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31 15:59:21 股吧网页版
中国创新药看这5家就够了
来源:巨丰投顾

  今日创新药板块早盘走高,多只概念股冲击涨停具体如下:

  消息面上,上海发布《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对由上海市注册申请人开展国内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并实现产出的1类新药,按照规定对不同阶段择优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的40%,最高分别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支持。

  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创新药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今年以来,已有不少利好政策发布。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为企业评价新上市药品创新质量提供指引。3月,“创新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广州、珠海在内多地相继发布支持生物医药产业或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含征求意见稿。

  A股二级市场中创新药是否迎来投资时机?有哪些投资标的值得关注?回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什么是创新药,创新药现在是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国内创新药有哪些好的公司?

  创新药基本面分析

  什么是创新药?

  在了解创新药之前,我们先应该先了解目前医药行业的分类。

  数据来源:Choice终端

  可以看出按照最新的申万、中信、中证分类,目前是没有创新药这个单独分类的。那到底什么是创新药呢?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

  按照中国医学年鉴说明:“创新药”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是一类创新性药物,按照创新程度对创新药进行区分是美国市场上最早形成的分类体系,也是全球资本市场上接受程度最高的一类划分方法。在这种体系下,创新药大类上可以被分为首创新药(first in class, FIC,国内称为原研药)和仿创新药(me too, 国内称为改良型新药)。

  其中仿创新药并不等于仿制药,仿制药需要等首创新药的专利期过后,完完全全复制首创新药的生化结构和制备工艺,进入门槛低,回报和首创新药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是我国药企早期入局西药时主要接触的品类。而仿创新药则是在首创新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开发出和首创新药效果相当的新药,一般在药物结构上和首创新药存在根本差异,本质上是两种药,因此不需要等待首创新药专利期结束、也不需要获得首创企业的授权。

  仿创新药(me too)按照创新程度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快速跟随(fast follow)、改良模仿(me better)、最优模仿(best in class)。所有种类的创新药排序整理如下:

  首创新药(first in class,原研药)>最优模仿(best in class)>改良模仿(me better)>快速跟随(fast follow)>仿制药。

  创新药发展情况是好是坏?景气度是高是低?

  这个问题从目前数据来看答案是好的,景气度是高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我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近7年符合增速为8.2%,未来保持10%的高增长水平。

  我国创新药2023年上市数量与在研管线数量在全球排名均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我国创新药2023年出海交易规模和数量不断创新高。

  我国上市创新药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1、我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持续高增长,未来保持10%左右增长水平。

  2023年我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达12157.52亿元,同比增长7.11%,近7年符合增速为8.2%,预计未来行业保持10%左右的增速。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慢性病的增加,对高效、低毒副作用的创新药物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2、我国创新药上市数量与在研管线数量在全球排名均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

  除了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中国在创新药研发领域也日趋活跃。根据医药魔方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核心临床试验展开数量已接连超过日本、英国,截至2023年7月28日,中国新药上市数量与在研管线数量在全球排名均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发展潜力,中国已然成为全球创新药物研发中重要的参与方。

  3、我国创新药出海交易规模和数量不断创新高

  2017年—2023年上半年我国创新药 License-out 技术授权出海交易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财新网;丁香园insight数据

  随着中国药企自主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国产创新药也不断获得国际认可,海外授权合作成为中国药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中国药企凭借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纷纷走向世界舞台。

  根据财新网披露的丁香园insight数据,2020年全年,国产创新药跨境权益授出事件达41起,披露的交易总金额为67.94亿美元,是上一年度的近10倍。而在2022年,国产创新药跨境License-out交易共发生37起,披露的交易金额达到236.82亿美元,同比2021年增长115%;2023年上半年首付款金额已经占去年全年的69%,由此看来,随着国内创新药行业的发展,未来海外授权交易的热度或将持续保持,创新药国际化的基础将更加牢固。

  4、我国上市创新药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

  二、创新药行业有哪些好的公司?

