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30 18:43:30 股吧网页版
8方面37条举措:上海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发展 产业春天来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生物医药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当前正处于换挡提质时期。为进一步打造全球生物医药重大战略产业高地,7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

  事实上,随着今年“创新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高频关键词,加强对创新药的全方位、全链条政策支持是必然之举。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谈及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支持方向,百济神州总裁、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医药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也是一个政策导向的行业,中国创新药市场在2015年爆发,资本大量涌入,推动整个产业蓬勃发展。随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新药定价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医药市场进入调整期。

  “全链条的支持中,政府不需要给企业财政补贴,意义不大;需要给政策支持,要给创新药肥沃市场。另外,需要最终提升患者医药可及性,这些才是企业真正看中的方向。”吴晓滨补充,“对本土创新药的全链条支持,构建良性产业生态环境,也预示了政策在出现正向调整,会给整个医药市场带来信心提振。”

  宜明昂科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田文志博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宏观层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出炉,公司感受到政策层面深化改革,强调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年初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下称“《浦东新区实施方案》”)就提出了浦东允许新药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7月5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近期上海市还将设立总规模890亿元的3只产业先导母基金,其中,针对生物医药的规模就超过了200亿元。

  “这一系列的积极‘信号’正是基于此前行业人士不断发声,让政策制定层面意识到目前医药行业面临局面是非常艰难的。目前一系列政策的整体基调已经确定,我们感觉到创新药的春天要来了。”田文志博士强调,同时也要理性认识到,这是有一个过程的,要逐步落地。

  支持创新研发

  《若干意见》围绕研发、临床、审评审批、应用推广、产业化落地、投融资、数据资源、国际化等关键环节,坚持全链条赋能,提出8个方面共37条政策举措。其中,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坚持源头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据上海市政府官方披露的数据,自2021年上海市发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已有19款1类创新药和25款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首发引领”特征进一步凸显,在肿瘤、代谢、免疫、神经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全球首研新药、全国首发细胞治疗新药和国际一流医疗器械。

  随着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医疗机器人、高端医疗影像等前沿新赛道加快孕育,此次《若干意见》强调,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创新平台作用,瞄准基础前沿领域和新赛道,开展新靶点、新机制、新结构研究,布局前沿新技术和新型药物攻关。同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聚焦新型药物筛选等环节,加快模型、算法等攻关突破和共性平台建设。

  不过,不少药企高管也强调,当前,我国企业原研或参与开发的药物占全球35%,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市场上卖得较好的药物,70%不是原始创新药物,中国在从0~1的突破能力较为缺乏,但在1~100的跟随能力上较为突出。这也是由于,现在没有哪个公司是靠First-in-Class产品长期存活。

  由此看来,加速临床研究转化是推动医学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也是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在进一步放大临床资源优势方面,《若干意见》强调持续增设研究型床位,建设功能完备、集约共享的研究型病房。完善临床成果作价入股等转化机制,优化成果评价和团队激励机制。引导保险机构加强对临床试验和产品创新的风险补偿,完善风险共担机制。

  此外,《若干意见》也将在缩短产品研发和上市周期方面提供重点支持。具体来看,通过建立临床预备队列等创新举措,力争将临床启动时间压缩到25周内。建立伦理审查“一套材料、一次提交”等机制,将总体流程压缩至3周内。

  同时,推动实施国家注册审评审批改革试点,实现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加快第二类医疗器械审评,将审评平均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

  随着新技术、新疗法及生物医药规模扩大、竞争日益激烈,对产业的伦理审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审查压力也随之增大。《浦东新区实施方案》也曾指出,“探索制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全球重大前沿科技领域伦理规则,建立协同审查机制,构建伦理审查快速通道。”

  强化资金支持

  与新药研发强劲势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融资市场的转冷。

  据田文志博士分析,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创新药行业面临着内卷、定价和支付等难题。创新药在经历长周期的研发和投入,由于缺乏完善的支付体系和定价机制,上市后难以获得正向回报,恶性循环下,一级市场投资人缺乏退出渠道,流向生物医药行业的资金逐渐减少。

  面对未退的“资本寒冬”,生物医药企业仍需积极调整研发战略。IQVIA艾昆纬中国管理咨询部负责人陈劲豪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要成为医药强国和领先的研发基地,中国必须要有适合医药研发的土壤。一大问题就是基金有限,所以必须要省钱。每个药企要更早地了解市场和产品价值,然后最大化实现目标价值。

  “不同于过去稍微有点创新就可以了,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只有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才会有价值。企业首先要非常了解市场需求,要引进或研发哪个项目,其次是考虑产品的投资回报率,需要果断地做决定,该投就要全力投下去,不该投就要割舍掉,同时在选择时也要规划好后续。”陈劲豪补充。

  加速创新研发成果落地,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持。《若干意见》指出,对由上海市注册申请人开展国内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并实现产出的1类新药,按照规定对不同阶段择优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的40%,最高分别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支持;对其中仅需完成早期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的细胞与基因治疗1类新药,按照规定择优给予最高分别1500万元、3000万元支持。每个单位每年累计支持金额最高1亿元。

  今年以来,广州、珠海等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创新药研发资金支持。例如,今年4月,广州市公开发布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中,对具备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应用前景明确广阔的若干生物医药顶尖项目,给予的最高支持额度达到50亿元,支持期限最长5年;《珠海市促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也指出,对于企业研发端的资金支持从原研创新拓展到改良式创新、首仿创新和原料药领域。其中,对创新药研发期间获得突破性疗法和附条件批准的,再给予100万元奖励。

  此外,《若干意见》提出4条举措强化投融资支持,包括培育中长期投资者和耐心资本、鼓励开展企业风险投资、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多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其中,将生物医药中小微科创企业单笔批次担保额度上限提高至2000万元,将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等资质的生物医药中型科创企业担保额度上限提高至3000万元。

  加速国际化发展

  据IQVIA《2024年全球研发趋势报告》,中国开启的新药临床试验及上市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但缺乏与之匹配的支付激励政策,约七成药企的新药临床试验仅在国内开展,且三分之一的新药上市后仅在国内销售,企业和资本对创新投入的持续动力仍显疲弱。种种现实困境,均指向了创新药支付体系亟须改良优化。

  此次《若干意见》明确强调,“推动更多‘新优药械’入院、入医保,确保上海市医疗机构‘应配尽配’。加大创新产品医保支付力度,对相关诊疗项目实行医保预算单列支付、在DRG/DIP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病种分值改革中单独支付。”

  今年以来,多地也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提出,创新诊疗项目不受医疗机构总额预算指标限制/不计入DRG支付,鼓励多元化支付体系,有利于推动支付端限制松绑,创新药产业多元化发展。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整体判断,国家近期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是一个明确的利好,医保也会有相应的反应。然而,不利的一面在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医保筹资情况。

  “尽管如此,总体上宏观政策对创新药是利好的。在2.4万亿元的医保支出和4.8万亿元的市场机会中,创新药占的比重不大。然而,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平衡,有些地方的资金状况很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核心焦点在于如何真正识别出创新。”金春林强调。

  在强调内生式发展的同时,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也已是行业共识。《若干意见》强调将大力支持上海市创新药械国际化发展。一方面,支持外资企业在沪投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上海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意见》表示将探索推动生物药跨境在沪分段生产。中国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邵蓉近日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现行MAH制度下,面临着创新生物药在中国上市后,跨境分段生产的迫切诉求,例如原液在国外,制剂在国内,或原液在境内生产,制剂生产在境外的情况;在响应国家鼓励政策,将原研药品地产化过程中,国内企业关于分段生产的诉求也日益迫切,包括化药、生物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