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01 11:21:01 股吧网页版
下半年工业稳增长如何加力?本报邀请院士专家为广东经济发展把脉支招 广东要在产业标准的竞争中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南方日报

  制造业是我国上半年经济亮点和下半年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在工业大省广东,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总体向好,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0%以上。接下来,广东工业稳增长如何加力?日前,2024年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举行。南方日报记者对话10位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及特邀专家,为广东经济发展把脉支招。

  ●南方日报记者昌道励许宁宁

  圆桌嘉宾

  周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逢春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锋中国工程院院士

  宋永华澳门大学校长、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冯记春中国工程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屈贤明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

  李俊元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主任

  陈新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工业大学原校长、党委书记

  王珺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

  谈产业标准建设

  加快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话与合作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地,标准化建设更要走在全国前列。”

  南方日报:今年上半年,广东汽车产量229.2万辆,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加剧,美国、欧盟先后以贸易保护手段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广东新能源汽车如何向“新”突围?

  陈清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引领世界,就要有全球通用的标准。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地,标准化建设更要走在全国前列。

  首先,要加快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话与合作,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天然的国际化土壤,推动学术界、产业界、政界在标准方面的通力合作。其次,要把眼光放长远,要在别人看不到和做不到的领域预先布局,起到引领作用。特别是广东作为新能源汽车先进地区,更要在前沿技术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带领行业前进。

  此外,对于标准制定,希望我们可以实现“百花齐放”。全国性的工程学会、中国汽研、中汽协,广东省内的制造业协会、汽车协会、车企联合会等行业组织都可以研究推出自己的标准,好的标准自然会得到更多的认同。

  孙逢春: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但仍存在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仍需持续提升、国际化面临挑战、国内市场开发仍程度不足等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一是要加大力气开展自主创新,在攻关现有产业链短板、“卡脖子”问题的基础上,瞄准未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体系,做好前沿技术研发。二是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面向城市、乡村、物流等应用场景推动产品个性化精准满足市场需求,并在市场验证下加速产品迭代。三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做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国际市场进入策略、产品定位、标准认证、风险合规、品牌建立、本地化运营,持续布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突破欧美市场,加快东南亚地区重要增量市场布局。四是加快建立整车及零部件、特别是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核算及调控体系,主动应对发达国家以碳排放为基础建立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冯记春: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智能制造业。但是网络绝对安全问题归零是不可能的,所以打造具有网络弹性的关键基础设施和数字产品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发展的国际共识。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化部件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也逐年增长,所以汽车信息化部件的网络弹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广东建立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弹性国际测评体系。

  网络弹性测评具有国际化属性,网络弹性测评服务中心既可服务于国内汽车走向国际市场,也可服务于国际汽车进入国内,成为打通国际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桥梁。

  谈构建“产业大脑”

  鼓励“链主”企业建立协同

  创新平台

  “共性互联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推动各行业的技术创新升级。”

  南方日报:今年以来,广东掀起设备更新、数智化转型热潮,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8.1%,比工业投资增速高2.6个百分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接下来,广东应如何发挥产业优势,数实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

  周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是最重要的交汇点之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服务能力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这些共性互联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推动各行业的技术创新升级。

  智能制造是个大系统,它贯穿于产品、生产、服务等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以及在工业互联网和云平台支撑下,各个环节交融成为智能集成制造系统。制造业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和制造系统集成创新,在此基础上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都是制造业创新的主要途径。

  我们要紧紧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首先要推进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在企业里大规模推进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并开展新一代智能制造的技术攻关试点和示范。同时,筑牢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关键底座,完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

  陈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科技和产业在较短时期内快速跳级发展,部分领域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但产业发展质量和能级仍有待提升。

  一方面,要以智能制造技术为重心,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打造龙头骨干企业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样板,支持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支持产业链高级化的新技术改造升级。

  另一方面,强化产品的智能化赋能,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泛半导体加工制造、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海工风电等高端装备的变革升级;抓好新一代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产品的智能升级,积极拓展企业发展新空间。

  钱锋:在强化自主可控引领,突破制造业数实融合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要加快构建“产业大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首先,要引导企业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构建集研发设计、原料采购、资源配置、生产制造、绿色低碳等要素于一体,需求快速感知和供需精准调控的“产业大脑”,形成普惠、敏捷、低成本的数实融合新路径,提升产业竞争力。

  同时,鼓励“链主”企业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深度赋能上下游接链补链锻链延链,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快轻准”的数实融合解决方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系统化的产业链新业态。

  谈梯度培育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可发展为

  百年老店

  “中小企业要更多地融入‘链主’企业主导的产业链,通过供给创造需求,形成活力、实现发展。”

  南方日报:近日,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73家在粤企业上榜,一批新上榜企业多来自制造业。广东如何梯度培育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发展,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体提升?

  陈新: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体提升,要抓好龙头企业培育,筑牢产业四梁八柱。广东应重点围绕产业集群建设,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引领型、市场主导型“链主”企业,提升全球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同时,重视培育一批深耕细分领域、拥有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增强产业链重要节点的支撑力度。如此,才能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撑的产业链发展四梁八柱,为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

  王珺: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订单不足,而订单来自企业的竞争力。当前既要关注需求带动供给,更要关注供给创造需求。中小企业要更多地融入“链主”企业主导的产业链,通过供给创造需求,形成活力、实现发展。要通过数字技术应用,提高供给能力、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使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屈贤明:产业基础高级化的一条主要路径,就是要培育一大批的专精特新企业。要鼓励企业瞄准一个细分领域,持之以恒,不断地开发,不断地进取,在夯实工业基础上应该发挥重大的作用。

  专精特新企业通常专注于一种工艺持续地创新,以高质量产品赢得用户信任,准确切入市场的模式。几十年如一日,把简单产品做到极致的深耕模式,把简单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把简单的产品做到极致,就是精品。

  再往下走,专精特新企业也还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一大批会成为百年老店,还有一小部分会成为世界500强大企业的摇篮。

  谈全过程创新链

  降低创新型中小企业

  创新综合成本

  “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广东重点企业合作共建各类重点人才平台,以平台聚人才、以平台育人才。”

  南方日报:当前,各国都在竞逐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尤为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广东如何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打造更多新质生产力?

  陈新:当今世界正值新技术推动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人才成为关键要素,要积极探索由“人口红利”迈向“人才红利”的广东路径。在用才环境方面,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高级化,为众多高素质劳动者创造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加快推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模式,提升高端人才吸引力和集聚能力。

  广东还要积极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尽快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广东重点企业合作共建各类重点人才平台,以平台聚人才、以平台育人才;围绕产业发展所需,加快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院校,强化对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高等院校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基础人才的稳定输出。

  宋永华:创新是一个完整链条,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诸多环节。只有把这些要素高度整合,才能真正发挥创新驱动作用。

  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或推动建设国家级实验室、布局大科学装置,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短板正快速补齐,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学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之一,要引育并重、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教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是根本。大学自身需要配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建立明确且合适的人才培养策略。其次,引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是重要途径。对于大湾区来说,西岸地区目前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弱,更需要有策略地引入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

  李俊元:广东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前沿。面对国际新一轮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的新形势,为了更好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构建新型创新匹配机制是关键。

  首先,要加快创新体制机制的转变,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从过去更重视龙头企业、规模效益,向重视创新引领、创新链条构建等方向转变。要对支持方式进行创新,有效降低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综合成本,释放企业的持续创新活力。

  其次,要建立包容失败的政策机制。未来的自主创新需要发挥更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应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机制和环境,解除创新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此外,还要加大承受高风险长周期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发行相关的金融创新产品,强化开发型、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