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02 13:14:20 股吧网页版
北京市将稳妥消除幼儿园“大班额”
来源:中国经营网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共同研究,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的《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发布,其中指出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首都基础教育。

  《方案》中重点强调,新建、扩建、升级一批新优质基础教育学校,优质学位供给大幅增加。包括稳定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区均建有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制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按照北京市当下的实际情况,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比较容易,但如何科学规划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加强财政投入保障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化,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涉及幼儿园规模

  《方案》指出,在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方面,北京市将有序推动社区办园点转型提升,稳妥消除幼儿园“大班额”。

  记者注意到,教育部在2016年公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及:“幼儿园规模应当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一般不超过360人。”

  在储朝晖看来,幼儿园总幼儿数不超过300人的适度规模是未来学前教育的方向,更有利于其高质量发展。以他长期调查的经验数据来看,幼儿园各级班数不能超过3个,按照小、中、大各3个,每个班25—30个孩子。

  为稳定首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方案》提出了明确、具体、量化的阶段性主要目标: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

  就全国而言,教育部等九部门曾于2021年12月发布《“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在原有“5080”上进一步提出“5085”目标:到2025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

  近年来,普惠性资源的扩容增效成果显著。教育部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7%,比2012年提高25.2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9.6%。值得一提的是,最新数据表明,目前海淀区普惠率已达92%,所有普惠园按统一标准实施补贴,统一标准收费。

  然而,记者也注意到,由于当前适龄幼儿减少的实际情况,有的幼儿园“一孩难求”,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幼儿园关停。

  对此,储朝晖表示,北京市不同区县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可能存在差异。幼儿园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做精细化,比如减小规模,对超规模的幼儿园进行优化,推动实现优育的目标。

  《方案》中亦提及:“增加公办学位供给,落实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新增小区配套园原则上建成公办园,鼓励存量小区配套民办园协议到期后转为公办园。”

  “由于婴幼儿入托、入学需要考虑到交通安全、休息时间和家长负担等多方面因素,所以提倡‘就近入园’,因此在基础布局时就需要考虑到需求。”储朝晖强调,“就近入园”非常重要。“我到各地考察时发现,孩子居住地离幼儿园的距离比较远。要真正落实就近入园,就得做好幼儿园的布点工作。”储朝晖说。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就全国范围来看,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没有法定的就近入园义务。但对比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当下,部分高新区就产业园区配套方面推出了新政策,比如苏州工业园区、杭州市滨江区近来都对幼儿园招生推出了新政策,试点“就便入园”,即面向周边企业员工子女提供空余学位或者根据园区情况配套幼儿园,而且尝试收入1—3岁的婴儿,推进托幼一体化。

  健全成本分担机制

  目前,在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与结构的挑战下,各地都在探索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在业界看来,财政投入是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根本保障。

  重庆的教育从业者陈老师向记者解释,这是由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体制决定的。他以小学与幼儿园的工资发放差异做对比指出,小学的经费由财政全口径保障,但幼儿园的经费则来自财政生均经费和保教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施维雄告诉记者,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保障机制,才能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继续投资,持续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普惠性幼儿教育服务。

  今年5月,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方面透露,下一步努力完善普惠保障机制。比如商请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督促各地依照国家标准落实并逐步提高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

  《方案》中则强调,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其中包括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优化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支出结构,落实补助政策。

  记者注意到,《方案》中还提到,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切实保障在各类普惠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均可享受减免保教费政策;综合考虑办园成本等因素,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各区教育部门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不低于市级基准定额标准,目前高于市级基准定额标准的区不得下调。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在2018年已将非教育部门举办的普惠公办幼儿园生均定额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8400元或12000元。

  储朝晖认为,从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一个特定区域里,基础教育质量是以一种特定的生态而存在。社会对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不单单是对高低的关注,从实现普惠的角度来说,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的财政经费的额度尽可能接近。北京的幼儿园之间也存在很大的经费差距,不同的幼儿园之间的经费相差3—4倍,这就涉及均衡的问题,需要长期推进、解决。

  关于在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时如何保持优质与均衡并行,《方案》还强调,各区教育、财政等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改善薄弱园办园条件;推动各类幼儿园协同发展,积极探索联盟、集团化等办园模式,整体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教育、财政等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据悉,2021年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比例只有5.9%,这一数字在2022年上升至6.2%。

  推动特殊教育发展

  据《方案》要求,到2027年,适应首都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调整机制基本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扩充机制更加健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其中强调:“规划实施新一轮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达标工程,各区通过改扩建、开设新校区、学段贯通、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制特殊教育服务。”

  储朝晖指出,此前对特殊教育方面的关注度不够,特殊儿童存在特殊教育的需求,在2000年以后主要是通过融合的方式随班就读,但随班就读对部分人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他解释道:“目前参考国外一些教学模式,随班就读能够让学生融入一个更广的人群,如果是单独设校设班,可能也难以融入未来社会的生活。融合的前提,就是学校要配备相应资质的师资和实施措施,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方面保障,这一点是接下来需要努力实现的。”

  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的总干事李红向记者表示,近年来特殊教育不仅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了阶段性的突破,也开始向就业延伸,更多职业教育方面的推动和探索也值得关注。

  据悉,目前北京市正积极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和信息技术等相结合,加强融合教育资源建设。比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于2007年开始探索融合教育,依托北大医学部的学科专业优势以及大学资源,形成了成熟的医、教、研联合体。

  各区均建有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制特殊教育学校,实际上打开了特殊教育的上升“出口”,对当下全国的特殊教育事业的展开来说也具备启示意义。记者注意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1年,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达6.90万人,增幅达57.89%;特殊教育学校数由2013年的1933所增加到2021年的2288所,在校学生数由2013年的36.80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91.98万人。同时,大力发展融合教育,不断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10年来,我国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比例均接近或超过50%,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

  此外,《方案》中提到,要依托北京市盲人学校建设北京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北京市孤独症特殊教育学校,推动建设国家级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中心。据《中国孤独症(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目前中国的孤独症患者已超1400万人,其中0—14岁的孤独症儿童达300多万人。

  相关特殊教育工作者向记者表示,残障人士的教育权益得到充分保障,需要进一步扩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这也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其就业。

  此外,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2013年至2021年,特殊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由58.24亿元持续增加到149.55亿元;自2014年开始,中央特教专项补助经费提高到每年4.1亿元,支持范围由中西部地区扩大到除京津沪以外的所有省份。另据2017—2021年残疾人就业统计分析,知识技术型就业岗位数量在逐渐增加,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数量在逐渐减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