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10 14:18:39 股吧网页版
逐字对比!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 有哪些新增信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8月9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系统回顾上半年政策及成效、全面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阐释了下一阶段的政策取向及重点安排。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和对比央行一季度货政报告,主要有以下五点新增内容:

  1、单独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

  在“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中,《报告》将一季度的“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表述调整为“加强逆周期调节”。一般而言,“强化逆周期调节”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发力,而“强化跨周期调节”往往是强调不搞大水漫灌,防范短期政策过度宽松给未来留下高通胀及金融风险隐患。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记者,本次《报告》单独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意味着在当前宏观经济存在新旧动能转换阵痛,物价水平偏低的局面下,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在稳增长方面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具体来说,下半年在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过程中,降准降息都有空间。

  王青判断,为配合政府债券发行,三季度有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再度下调主要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0.1-0.2个百分点。在下半年美联储降息趋于明朗后,汇率因素对央行灵活调整政策利率的掣肘会进一步弱化。

  他还预计,为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央行接下来还会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一是适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二是适度下调现有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利率;三是适度提高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额度。

  此外,在信贷指引方面,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认为,一季度货政报告要求“保持货币信贷供给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融资需求相适配”,重点在于保持信贷供给的合理适度,与二季度“防空转、挤水分”的目标相匹配;二季度货政报告则表述为“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加快推动储备项目转化”,重点切换为稳定信贷需求,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下半年将更加侧重逆周期调节和稳增长。

  2、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在“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中,《报告》较一季度新增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相关内容。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潘功胜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提出了五点思考,一是要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可考虑以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可能还需要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三是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四是健全精准适度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五是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

  具体到下一阶段,《报告》明确,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有效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必要时开展临时正、逆回购操作,搭配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央行近期的一系列操作实际上是寓改革于调控之中。一方面,央行将7天期逆回购由利率招标改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明确了其政策利率地位;另一方面,央行创设了临时正、逆回购操作,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bp和加点50bp,在不改变现有利率走廊格局的情况下,既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又有利于引导市场利率更好围绕政策利率中枢平稳运行。此外,央行在7月25日增加了一场MLF操作,利率跟随短期政策利率下调,且下行幅度更大。这意味着央行已在有意淡化中期政策利率作用,引导LPR报价更多参考短期政策利率,MLF利率不再发挥LPR定价的参考作用,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进一步理顺。

  3、“未来市场利率回升时,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回撤也会很大”

  《报告》还在“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中提出,对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的风险敞口开展压力测试,且在谈及“把握好利率、汇率内外均衡”时强调要防范利率风险,加强市场预期引导,关注经济回升过程中,长期债券收益率的变化。

  《报告》还首次提出,资管产品投资者也应适度关注长债利率走势。今年以来,债市持续火热,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和年化收益率走高,吸引了不少公众投资者。7月末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3%,而当前银行3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还不到2%,部分投资者就将银行存款转换成这类理财产品。

  对此,《报告》在以《资管产品净值机制对公众投资者的影响》为题的专栏文章中提醒,今年以来,部分资管产品尤其是债券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底层资产,主要是通过加杠杆实现的,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未来市场利率回升时,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回撤也会很大。

  文章还称,理财产品动态发布的年化收益率是当前时点的预期收益率,是按过去一段时期的收益率,线性推算出的未来一年收益率,投资者未来赎回产品时实际获得的收益率是不确定的。现在净值越高,意味着是在更高的价格位置投资,未来的损失风险可能越大。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产品。

  业内专家直言,从我国2035年要实现人均GDP翻番目标和长期经济基本面看,市场预期与经济长期增长情况是存在偏差的,当前这么低的长债收益率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利率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投向债市的资管产品净值也会随之回撤,现在入场的投资者,高位接盘的风险很大。

  4、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在“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中,《报告》重点提及要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住房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对比一季度内容来看,《报告》在此部分删除了“强化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相关表述,或表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行业发展优先级进一步提升。

  《报告》认为,目前我国住房租赁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央行及时推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新工具,支持企业批量收购存量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能比较快地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多地也在财税、土地、配套设施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这些都能起到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产业商业可持续性的作用。有了这些金融和地方财政政策的支持,未来随着住房租赁企业经营能力提升和市场商业化有效运转,住房租赁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空间,长期看也能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模式有序转型。

  5、研究修订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 组织开展恢复计划模拟演练

  在“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中,《报告》相较于一季度额外提及了要“研究修订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2020年12月,为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建立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与识别机制,央行会同原银保监会制定《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下称《办法》)。

  《办法》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评估目的。识别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每年发布名单,根据名单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差异化监管,切实维护金融稳定。二是确定评估方法。采用定量评估指标计算参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得分,再结合其他定量和定性信息作出监管判断。三是明确评估流程。每年确定参评银行范围,收集参评银行数据进行测算,提出系统重要性银行初始名单,结合监管判断,对初始名单进行必要调整,经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确定后发布。

  《办法》还明确,金融委每三年对本办法规定的评估流程与方法进行审议,并进行必要调整和完善。行业发生显著变化、现有评估流程与方法不能满足防范系统性风险实际需要的,金融委可对评估流程与方法进行额外审议。而在2023年3月,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并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不再保留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职责也被划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去年9月联合发布的2023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一共20家银行进入,其中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9家,城商行5家,这也是监管部门连续第3年发布该名单。对比2022年看,2023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新增1家城商行,为南京银行。而对比2021年来看,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并无变化,但分组和同一组排名略有差别。从公布时间来看,2021年该名单于10月公布,2022年和2023年则在9月公布。

  附央行二季度和一季度货政报告中“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部分逐字对比(蓝色为新增部分,红色为删除部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