  如何寻找创新药公司?又有哪些好的创新药公司?我们可以借助同花顺和东财软件来寻找。同花顺软件上面是有“创新药概念”板块里面当前包含了160只个股,概念板块代码BKCDD4,概念指数代码886015;市值前十的个股为: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药明康德、智飞生物、百利天恒、复星医药、华润三九、科伦药业、华东医药、白云山,目前市值都在500亿元以上。

  东方财富软件里面也有创新药概念,包含75只个股,概念板块代码BK1106,,市值前十的个股为:恒瑞医药、百利天恒、.复星医药、华润三九、华东医药、科伦药业、泰格医药、长春高新、丽珠集团、信立泰,市值都在300亿元以上。

  这只是粗略简单的告诉了大家寻找创新药上市公司的方法,那如何进一步筛选货真价实的创新药上市企业?这里我们可以从创新药技术授权出海交易金额这个角度出发,去寻找具备创新药研发生产能力,并且有成功的创新药出海案例的公司。(这类公司有创新药出海产品,也说明其创新药的研发技术水平和药效是获得国外药企认可的,并且在国内创新药行业内部水平是比较领先的)

  2023年已披露的交易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出售授权许可)产品出海交易汇总

  资料来源:医药魔方数据库,平安证券研究所截至日期2024年03月11日

  由上表可知:2023年国产创新药license out(出售授权许可)产品出海交易总金额前10名的公司为:688506百利天恒84亿美元、诚益生物20.1亿美元、科望医药17.37亿元、03692翰森制药17.1亿元、映恩生物16.7亿元、600276恒瑞医药16.69亿美元、02269药明生物15亿美元、亨利医药13亿元、01093石药集团6.92亿美元、赞荣医药6.8亿美元。

  上述10家公司中,5家是上市公司:688506百利天恒、03692翰森制药、600276恒瑞医药、02269药明生物、01093石药集团,其余5家今年都在积极的准备赴美或者赴港上市(也侧面说明现在创新药投融资比较活跃,行业处于景气状态)。

  那么上述确实是有创新药业务的已经上市的5家创新药企业中,公司具体情况又是怎么样子的呢?我给大家简单的梳理介绍如下:

  • 688506百利天恒

  • 百利天恒前身为百利药业,1996年成立,以仿制药起家。2006年8月,百利天恒注册成立,2010年开始布局创新药研发,自2014年以来进入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发展新阶段,确立了聚焦抗肿瘤创新抗体药物的长期战略。在中美两地均建立了研发中心,致力于全球化创新生物药研发。公司拥有2大研发机构,分别是:西雅图免疫和百利药业/百利多特生物。1 个大分子生物药及抗体偶联药物(ADC 药物)生产企业(多特生物)、2 个化药制剂生产企业(百利药业和国瑞药业)、1 个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精西药业)、1 个化学中间体生产企业(海亚特科技)以及 2 个药品营销公司(百利天恒和拉萨新博);覆盖从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的上下游一体化能力及“研发—生产—营销”完整全生命周期商业化运营能力。2023年1月6日科创板上市。

  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如下

  目前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与营销一体化的现代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化药制剂(占利润的79.5%)与中成药制剂(占利润的20.4%)业务板块和创新生物药业务板块,具备包括小分子化学药、大分子生物药及抗体偶联药物 (ADC 药物)的全系列药物研究开发生产能力。

  公司业绩分析

  在带量采购的影响下,公司收入规模和毛利率都在持续下降。数据显示,百利天恒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75.7%下降至截至2024年4月30日的52.6%。伴随着公司管线的不断扩张,研发费用也持续走高。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79亿元、3.75亿元、7.46亿元及3.34亿元。这也导致公司年内亏损持续增大,2023年公司年内亏损额达7.80亿元。

  但今年一季度就盈利了50个亿,但营收才55个亿不到。从一季度业绩报告来看,百利天恒的盈利来源,主要靠全球肿瘤医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的一笔首付款8亿美元。2023年,百利天恒和BMS就一款抗体偶联药物(ADC)BL-B01D1“出海”达成合作,该笔交易潜在总交易额最多将达到84亿美元,打破了中国创新药出海授权新纪录。3月7日,百利天恒收到了由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支付的8亿美元首付款。

