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09 23:17:09 股吧网页版
债市持续火热 央行报告解释净值管理内涵并再次提示投资风险
来源:新京报 作者:姜樊

  8月9日,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以专栏方式介绍了资管产品净值化机制对公众投资者的影响。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等各种资管产品规模增长较快,尤其是债市火热背景下,一些投向债券市场的资管产品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在净值化管理机制下,资管产品净值波动对投资者行为也带来了影响。

  报告指出,净值化有助于明确资管产品风险和收益归属,促进市场健康发展。而投资者宜审慎评估资管产品投资风险和收益。随着资管行业进一步向净值化方向转型,投资者将逐步承担更多净值波动风险。金融机构销售资管产品时有必要做好投资者服务,提供相关咨询, 充分向投资者提示风险,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净值波动,促进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债市持续火热理财净值化下投资者需增强风险意识

  有权威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央行普及金融知识,意在向投资者提示债市风险。本期报告设置这一专栏,也是在提醒公众投资者理性评估市场风险,审慎开展相关资管产品投资。

  今年以来,债市持续火热,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和年化收益率走高,吸引了不少公众投资者。7月末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3%,而当前银行3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还不到2%,部分投资者就将银行存款转换成这类理财产品。过去几个月,央行已通过多个渠道向市场提示债市风险。

  净值化机制下资管产品投资者需增强风险意识。专栏强调,净值化有助于明确资管产品风险和收益归属,真正体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资管本质。

  据市场专家介绍,在净值化机制下,投资收益率随净值动态变化,若债市转向,相关资管产品净值也会回撤,投资者不能只依据当前年化收益率进行投资决策,若赎回时机不当,可能会从浮盈转为实亏。专栏也提醒公众投资者要综合权衡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

  报告认为,净值化管理对资管产品管理人和投资者都提出更高要求。对管理人而言,需要适应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变化,科学制定投资策略,为各类投资者提供适当产品与优质服务,包括及时的信息披露和必要的咨询顾问等。对投资者而言, 需要逐步转变过度依赖稳定预期收益的传统观念,更深入理解产品预期收益率与最终实际收益率的本质差异及风险,树立更加科学、理性的投资理念。

  “在净值化环境下,资管产品投资收益和风险是对等的,实际收益最终依赖于底层资产市场价值的动态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当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不同投资产品收益。”有专家指出,存款利率看似偏低,收益是确定可实现的,对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而言,未尝不是理性选择。

  资管产品投资者也应适度关注长债利率走势

  央行在报告中再度提及关注长债利率走势问题。报告指出,资管产品投资者也应适度关注长债利率走势。

  今年以来,我国长债利率下行, 一些资管产品的长债配置增多,随着短期内债券价格上涨,产品净值走高。数据显示,7月末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 3%,而当前银行 3 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还不到 2%,吸引部分投资者将存款“搬家”到这类产品。

  业内专家分析,近几个月长债收益率持续、快速下行,既反映市场对长期增长预期偏弱,也有短期供求扰动的影响。从我国2035年要实现人均GDP翻番目标和长期经济基本面看,市场预期与经济长期增长情况是存在偏差的,当前这么低的长债收益率是不可持续的。

  “未来利率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投向债市的资管产品净值也会随之回撤,现在入场的投资者,高位接盘的风险很大。”上述权威人士表示,净值化机制下,资管产品没有刚性兑付,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与股市、债市投资的逻辑本质上是类似的。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赎回潮中,不少产品破净,很多投资者就因此遭受了亏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