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30 21:05:30 股吧网页版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大关 巨额债务问题仍难解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晓翀

  当地时间7月29日,美国财政部网站发布最新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35万亿美元大关。如果将这些巨额债务分摊到美国民众身上,相当于每人负债近10.4万美元。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近期发布报告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赤字2024财年预计将达1.9万亿美元,较2月的预测上调27%。未来十年,联邦政府累计赤字将增长10%。

  根据美国彼得·彼得森基金会认为,从技术上看,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不断增长主要由人口老龄化、医疗成本上升和税收收入不足造成。

  解决美国债务持续增长的难度很大

  美国财政部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公共债务总额于2023年12月29日首次突破34万亿美元,比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20年1月的预测提前了5年。

  作为衡量经济体债务偿还能力的重要指标——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美国已超120%。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这一比重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185%。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持续增长的根源在于财政赤字,背后是近年来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财政刺激法案加重了财政负担,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成本高企、巨额军费三大长期性因素掣肘财政赤字下限。

  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债务增长,就需要通过控制赤字来抑制债务比率,这就需要进行财政改革,包括削减社保、医疗开支等非利息赤字,或提高税收。但由于涉及到社会福祉、影响可支配收入以及经济增速,对美国而言实现难度很大。此外,美国两党党争带来的政治博弈、拉拢选民,决定了债务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去年6月初,美国参众两院已通过相关法案,暂时“冻结”债务上限直至2025年1月。这意味着在明年1月之前,实际上并没有法定上限的约束。但暂停期过后,债务上限将“重置”为原有债务上限,叠加暂停期内的新增债务。因此,虽短期内不存在突破债务上限的风险,但若按照当前的债务增速继续扩张,中长期而言,美国屡屡债务触及新的上限将成为常态。

  创纪录美国债务规模将威胁美国经济政府信用

  长期来看,美债不断攀升是历届美国政府在财政问题上不负责任的结果。美国政府在化解巨额债务方面表现出的问题正严重损耗美国信誉,不仅打击市场对美国政府和美元的信心,也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白雪指出,创纪录的美国债务规模对美国经济、美国政府信用和美元等均有不利的影响。首先,巨额债务规模意味着未来利息支出占财政比例将越来越高,这一方面会挤出公共投资,利息支出或将远超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等方面投资;另一方面也将抬高私人借贷成本,抑制私人投资,从而对美国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形成掣肘,加剧其决策难度。

  随着美元利率的持续上升,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借贷成本大幅增加。事实上,根据美国尽责联邦预算委员会(CRFB)的预测,在未来三十年中,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将成为联邦预算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该委员会预计,美国国债利息支付额将从2022财年的近 4750亿美元增至2032财年的1.4万亿美元。到2053年,利息支出预计将继续增至5.4万亿美元。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将超过美国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医疗补助以及所有其他强制性和自由支配支出项目上的支出。

  其次,无限制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可能会引发恶性通胀风险。如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宽财政并通过量化宽松承接美债,美联储资产规模大幅扩张,但伴随而来的是40年以来最严重的通胀。

  值得注意的是,若美国延续当下的增长路径,债务上限可能会被反复突破,引发包括增强违约预期、信用评级下调、金融市场动荡等诸多后果。这都将对美国政府信用,以及美元信用构成冲击,从而在中长期削弱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警告称,美国的长期财政赤字问题必须尽快解决。长期来看,投资者对美国政府财政的长期发展轨迹同样感到不安。

  不过,从历史上看,美国国债仍未发生过实质性违约。白雪认为,短期内,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的角度来看,发生美国主权债务违约这种重大系统性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极低,但却可能提高潜在违约风险、增强违约预期,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考虑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强势地位在短期内大概率难以撼动,而在全球经济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时期,美国国债在全球资产配置领域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短期而言,美国政府更可能的应对措施是,继续利用美元自身的货币特权,继续其赤字货币化之路,让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的“雪球”一直滚下去。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