  目前百利天恒拥有16个抗肿瘤创新生物药,其中 9 个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7 个候选生物药已进入临床前药理、毒理等研究阶段。药物涵盖双/多特异性抗体、ADC 药物、融合蛋白等不同类型,聚焦于肿瘤治疗等领域,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头颈鳞癌、结直肠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脑胶质瘤等临床亟需解决的重大疾病。

  公司创新生物药研发管线的整体进展情况如下图所示:

IMG_256

  小结:不难看出,百利天恒后续的业绩仍主要靠核心产品BL-B01D1的临床进展,若临床进展顺利,则最高还能获得76亿美元的额外里程碑收入。(未来若公司或BMS未能在预期的时间框架内实现产品开发或商业化目标,公司可能无法获得里程碑或特许权使用费或赚取利润以支持公司未来的开发规划,未来业绩增长单靠原来的化药和中成药很难维持增长,成长性令人担忧)

  目前公司的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公司核心产品BL-B01D1带来的业绩增长,另外2024年7月10日,百利天恒向港交所递上了准备已久的IPO申请书,高盛集团、J.P.摩根、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如若顺利赴港IPO,那么百利天恒将成为A+H两地上市的医药企业之一,势必会对A股160元的高股价形成打压。2024年以来仅有一篇4月份的东吴证券研报,最后结论是:综合考虑公司产品壁垒、创新属性和出海价值,认为百利天恒成长潜力较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但个人认为公司在现阶段创下了中国创新药出海最大金额产品项目,但股价也充分反映了业绩增长,目前走势上处于高位回落趋势中,现阶段并不是好的买入时机,后面股价大概率会维持回落走势,建议等待股价回落至年线附近130元,再做布局,根据股价走势做波段操作。

  03692翰森制药

  翰森制药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领先的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下属豪森药业、常州恒邦药业、翰森生物医药等,致力于通过持续创新改善人类健康与生命质量,重点关注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类疾病、代谢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公司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制药企业百强、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前三强,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19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专业研发团队由位于上海、连云港和常州以及美国马里兰州的四个研发中心约1671名研究人员组成, 深入拓展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代谢、自免等优势领域潜力管线,取得多项研发进展。并创建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研发机构。

  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2024年3月26日,翰森制药发布2023年度业绩,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01.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7%,净利润约32.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6.9%。分领域看,2023年,翰森制药在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及其它疾病领域分别录得收入约61.69亿元、12.69亿元、13.67亿元、12.99亿元,占收入比分别约为61.0%、12.6%、13.5%、12.9%。其中抗肿瘤产品阿美替尼一款药物收入占比抗肿瘤业务营收的一半,约30亿元。

  目前,翰森制药共拥有7款创新药。其中,在抗肿瘤领域,翰森制药目前已上市阿美乐(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与豪森昕福(甲磺酸氟马替尼片)两款产品;在抗感染领域,翰森制药拥有恒沐(艾米替诺福韦片)和迈灵达(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两款新药。

  截至2023年底,公司7款已获批创新药均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2023年翰森制药创新药与合作产品收入约68.65亿元,同比增长约37.1%,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67.9%,预计2025年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至80%。创新药已经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翰森制药在ADC(抗体偶联药物)上与跨国药企GSK(葛兰素史克)的牵手。2023年下半年,GSK先后引进翰森制药的两款抗体偶联药物,两项合作涉及金额合计高达32.8亿美元,其中首付款2.7亿美元。

  领先的创新实力背后是持续的研发投入,2023年翰森制药研发开支约为20.97亿元,同比增长约23.8%,占总收入比例增至20.8%。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储备30多个创新药,并正在开展超过50项临床试验,研发势能强劲。

  小结:

  整体看公司在医药企业业绩普遍不佳的情况下,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实现正向增长并创下历史新高。医药产品中,创新药收入同比增加37.1%至68.7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53.4%上升至67.9%。公司毛利同比增加6.5%至90.7亿元,销售费用率从37.8%降低至34.9%,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加26.9%至32.8亿元,公司算是比较含“新”量比较高的创新药企业,公司正处于高成长阶段,二级市场股价走势也处于强势上涨趋势中。2024年以来总有4家券商研报,其中对2024年目标价格预判最高为21.9港元,最低为16港元,目前股价16.8港元,则2024年目标涨幅为0%—30%。

