我配了较多科技方向的股票,特别是重仓股中有一家计算机公司、一家通讯公司,受伤比较严重,导致整体业绩不佳,排到了后二分之一。

  这段经历让我对这两个行业的投资逻辑理解比较深刻,对后来的投资起到了很重要的警醒作用。

  券商中国记者:请谈谈你对这两个行业的理解。

  刘元海:计算机属于经济后周期的行业,经济上行初期,企业盈利增加,自然会增加IT资本开支,计算机公司生意也好起来,因此会扩大人员规模;等到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企业会收缩开支,降低IT投资,计算机公司收入就会下滑。由于此前扩大人员规模增加了成本,公司利润下降会非常快。在股市要提前反应,在经济下行周期,就要归避计算机行业。至于通讯设备,主要是投资拉动,这是关键的变量,我们当时看好公司出海,但出海的道路是曲折的,到底市场能不能打开,应该边走边看,在不确定情况下,要保持谨慎。

  在早期由于经验不足,没有经历过完整的产业周期,对行业理解不深刻,在做盈利预测时主要是线性外推,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训。后来我变为从中观角度研究行业趋势,如果公司战略布局跟行业发展趋势一致,可以考虑多配一点,如果判断行业有问题,即使公司判断乐观,仍应该谨慎一些。

  券商中国记者:2013年你的业绩开始转好,当时是怎么做的?

  刘元海:从我管理的产品定期报告看,在早期,我的配置相对比较均衡,有科技、消费、化工等。现在回过头看,做投资前两三年,自己水平很一般,而我们很多基金经理都很资深,多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提升自己的投资非常有帮助。

  2009年政府推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车、电动车是一大方向,2013年端午节期间,海外媒体报道特斯拉推出电动跑车,做得非常炫酷,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开始研究并买入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公司。这之后,我对新能源车一直比较关注,从定期报告看,我参与过2015年四季度—2018年那一轮新能源车的行情。最近一轮新能源车行情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因为有了历史经验,行业再出现投资机会时,会相对比较有把握,也敢于下重手,从定期报告上可以发现,我在新能源车上的配置一度超过60%,2021年在新能源车上有所收获。

  券商中国记者:你早期偏小票风格?

  刘元海:2013—2015年小票走得相对较好,我也在小票上有所收获,就有了路径依赖,导致2016—2018年都是偏小票为主,却没有意识到2016、2017年市场风格已经改变,从小票变成了蓝筹白马股。

  这次教训让我认识到,市场会在不同风格之间变化,要把握住市场风格变化节奏,顺应市场风格和产业趋势的变化,不能一直做一个方向,不能认为过去成功过,未来这个方向可能还会成功。我的风格开始慢慢往市场主流转,从我管理的产品定期报告看,持仓开始往细分行业的龙头股集中,2019年我的主要配置方向为科技、医药、券商,以及金融IT公司等,2020年我的业绩出现明显好转。

  券商中国记者:2023年你获得了优异的业绩,请讲讲你具体怎么做。

  刘元海:2022年年底,我开始往科技方向转,重点关注了电子半导体,当时跌得很惨,我觉得可能跌到足够低了,同时,我们判断电子半导体景气度有可能在2023年上半年见底,从历史经验来看,电子半导体股价可能会领先行业景气度低点一到两个季度,这意味着2022年四季度有可能是电子半导体的相对底部,在那个时间点我就不剁了,反而进一步积极起来。另外,我们判断信创行业可能从培育周期进入成长周期,也重点关注了,2023年春节前,这两个方向表现得都还相对不错。

  券商中国记者:从公开资料看,你后来加仓了人工智能。

  刘元海:2023年春节期间,我们开始系统研究CHATGPT,结论是它有可能成为科技行业的杀手级技术,有望驱动全球科技进入创新大周期。2023年春节后,我把投资关注的主线切换到人工智能方向,当时也不知道大模型谁能成功,本着最朴素的逻辑,不管谁做大模型都需要算力,我们就以算力为基础来做配置,这一点也可以从我在管产品的定期报告中发现,因为2023年参与得比较早,获得了相对较好收益。

  券商中国记者:你近年来的投资方向主要在科技,为什么?

