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31 08:03:00 股吧网页版
对话欧盟中国商会方东葵:期待欧盟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竞争优势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冰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的9个月时间,欧盟中国商会站在了发声的前线。

  其间,欧盟中国商会两次举行电动汽车行业工作座谈会,就欧盟委员会(简称欧委会)反补贴调查进展、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欧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在欧盟中国商会秘书长方东葵看来,欧盟中国商会密切跟踪有关进展,传递中国企业声音和诉求,推动欧盟为中国企业改善营商环境。

  7月5日,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生效。对此,方东葵再度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临时反补贴税投票结果表明,欧盟成员国在该案上的立场并不统一。商会呼吁双方加强对话和磋商,希望欧方从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大局出发,避免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

  反补贴调查对中国车企的影响正逐渐显现。方东葵表示,欧盟中国商会调查报告显示,73%的受访企业表示其欧洲市场销量受到负面影响,83%的企业表示其欧洲合作伙伴对合作表现出担忧,经销商和租赁公司的合作积极性和配合度明显降低。

  谈调查

  欧盟成员国立场不统一,弃票期待对话

  贝壳财经:7月中旬,欧盟对华电动汽车临时反补贴税在欧盟成员国中进行的投票结果出炉,如何看待此次投票?

  方东葵:此次投票结果显示,12个欧盟成员国支持征收临时反补贴税,4个成员国反对,11个成员国弃权,支持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国家与弃权的国家数量接近,表明欧盟成员国在该案上的立场并不统一。

  部分成员国倾向于保护本土电动汽车产业,认为通过征收关税可以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也可以“促成”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赴当地建厂,如此次投了赞成票的西班牙及意大利等。

  不过,在弃票的国家中,不一定表示“不站队”,而是反对征税,希望与中国继续谈判,避免引发贸易冲突,如在中国汽车行业有庞大业务量的德国,多次强调需要与中国达成协商解决方案。另外,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也于7月3日发布声明,敦促欧盟放弃对华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此外,在反对的声音中,一些国家如匈牙利直接表明增加关税并不符合欧盟利益。

  欧盟中国商会呼吁双方加强对话和磋商,希望欧方从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大局出发,避免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此外,期待更多欧盟成员国站在客观和理性角度上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为中欧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转型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贝壳财经:在你看来,未来数月欧盟成员国的态度能否转变?

  方东葵:匈牙利于7月1日起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六个月。作为轮值主席国,匈牙利具有承担调解和协调成员国意见的职责。我们期待匈牙利轮值期间可以推动中欧之间更多对话和协调,寻求符合双方利益的方案,并推动相关政策有所调整。

  谈影响

  出口面临难度加大,七成受访中国企业销量受波及

  贝壳财经: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税已经生效,中国车企和商会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方东葵:目前,中国车企正积极推进与欧洲本地公司及产业的合作。在电动汽车电池方面,中国企业也与本地企业开展合作。

  自调查开展以来,商会与相关车企展开了数场工作会谈,了解需求,并为相关企业、部门牵线,联络多方资源,提供全面服务,协助相关企业应对挑战。此外,商会还举办了报告发布会暨中欧企业圆桌论坛,邀请嘉宾分享对相关政策的见解和看法。

  贝壳财经:据欧盟中国商会了解,欧委会启动反补贴调查后,中国车企担心哪些问题?

  方东葵:在此前与中国车企的会谈中,中国车企普遍担心临时反补贴税会大幅增加进入欧盟市场的难度,削弱其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车企表示,高额关税可能会成为重大市场准入障碍,阻碍他们进一步拓展业务。

  同时,中国车企对欧委会在调查过程中的公平性和透明性表示担忧。相关企业认为,欧委会的部分调查措施和要求超出了合理范围,存在歧视性和不公正的做法,他们对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产生疑虑。

  此外,中国车企担心反补贴税会破坏中欧之间已经建立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影响双方在电动汽车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合作。这种合作对于双方实现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贝壳财经:6月,欧盟中国商会6月发布了《绿动欧洲——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此次调研过程中,反补贴调查造成哪些影响?

  方东葵:中国车企在欧发展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欧盟的临时反补贴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市场准入形成了严峻壁垒,使得中国车企面临更多障碍。自调查宣布以来,73%受访企业表示欧洲市场销量受到负面影响,67%表示品牌声誉受到损害,83%表示其欧洲合作伙伴对合作表现出担忧,经销商和租赁公司的合作积极性和配合度明显降低。

  此外,在82%受访企业看来,反补贴调查导致其对欧投资信心下降。尽管面临挑战,67%受访企业将继续深耕欧洲市场,超过六成的企业对未来五年内在欧洲建厂持开放态度。这表明中国车企仍然看好欧洲市场的长期潜力,并计划通过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来增强竞争力。

  反补贴调查不仅损害了中国车企在欧发展的信心,还对欧盟的营商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报告指出,这一措施可能会减缓欧洲绿色转型进程,拖延“欧洲绿色协议”目标的实现。

  报告强调,中欧双方应加强对话与合作,妥善处理关切与分歧,促进中欧及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共同发展。中欧汽车工业已有40年的合作历史,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是最佳选择。

  谈产业

  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欧占有率被选择性夸大

  贝壳财经:欧洲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如何?

  方东葵:近年来,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发展速度显著。2023年,欧洲的电动汽车注册量接近320万辆,比2022年增长了近20%。其中,德国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电动汽车市场,全年电动汽车销量达到50万辆,占新车销量的18%。

  虽然一些国家的购车补贴逐步取消,但整体市场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2023年,法国和英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25%,荷兰达到30%,瑞典高达60%,而挪威则接近95%。

  此外,欧盟也在改善充电设施,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欧盟地区已有约63万个公共充电桩,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880万个。

  贝壳财经:中国向欧洲出口的电动汽车中,哪些品牌占比较高?

  方东葵:根据国际能源署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预计需要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新能源汽车长期供应存在较大缺口,西方鼓吹的“产能过剩”等伪概念根本站不住脚。

  与此同时,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却被选择性夸大,中国电动汽车仅占欧盟电动汽车市场的8%。其中,特斯拉、雷诺达契亚等西方品牌在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中占有较大比例。

  据欧洲运输与环境协会统计,在中国向欧洲出口的电动汽车中,特斯拉占比28%、雷诺达契亚占比20%,西方品牌占比合计过半。另据骏特商务咨询数据,2024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自主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注册量逐月下滑。

  贝壳财经:中国的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政策已经退出,欧盟为何此时挥起保护主义的大棒?

  方东葵: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得益于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而非依赖补贴。中国的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政策已于2022年底退出市场,而欧美部分国家的相关补贴政策范围更广、力度更大。

  欧盟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具有“矛盾性”,一方面,在政策层面,欧盟的绿色经济转型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相关政策鼓励了清洁能源和可持续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欧盟又挥起保护主义的大棒,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税,严重限制了市场的自由竞争,不仅阻碍在欧中企发展,也对欧盟自身的绿色经济转型产生负面影响。

  与欧盟相比,中国电动汽车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持续引领全球,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

  中国已构建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从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到制造管理和总装集成等各个环节。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不仅支持了大型汽车集团的发展,也促进了新兴造车势力的崛起,实现了协同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拥有庞大的生产和销售规模,生产成本更低,价格更具竞争力。

  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5月底中国已经拥有992万个充电桩,远远超过欧盟的63万个,这一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也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在欧洲市场扩展版图,目前已在欧洲设立了超过20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与当地供应链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