  600276恒瑞医药

  公司是1997年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批准设立,由连云港恒瑞集团有限公司(原连云港市医药工业公司)、中国医药工业公司等五家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恒瑞医药在连云港、上海、美国和欧洲等设立14个研发中心,2023年公司有研发人员5100人左右,其中博士577人,硕士2400人左右。公司的员工总数是1万9600人左右。其中销售人员9100人左右.公司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抗肿瘤药物,其次为阵痛麻醉药物。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现在成为一家专注研发、生产及推广高品质药物的创新型国际化制药企业。

  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如下:

  2023年公司营收22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但是仍然明显少于2021年的近260亿营收。净利润43亿,同比增长10%,扣非41亿。分板块来看,恒瑞抗肿瘤药物销售额122亿(占利润58%),同比增长8%,毛利率为92%左右;镇痛和麻醉板块营收37.43亿元(占利润的16.5%),同比增长12%,毛利率为85%;造影剂27.42亿(占利润的8.69%),同比持平,毛利60%左右;其他37亿左右,同比微跌,毛利率77%。

  2023年,恒瑞医药创新药产品收入106.37亿元,同比增长22.1%,占营收比重47%,较2022年的40.48%增加了6.12个百分点。仿制药业务营收有所下滑,仿制药集采对销售仍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

  2023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61.5亿元,占营收比重为27%,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49.54亿元。如此高的研发投入,甚至超过了诸多上市药企的营业收入,这也给恒瑞医药建立了很高的研发壁垒。

  截至2023年底的资产负债表:整体表现稳健,流动性充足,盈利能力提升

  货币资金207亿人民币,交易性金融资产1亿左右。没有短期借款货长期借款。因此公司的净现金是200多亿。

  应收账款和票据合计55亿左右,应收款融资6亿,预付款12亿。存货23亿。应付账款13亿左右,合同负债2亿。其他应付6亿。存货占营收比例10%左右,应收账款占比30%左右。

  长期股权投资7亿,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7.6亿左右,固定资产54亿左右,在建工程11亿。无形资产9亿左右,开发支出25亿左右。固定资产周转率为4左右,非常不错。

  合并利润表:营收228亿,毛利接近200亿,销售费用76亿左右,管理费用24亿,研发50亿左右,财务费用为负数,-5亿左右。

  2023年支付职工57亿多,上年同期为62亿。2023年交税16亿,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为76亿。

  截至2023年末,公司获批创新药即在研管线具体情况如下:

IMG_256

  保密协议(Non-disclosure agreement,NDA)

  高强度研发投入推动创新成果不断落地。至今,恒瑞医药已在国内获批上市16款1类创新药,其中14款为自主研发。特别是2023年,公司创新成果加速落地,共有3款1类创新药(阿得贝利单抗、磷酸瑞格列汀、奥特康唑)、4款2类新药(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醋酸阿比特龙纳米晶、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在国内获批上市,14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包括瑞卡西单抗、艾玛昔替尼等新药申报,以及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等新适应症申报,涉及癌症、糖尿病、自免、眼科、镇痛等治疗领域。2023年公司已达成5项对外许可交易,交易总金额达40亿美金以上。

  在研管线快速推进。2023年,公司共有12项临床推进至Ⅲ期,35项临床推进至Ⅱ期,30项临床推进至Ⅰ期。目前公司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近3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是国内临床研发管线最多的药企。

  公司在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9.98亿元,同比增长9.20%;归母净利润13.69亿元,同比增长10.48%;扣非归母净利润14.40亿元,同比增长18.06%。截至2024-07-29,6个月以内共有 28 家机构对恒瑞医药的2024年度业绩作出预测;预测2024年每股收益均值0.86 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26.47%, 预测2024年净利润均值54.75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27.26%。