  刘元海:今年年初,我们公司内部从宏观策略角度梳理了投资主线,认为未来比较长时间可能需要关注三个方向的投资机会:一是科技 、二是红利资产、三是制造业出海。从现在看,未来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科技股的投资机会可能比较大,而我在这方面又研究了十几年,算是相对比较擅长。做投资还是要尽量在能力圈内找机会,这样胜率相对更高,所以,未来比较长时间我可能都会重点关注科技股。

“A股市场胜在贝塔”

  券商中国记者:你获得了中长期优异的投资业绩,请问你超额收益的来源是什么?

  刘元海:我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行业贝塔,来自对行业趋势的把握。2019年以前,我在投资上还不够成熟,失败的经验比较多,2019年以后,我的投资风格出现明显变化,就是要跟着时代走,把握大的产业趋势,努力把握时代的阿尔法。

  券商中国记者:为什么特别重视对产业趋势的研究和判断?

  刘元海:从历史经验看,A股市场获利较多的基本是具有大的产业趋势的行业,因此做投资比较关键的是对中观的判断。至于关注什么公司?我现在基本以行业龙头为主。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许多行业的竞争格局都基本确定,未来大概率是强者恒强,很难像过去经济快速增长阶段那样,小公司能变成大公司,黑马能变成白马。这也导致未来选公司相对简单,比如细分行业的龙头,它们可能不会缺席行业的发展。

  比如,去年上半年,光模块无论大小一起涨,到下半年,小的全部跌回去了,大公司虽然在去年三季度也跌得多,但现在已创出新高,而小公司还在底部,因为光模块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定了,大的龙头公司才有望分享AI算力带来的增长,而小公司竞争力不够,业绩可能出不来。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产业链都一样,大公司可能越做越大,中小公司则可能是压力越来越大。

  券商中国记者:你会不断做行业比较分析?

  刘元海:在我看来,做投资一定要有宏观策略的思路,基金经理首先应该是行业比较策略分析师,只有对30多个行业进行比较,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处在怎么样的性价比,否则,很容易沉迷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永远觉得能力圈内的资产很好,这是很致命的。有了比较的视角,就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没有机会,没机会,要考虑把仓位降下来,然后去努力分享、学习投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后面机会来临时操作也可能会更从容。

  券商中国记者:你也会这样要求基金经理?

  刘元海:我们要求基金经理要有中观的视角、行业比较分析的视角,另外,一定要对市场风格有一个判断。A股市场比较重要的是胜在贝塔,把风格贝塔、行业贝塔研究透,选公司可能很简单,就是关注行业龙头,大概率组合表现不会太差。

  我们也要求基金经理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一定要研究深、研究透,努力成为行业专家,机会来临时,一定要敢于下重手,因为,这是投资胜率相对比较高的时候。

“绝大部分公司无法避开行业周期下行”

  券商中国记者:2018年,市场比较低迷,你管的基金出现了较大回撤。

  刘元海:从定期报告看,2018年前面七个月,东吴移动互联混合的净值基本持平,到7、8月份我们看到政策开始转向,觉得市场调整得差不多了,就变得积极起来,从定期报告可以看到,我买进了2018年上半年表现比较好的几个方向,消费、医药等,结果三季度市场继续下行,这几个行业暴跌。这给我的教训是,过去上涨了两三年的行业,在高位时一定要谨慎,后面行业如果有风吹草动,大概率会出现戴维斯双杀。

  券商中国记者:2022年你的回撤也很大。

  刘元海:复盘来看,2022年我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2022年二季度新能源车业绩不错,我认为下半年需求可能没问题,我判断新能源车一个重要核心的指标是碳酸锂价格,只要碳酸锂价格没见顶,新能源车的利润大概率不会见顶,Wind数据显示,8月碳酸锂价格40多万元一吨,还处在上行的趋势,我判断行业可能还没见顶,股价可能还有机会,一直到9月、10月碳酸锂价格涨到50多万元一吨,我觉得差不多到顶了,就降低了对这个方向的关注。因为退出的稍晚一些,造成了基金净值的回撤。

  造成2022年回撤较大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关注了一些汽车半导体方向的公司,我认为这些公司切入到智能汽车业务,可能有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业务的下滑,没想到半导体的下行周期远远超出预期,即使新业务的利润也无法弥补,后来股价又跌了一波。这让我认识到,在行业下行周期,绝大部分公司可能都无法避开周期下行,不要幻想你买的标的是例外。

  券商中国记者:会否考虑降低产品的波动?

