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07 06:38:30 股吧网页版
中汽协许海东:汽车产业“内卷”根源在于自主品牌尚未树立起品牌差异化竞争力
来源:中国经营网

  “价格战、‘内卷’的核心其实就是同质化竞争,现在各个企业的产品都同质化了,这个时候大家只能去拼价格。如果再进一步去研究汽车产业‘内卷’的根源和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自主品牌还没有树立起基于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打造品牌需要很长的时间,中国车企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只有树立起了品牌,才会形成基本稳定、忠实的消费群体。”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由中国经营报社、中经传媒智库联合主办的零观汽车特别节目——“充分竞争之下,什么才是车企破局的‘真钥匙’?”上与《中国经营报》记者对话时说道。

  进入2024年以来,汽车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大多数车企苦不堪言。与此同时,车企间价格战的影响还波及产业链上下游。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汽车行业收入47672亿元,同比增长5%;成本41730亿元,同比增长5%;利润为2377亿元,同比增长10.7%;利润率为5.0%,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4%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然偏低。

  最近两三个月,不少车企高管在行业论坛上频频发出停止价格战,回归良性竞争的呼吁。

  持续的“内卷”和价格战也引起了高层的关注。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要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上述表述在汽车行业引发高度关注。

  “汽车产业是一个高附加值产业,持续‘内卷’可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甚至遭到了全球市场上其他国家的反对,这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内卷’和价格战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规划,因为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基础,同时产品也应是高附加值产品,而不是比拼价格,成为类似于挣加工利润这样的模式。”许海东说道。

  “价格竞争虽然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但是它对企业产品的质量,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对未来品牌的打造可能都会产生影响,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恶性价格竞争,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都会持反对态度。从目前来看,一些已经树立起自身品牌竞争力的国外汽车企业会更早地退出价格战。许海东说。

  许海东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价格战现在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头,下一步各个企业应在抢市场份额拼销量与长期主义发展路线中把握好平衡。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宝马、奔驰、奥迪等国外车企宣布退出价格战。宝马方面称,下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

  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在许海东看来,中国汽车市场未来会出现格局的分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去打造品牌,突出品牌差异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品牌定位相对应的客户群体。

  许海东告诉记者,在品牌打造方面,以“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新势力在中国汽车这一轮的崛起中进行了许多探索。新势力车企把其产品的打法,尊重消费者以及关注消费者体验等理念带给了传统车企。

  “新势力车企给中国汽车产业在品牌突破方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路径。未来,品牌的打造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品牌相对独有的消费心智,很可能是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自主品牌的终极目标,这在国内市场和在海外市场都适用。”许海东表示。

  许海东认为,要打造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就不要卷价格,而是要去卷技术,目前已有一些车企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力,致力于突出自身的技术。与此同时,安全也是打造品牌差异化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方面去突出产品的安全特性。

  此外,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抓手。“‘80后’以后的消费者是所谓的‘互联网原生代’,中国汽车产业这一轮的崛起正是因为新势力车企关注到了‘互联网原生代’这个群体的消费者的诉求,不断地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新势力车企抓住了这一点才使其不但把产品卖了出去,并且还卖出了高价。这与传统汽车企业此前主要以新技术为卖点、向消费者推销技术的模式有所不同。”许海东说。

  许海东表示,未来中国汽车品牌和产品要想继续留在“牌桌”上,就必须在以下两个维度去发力:一是一定要保障产品的质量。二是要建立起自己的口碑。“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华为所坚持的核心基本原则。”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