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02 22:29:30 股吧网页版
央行明确下半年工作任务 降息、宽松货币政策今日也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肯定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8月2日讯(记者王宏)今日央行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指出,上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宏观审慎政策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报告肯定了中国央行2024年采取的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宽松货币政策,还指出中方推动房地产业去杠杆等措施十分必要。

  央行表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等。专家建议,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障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更加稳固。此外,还可以储备和出台更多的有力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

  中国央行降息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肯定

  8月1日,央行召开2024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关于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工作会议以“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总结。

  具体来看,一季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引导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25个基点,力度超市场预期。二季度,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出台房地产金融支持政策组合。三季度,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各0.1个百分点,进一步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下行0.1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工作会议还指出,上半年宏观审慎政策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具体来看,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取得阶段性成效。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下调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取消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快完善。有序推进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完善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监管框架。加强互联网金融、非银领域宏观审慎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央行的降息行为也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肯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指出,2024年以来,央行采取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宽松货币政策值得肯定。在当前低通胀和负产出缺口持续的情况下,进一步适度降息有助于支持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表示,中方自2020年起,推动房地产行业去杠杆,引导房企适应逐渐下降的住房市场需求,这些措施对于房地产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应当继续实施。此外,中国在解决全球债务问题、促进绿色转型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建设性、领导性作用。

  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下半年央行有哪些工作任务?工作会议指出,一是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二是加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统筹规划和政策落地;三是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四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和国际金融合作;五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表示,要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把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强化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方面,央行表示,要扎实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落实好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促进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建立权责对等、激励相容的风险处置机制,积极稳妥推动存量风险处置。

  “下一阶段,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应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继续适时降息、降准,保障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更加稳固”,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7月22日LPR特别是5年期以上LPR下降,利好房地产市场。但要更好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还需要储备和出台更多的有力措施”,董希淼还表示,从需求侧看,应加快取消限制性措施,加大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包括大幅度放宽住房贷款条件、创新贷款产品及还款方式、集中调降存量二套房贷利率等,以进一步提振居民住房消费信心和能力。与此同时,应加快调整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进一步畅通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LPR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促进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健全科学。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