  刘元海:近年来,我会较多考虑控制波动,我的投资组合一般有三四个方向,通过不同方向的配置,努力获取不同方向的收益,致力降低净值波动。比如今年初我重点关注AI算力较多,到4、5月份,因为这个方向涨得比较多,我就慢慢降低对它的关注度,增加了对处在相对低位的电子半导体的关注,通过这种组合的再平衡,来平滑基金净值波动。

  另外一个方式是着眼行业龙头,它们的波动性明显低于小股票,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回撤。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努力降低我管理产品的净值波动。

  券商中国记者:你具体如何构建组合?

  刘元海:在构建组合时,我秉持的策略是,手里拿着一个,心里想着一个,眼里看着一个。心里的组合是我看好的方向,但市场不一定认可,我会考虑配一些底仓,眼里观察市场的变化,如果心里想的与眼里看的一致,就把仓位加上去,这样投资效率会相对比较高。如果我判断错了,仓位不高,对净值影响也可能比较有限。比如我今年二季度开始重点关注电子半导体,因为今年一季度电子半导体产业趋势很明显,卖方、买方的关注度提高,股价也慢慢起来,这时候就可以提升对它的关注度。

“用阶段性思维克服线性思维”

  券商中国记者:近年来你的业绩比较好,有什么心得跟我们分享?

  刘元海:在做产业趋势投资时,一定要有阶段性思维模式,我习惯把行业分为培育周期、成长周期跟成熟周期,从经验来看,0—1的培育周期可能主要是主题性投资,要买得早,而且要考虑快进快出,因为它没有业绩,很可能跌回来,尽量不要在培育周期一直拿着股票等待成长周期;进入1—N的成长周期是投资相对较好的时间段,可能看到业绩释放,这时候,不要担心股价波动,如果股价跌下来就恐惧,可能会错失一些产业投资机会。到了成熟周期会比较复杂,在A股市场景气行业一旦过了成长周期,大概率应该考虑卖出。

  券商中国记者:如何克服贪婪和恐惧?

  刘元海:判断大的产业趋势要有框架,操作时要按框架去做。对科技行业、大的产业趋势的行业,要设一个中期目标市值,然后跟当前的市值比较,如果空间很大就可以考虑买,反之,产业趋势一旦见顶,就要考虑降低仓位,这时候不要去看PE,比如电子半导体是周期成长性行业,要按周期股的思路去做,要尽量买在PE相对高点,卖在PE相对低点。

  另外,A股市场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大的产业趋势在二级市场一般可能会有两年左右的行情,强的差不多可能三年。到那个时间点,如果市值也达到了目标,就要考虑卖掉,不要幻想穿越周期,设计好量化的约束指标,才有望克服恐惧和贪婪。

  券商中国记者:是否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规律?

  刘元海: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规律,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新兴产业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行业渗透率。

  我们要把产业研究清楚,把每个阶段的产业趋势抓出来,然后重点关注,比如AI,从去年二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我一直以AI算力为重点关注方向,现在,我慢慢转向了关注空间相对更大的AI应用方向。

  券商中国记者:市场风格是不是很难把握?

  刘元海:A股市场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大小盘风格,一般两三年或三四年可能会轮一遍,比如2016—2020年是大盘价值股的风格,2021年以来是小盘股占优, 2024年市场又开始偏向核心资产和大股票,我认为这种风格可能至少会延续两三年。后面小股票会不会起来就不好说了,因为监管政策正加大退市力度,而且很多行业竞争格局已定,未来A股的小股票有可能像香港那样越来越小,可能长期风格变为行业龙头、核心资产。

  券商中国记者:你主要投资科技股,会不会偏小盘?

  刘元海:我重点关注的都是细分行业的龙头,都是中大型股票,小股票基本关注比较少。

  券商中国记者:你是否会看K线图?

  刘元海:我会看K线指标,做投资用的工具越多,判断的准确率相对越高。K线是人性的反映,在统计上具有一定的概率特征,我会关注一些常用的、历史上得到验证的K线指标,再结合基本面、量化指示来判断,致力提高胜率。

“当能力圈机会来临时要大胆去做”

  券商中国记者:你对年轻的基金经理有何建议?