  小结:恒瑞医药目前市值2580亿人民币,2023年市盈率60倍,一季度动态市盈率40倍,市销率10多倍。恒瑞医药资产负债表漂亮,200亿的现金储备,内生增长的典型,研发管线数量全球第8中国第一,目前创新药占比接近5成,国内创新药龙头;从业绩看,公司近三年一期财务数据获悉,公司业绩已恢复正增长,从股价走势看:公司近一年股价走势与化学制药指数走势基本一致。从成长性看,预计2024年全年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27%,对应市盈率46倍,公司近10年以来市盈率均值为62倍,以10年PE均值来给估值,则2024年合理市值为3348亿元,目标涨幅30%。

  •   02269药明生物

    •   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如下

  公司作为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行业的绝对龙头,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是全球第三大生物药CXO,市占率约14%。主营业务仍未医药研发服务业务营收占比98%,按地区看,美国市场占营收的47.7%,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仅18.3%,收入同比下降16.1%。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未完成订单总量增加至205.92亿美元,3年内未完成订单量约38.50亿美元,占2023年营收的22%。

  小结:公司2023年年报,营收170.34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非新冠收益同比增长37.7%;经调整纯利46.98亿元,同比下降4.6%。受美国《生物安全法》影响,其股价持续下跌至发行价8元附近,从21年7月2日最高价148港元,到现在10.6港元,跌幅达超90%,7月30日盘中股价创出近3年以来回调的新低10.42港元,目前仍未看到明确的止跌信号

  今年5月份美国众议院版本生物法案较参议院温和,但预计2028年后美国药企将逐步退出合作。这将对公司长期业绩形成利空。从今年4月份以来的券商研报来看普遍下调了公司2024年目标价格,整体判断公司当前仍不是较好的布局时点,仍以观望为主。

  •   石药集团01093

    •   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如下:

  1997年石家庄河北制药、石家庄一药、二药和四药四家药企强强联合组建了石家庄制药集团。1994年在港股上市,目前公司包括四个业务部门:成药部门占营收81.5%、抗生素(中间体及原料药)部门、维生素C(原料药)部门及咖啡因及其他(原料药)部门,分别从事生产及销售相关药品业务。公司的创新药集中在成药中的抗生素、心脑血管用药、糖尿病用药、精神神经用药、抗肿瘤用药及中医药产品。石药集团在国内拥有中央药物研究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普利斯顿、德克萨斯、新泽西设有研发中心和临床中心。目前已建立了拥有2000人的研发团队,包含千名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 并在创新药、仿制药、生物药、抗体药物等方面年研发投入40亿元,研发费用占成药收入19%,而且每年以双位数增长

8c5901b9186253ca98f9e22bd89d71bb

  近5年公司业绩情况:

  石药2023年的营收在2022年的基础上净利润下降,且营收只实现了微增,主要是由于作为营收主要支柱的成药板块增速放缓,未能抵消原料产品以及功能食品销售下滑带来的影响。

  2023年,其神经系统、抗感染、呼吸系统、消化代谢及其他治疗领域分别实现销售收入90.89亿元、42.36亿元、15.6亿元、8.89亿元、12.49亿元,同比上涨12.1%、19.7%、124%、17.8%、24.1%。不过,抗肿瘤、心血管治疗领域出现了下滑,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1.39亿元、24.4亿元,同比下降16.4%、15.5%。

  2023成药板块的收入具体情况如下:

IMG_256

  成药板块中,石药除了抗肿瘤以及心血管治疗领域,其余板块均呈上涨态势。

  神经和抗肿瘤领域一直是石药的核心业务,这两个板块的营收总额约占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复盘近几年石药的成药业绩,不难发现成药销售业绩虽然增长,但增速却明显放缓。

  此外,石药的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达70亿的化药大单品恩必普注射剂陷入专利危机,其注射剂、胶囊专利在2022年6月、2023年12月已经到期,销售额超10亿的化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津优力)专利保护期已过,未来还将面临仿制药的冲击。

