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20 08:35:09 股吧网页版
【财经分析】5个核电项目获国家核准将如何拉动中国经济?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8月20日电(记者安娜)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这将如何拉动中国经济?

  早在2017年,业内专家就曾给记者算过一笔帐:根据核电设备国产化比例的通行算法——按照整体费用计算,以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6号两台机组为例,其设备费用合计约168亿元,国产化比例达86.42%,可直接拉动经济总量达380亿元,有5400多家制造企业参与其中而获益。如果从核电站60年全寿期的燃料、备件、技术服务等测算,将带动超过1200亿元的产值。

  如今7年过去了,我国已具备“华龙一号”整机设备100%国产化能力,若参照上述算法,“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或进一步提升。核电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见一斑。

  记者从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等有关核电企业处获悉,此次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包括:中核集团江苏徐圩一期工程,中国广核集团广东陆丰一期工程、山东招远一期工程、浙江三澳二期工程,国家电投广西白龙一期工程,合计11台机组,年度核准核电机组数量创2015年以来新高。

  其中,江苏徐圩一期工程是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合的核能供热发电项目,拟建2台“华龙一号”压水堆核电机组和1台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以工业供热为主,兼顾电力供应,建成后将为连云港万亿元级石化产业基地大规模供应高品质低碳工业蒸汽,对加快能源、化工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核能综合利用与高耗能行业耦合发展将进一步凸显核能的零碳价值,可以满足高耗能行业多样化的用能需求,为高碳排放产业提供脱碳技术方案,支撑国家大型化工基地、大型工业基地建设,与国家关于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部署高度契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说。

  单就“华龙一号”而言,截至2024年4月23日,中核集团“华龙一号”首批4台机组已全部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在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达7台,“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

  从中国广核集团的情况来看,在此次获核准的山东招远1、2号机组,广东陆丰1、2号机组,浙江三澳3、4号机组等6台机组中,“华龙一号”机组占据主导。“这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重要进展,我国核电建设将取得新的突破。”中广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广核已有9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开工建设。

  随着我国先进核电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国内核电项目对投资的拉动作用也逐步提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与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共同主编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在建核电工程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工核电机组5台,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949亿元,创近5年最高水平。

  核电项目建设对我国投资增长的拉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重大能源项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据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7%。“这既充分反映能源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他说。

  此外,必须筑牢安全防线,特别是对于核电而言。“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要不断提升核电安全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全链条全领域安全监管,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此次会议强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