  刘元海一个基金经理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挫折,一定要不断总结反思,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在此基础上,对产业趋势做好判断,要有点耐心,可以建一点仓位长期跟踪,一旦得到市场认可,股价也走出来,要考虑大胆加仓,因为这时候投资胜率往往是相对比较高的。当然,中间的过程会比较痛苦,比较煎熬,这就涉及到人性的考验。

  券商中国记者:你们公司权益团队有什么目标?

  刘元海:作为公司的权益总监,我们希望基金经理能立足于自己的能力圈,当能力圈的机会来临时要大胆去做,没有机会时就分享团队的成果,尽可能把基金净值走得更好一点。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希望通过努力把握时代阿尔法,通过对大的产业趋势的把握,致力为投资者带来中长期收益。如果我们能为投资者持续赚到钱,就能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我们的粉丝可能会越来越多,规模可能也会慢慢长大。

  券商中国记者:你们具体怎么做?

  刘元海:我们要用制度保证我们走得正确,我们正在实行一些制度:

  一是季度策略会制度。我们每个季度会开三场策略会,第一场是请外部十位首席卖方策略分析师,从宏观、行业层面梳理市场的投资主线;第二场是我们内部的研究员梳理宏观策略和投资主线;第三场是基金经理从实战的角度,总结自己的体会,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市场对未来的投资思路进行交流。通过三场策略会,保障我们每个权益产品都能努力跟上市场的主线,避免偏离市场主流太远。

  二是专题研究。我们公司小,投研团队不到30人,如果梳理下来某个方向不错,我们会让基金经理跟研究员成立专题小组,做深度研究。我们组织架构较为灵活,投研气氛更为融洽,真正实现了投研一体化。

  券商中国记者:你认为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哪些特质?

  刘元海: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要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把握契合时代的大的产业趋势。同时,对自己要有清晰的认识,要分清运气和能力的贡献,要明白,过去业绩做得好,很大程度上都归因于我们刚好把握了时代的机会,不是因为我们能力有多强。你的能力圈刚好遇上时代的风口,你抓住了,业绩就出来了,所以,即使做得好也不要骄傲。

  券商中国记者:你如何解压?有什么业余爱好?

  刘元海:压力大时,我喜欢跑跑步出出汗。我的业余爱好就是看看研究报告,因为脑子里一天到晚都在琢磨跟投资和研究相关的事。

  券商中国记者:请给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

  刘元海:有一本书我觉得蛮好的,就是凌鹏写的《周期、估值、人性》,他认为股票市场里唯一不变的就是不确定,不确定的逻辑包括三个方面:周期、估值、人性。行业、市场都有周期,估值永远存在均值回归的规律,人性永远存在贪婪和恐惧,这三者合成了市场的主旋律。

市场中长期价值凸显,重点关注AI应用

  券商中国记者:现在市场充满了悲观情绪,你怎么看?

  刘元海:我总体上偏相对乐观,因为A股经过三年多下跌,已处在历史相对底部区域,中长期价值凸显。另外,我的经验是,只要市场指数处在相对低位,没有显著系统性风险,对机构来说都可能存在投资机会,比如今年上半年,虽然A股市场处在调整中,但结构性机会还蛮多的。

  我做博士论文时,研究过股票定价与行为金融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做投资需要逆人性,在市场都很悲观时,不要太悲观,在市场都乐观时,要多一份谨慎。

  券商中国记者:你为什么看好科技投资?

  刘元海:科技行业有自身的产业逻辑,比如日本迷失了20多年,科技股依然有表现较好的时间段,因为处在两轮大的科技浪潮:一是上世纪90年代处在PC互联网时代,二是2010年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或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股机会可能相对比较大。另外,国家也鼓励科技产业的发展,从历史经验来看,国家政策鼓励哪个方向,这个方向未来的表现就可能值得期待。

  科技行业杀手级的产品、技术的应用,通常有望驱动行业进入创新大周期,从而有望催化科技股大行情,从市场角度出发,行情持续时间可能在5—10年,行情级别可能是5—10倍。上世纪90年代,个人电脑应用加速落地,美股迎来科技股时代,Wind数据显示,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近6倍;2009年全球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2010年杀手级产品Iphone4发布,从2009—2021年,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超9倍。有了这些案例,我们时刻都在期待科技行业杀手级产品的出现,我研究科技行业十几年了,可能在这方面敏感性相对比较强。

  券商中国记者:ChatGPT是否杀手级的技术?