  成药陷入“困境”的石药,急需寻求新的增长点,创新药是解决石药目前困境的最佳方案。

  近几年,石药的研发投入逐年递增:2022年在继2021年首次投入超30亿元研发费用之后,继续增长16.1%,达到了39.87亿元,逼近40亿元量级。

  2023年,石药研发费用继续狂飙,高达48.3亿元,同比增加21.2%,而且每年以双位数增长,占成药业务收入18.8%,此时石药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比已与 MNC(跨国药企)相近。

  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下,石药已经建立起八大药物形式平台,包括纳米制剂、mRNA疫苗、siRNA、ADC、单抗、双抗、小分子、长效微球制剂等。

  目前在研项目300个,其中创新药项目130余个,其中大分子40余个,小分子40余个,新型制剂30余个。聚焦抗肿瘤、精神神经、心血管、免疫与呼吸、消化代谢和抗感染等重点治疗领域,并深度布局单抗、双抗、ADC等抗体领域。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研发体系,跻身国内一流的研发型制药企业。据官网信息,石药未来5年将有40余个创新药获批。

  其中2024-26年重点关注:1)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伊立替康脂质体有望于2024年在美国获批;2)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抗体偶联物(ADC)DP303C有望于2025年获批;3)用于糖尿病与减重的司美格鲁肽类似药及GLP-1新药TG103有望于2026年获批。两性霉素B与伊利替康脂质体如能在美国获批,将提升产品全球知名度与产品销量。GLP-1受体激动剂与ADC药物属于全球关注的赛道,如产品成功上市将获资本市场关注。

  从中长期来看,石药计划在2026-2028年每年上市超过10款新品种,目标是将创新药在成药业务中的收入占比逐步提升至70%。在BD(即商务/业务拓展,是指通过授权(License-in/License-out)、联合开发、股权投资、并购等方式,获得创新技术和产品。)方面,计划每年完成2-3个交易项目,并积极挖掘ADC(抗体偶联物)等自研管线的后续license-out 机会。

  小结:当下石药集团正处于转型的过渡期,创新产品管线铺得很广,治疗领域、药物形式上都在不断拓宽,并陆续取得关键进展。公司每年研发投入持续双位数增长,23年达40亿元,预计后面将不断创新高。创新药近两年进入快速落地阶段,创新药出海营收规模截至今年3月底合计达7亿美元,公司力争在2026-2028年每年上市超过10款新品种,目标是将创新药在成药业务中的收入占比逐步提升至70%。

  随着创新药成果的不断涌现,石药回归业绩高增轨道可能指日可待。石药集团目前的估值为690亿港元,静态市盈率10.7倍,动态市盈率不到10.6倍,公司一季报披露,公司营收89.83亿元,同比增长11.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利润16.13亿元,同比增长14%。截至7月6日24年以来共有7份券商研报,对公司24年目标价最高预判为9港元,最低为7.76港元,目前为5.8港元,则目标涨幅区间在33%—55%。

  总结来看

  2021年—2024年1季度上述5家创新药上市公司规模及估值简析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4.7.25收盘

  可以看到石药集团在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上排名第一,动态市盈率10.6倍排名第二低,2024年机构给出的目标涨幅也是最大,综合考虑,投资选择上:石药集团>恒瑞医药>翰森制药。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31日,申万医药生物市盈率(PE-TTM)为26.7倍,已低于历史上90%的时间,或具备较大的向上修复空间。

  不管是从基本面还是政策角度,医药行业或许已经开始进入右侧布局的时机,当然除了从创新药规模上选出的上面这5家公司外,一些具备创新药研发或者创新药服务的上市公司,同样具备机会,比如今天领涨的昭衍新药、皓元医药、泰格医药等。

  (作者:司东海执业证书:A0680624040010)

  参考资料:

  平安证券2024年03月11日《晨曦朝霞扬帆起,积厚流光展华章 —中国创新药出海深度报告》

  医药研发蓝皮书2024年06月28日 《 2023年中国上市创新药数量倍增、研发投入超千亿》

  智研产业研究院2024年07月17日 《2024版创新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全景评估报告》

  中信建投2023年09月15日《制药及创新药2023H1总结:从规模到质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