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07 15:22:59 股吧网页版
钮文新:让货币政策更好地激励股票市场
来源:经济网

  货币政策的根本意义何在?在于管理和调试整个市场、社会的经济预期,但不能走向“算计”。因为“算计”不是对社会心理调试,而是把“减少多少企业、居民信贷成本”当成政绩宣扬。比如,所谓“让M2和社融增速大致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说法就充斥着“算计”味道。问题在于:这样的“基本匹配”能够转变市场和社会不良的经济预期吗?

  货币政策应当时刻守护基本原则,目标不能出现偏差,而这个基本原则就是:管理、调试整个市场、社会的经济预期。

  最近,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写的一本《21世纪货币政策》在中国金融圈较为流行,这本书谈了美国在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不同的货币政策方法,解释了为什么需要采用这样的方法,读后很受启发。这本书通篇实际只讲了一件事,如何采用货币政策去管理、调试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必须不断“与时俱进”,依据不同时期的社会心理、市场预期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甚至,每一届美国央行行长都有对货币政策的不同看法,都会与时俱进地改革货币政策手段,而绝不能因为某一种货币政策手段失效或效能不佳,央行就可以“躺平”,无所作为。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本书当中,伯南克否定了“让M2增速大致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的货币政策目标,认为这会让货币政策变得非常被动。

  比如2008年之后的一段时期,美联储大量投放基础货币,结果引发世人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怎么办?美联储及时修正方法,出台“扭曲操作”的货币政策。所谓“扭曲操作”是指:放弃单一关注短期利率的方法,放弃指望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传导的传统路径,直接投放长期基础货币,在压低长期利率的基础上,直接增加整体市场长期资本流动性。如此一来,第一,以长期置换短期,海量长期基础货币供给并未大幅推升M2增长率,防止了通货膨胀的发生;第二,大幅增加的长期资本流动性维护股票市场长期牛市,为企业带去充盈的股权资本,进而降低企业债务杠杆率,释放微观经济主体的债务风险;第三,长期资本流动性的充盈,不仅维护了股市高涨,而且扭转了市场预期,并吸引全球资本流向美国金融市场。

  不管认同与否,美联储的这套操作至少在2019年之前显得格外成功,通胀率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通缩”程度,经济增速加快,就业状况不断改善,科技成果不断释放,科技公司利润不断增长,股价一路高歌。但2020年疫情发生之后,拜登接续特朗普的一系列“骚操作”,导致美国政府债务无度膨胀,信用大跌,美元霸权岌岌可危,但这并不妨碍美国大企业、大资本的健康,这实际就是当今美国的情况。两个层面:其一是国家和民众层面,危机深重;其二则是大资本、大企业层面,尽管也被美国经济政策搞得灰头土脸,但总体财务状况依然相对健康。

  美国出现这样的“两极分化”格局并不奇怪,因为其政府就是为大资本服务的。但中国的情况应当与之不同。我们更需要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应让他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所以中国金融亟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股票市场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人民主体性,构造全民通过投资可以分享国家经济成果的市场格局,这个市场需要的不是一个“飞速运转”的市场,而是能够引导、激励上市公司更多创造财富的市场,投资者更多需要和企业一起成长的市场。

  第二,货币政策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得更加有所作为,尤其当实体经济被债务压得倍显疲态之时,货币政策更应通过激励股票市场,并通过股市上涨扭转市场和全社会的经济预期,让国民的财产性收入预期大幅提高,带动投资和消费的不断增长,进而稳住经济大盘。

  货币政策如何更好地激励股票市场?转变M2结构,即大量释放长期基础货币的同时压低货币乘数。大家应当意识到:沿着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采用“单一利率调节”的货币政策继续走下去,只能导致货币乘数越来越高,金融期限越来越短,资本市场越来越弱,债务风险越拉越大。更严重的是:这样的金融结构,背离实体经济需求。

  现在似乎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在日经225股价指数的大跌背后,是否存在带崩中国A股市场的企图?是否存在日本帮助美国收割中国优质资产的阴谋?至少我们看到:日元在不断贬值中帮助推高美元指数,同时拖累了人民币兑美元不断贬值,而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是有利于美国收割中国资产的。那现在会不会在股市上出现同样的境况?中国不得不防。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