  刘元海:我们认为,以ChatGPT技术为代表的AI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具有“杀手级”产品特征——技术通用性和用户覆盖的广泛性,有望推动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创新大周期。AI大模型相继在端侧落地,包括手机端、PC机端、汽车端、部分物联网设备,产业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科技股投资策略的关键点可能就是拥抱AI,谁的AI含量高,谁的投资机会可能就相对较大。

  A股科技股的投资可能是美股科技股的映射,要关注海外、特别美股科技股技术的进展,以及产业趋势,再来判断A股的科技股产业趋势是否有望跟上全球科技创新的产业趋势。

  券商中国记者:在AI的投资上,你具体会考虑哪些方向?

  刘元海:去年到今年表现相对较强的方向是AI算力,国内代表是光模块,展望未来,AI算力可能还有上涨空间。现在,我们更为关注AI运用的投资机会,一是AI大模型在电脑和手机端同时落地,AI功能更强大,办公效率更高娱乐效果更好,未来两三年可能会出现一轮换机潮。电子半导体最大的需求方是手机和PC机,未来两三年如果有换机浪潮,可以预期电子半导体可能进入景气上行趋势,并且复苏力度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去年二季度,全球电子半导体见底,去年下半年开始复苏,今年一季度延续景气复苏的趋势,从历史来看,电子半导体景气度上行一般可能会有两年多时间,再叠加未来换机潮的趋势,这波电子半导体的产业景气趋势有望到2025年,这可能是AI大模型在端侧落地带来的第一个投资机会。

  券商中国记者:你为什么认为会出现换机潮?

  刘元海:大家都在等待AI应用的爆款出现, 5月份开始,从AI、ChatGPT 4大会到各家科技公司的开发者大会,我们都能看到,AI大模型在手机端、PC端的落地。

  6月10日,苹果在开发者大会定义了AI手机,树立了AI手机的标杆。另外,也到了全球手机换机的临界点。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15—2017年,国内手机年销量5亿台左右,2018—2019年降到4亿台左右,2020年—2022年降到3亿台左右,去年降到最低2.6亿台,全球也一样,手机销售降到历史最低点,这意味着很多人3—4年没换手机了。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如果出现很好用的AI手机,很多人可能愿意换手机。所以,我们判断未来两三年可能会出现换机潮。

  今年全球的AI手机,有望卖1.5亿—1.7亿台,全球手机销量可能是12亿台多一点,渗透率或在10个点出头。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行业渗透率到10个点后,上升可能会特别快,因为这个产品已经成熟,如果明年AI手机到三亿部左右,意味着这个行业确实在爆发,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看到业绩。

  券商中国记者:对智能驾驶你怎么看?

  刘元海:智能驾驶ChatGPT时刻渐行渐近。武汉北京在推萝卜快跑,虽然车的速度比较慢,体验没那么好,但胜在便宜,而且技术在慢慢进化。这个方向重点看特斯拉,它的智能驾驶的技术已经达到L3甚至更高版本,而且升级换代速度很快,在特斯拉这条鲶鱼的推动下,智能驾驶的技术可能迅速突破,到2025年智能驾驶的产业链可能从培育周期进入1—N的成长周期。今年下半年,智能驾驶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可能慢慢开始体现。

  券商中国记者:AI还有什么应用值得关注?

  刘元海:另外两个AI应用也可以关注,一是AI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应用,二是AI在传统软件上的应用。

  人形机器人的全球代表是特斯拉,该公司表示,2025年可能小批量推出人性机器人,这个产业还是处在培育周期,对相关公司来说,业绩弹性可能相对比较有限。未来要看哪家公司可以上规模,如果有公司能量产人形机器人,其它厂商有可能跟上,这个产业就可能值得期待,这个时间可能要等到2025年下半年,一旦产业起来,市场空间可能很大,机会也可能非常大。

  AI在传统软件的应用可能是一个大的产业趋势,去年ChatGPT大模型运用在了Office软件上,确实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办公效率,当然,相关产品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Office全球有四亿用户,如果Office AI的功能很好,它的用户可能全部可以转换为AI的用户,基本上有望再造一个Office业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