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22 16:36:40 股吧网页版
“炒停售”炒不动了 百余款保险产品将下架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何奎 王海晴

  “今年‘炒停售’好像有点炒不动了,我们团队的销售额比去年产品切换期减少了一大截。”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近期向上海证券报记者感慨道。

  上述保险代理人团队的业绩情况只是近期保险营销圈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多位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处了解到,自8月初相关部门发布通知要求自9月起下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保险“炒停售”之风再度高涨,但是大部分保险营销员却深感卖不动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保险“炒停售”相比去年大幅降温,一方面是因为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下调成为常态,保险消费者对“停售”营销策略的反应不再像以前那样热烈;另一方面,为缓解利差损压力,保险公司也有动力抑制“炒停售”行为。

  百余款保险产品将下架

  金融监管总局8月2日向行业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提出,自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5%执行;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0%执行;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1.5%执行。

  预定利率下调意味着保险产品将迎来切换,原有的高预定利率产品将下架。记者从业内获悉,目前长城人寿、中邮人寿、北京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部分产品已经下架,另有数十家保险公司的百余款产品将于8月31日或9月30日停售,主要包括终身寿险、年金险、重疾险等产品。

  每逢保险产品切换期,就是保险营销圈“炒停售”的高峰期,因为新上市的保险产品费用将会上涨、预期收益将会下降。保险营销员往往会通过“尽快上车”“且买且珍惜”等营销话术激起客户的购买焦虑。

  据东吴证券非银金融研究团队测算,以30岁男性为例,保额为1000元,缴费期限为10年,前五年的费用支出率为50%、30%、20%、5%、5%(第六年及以后没有费用支出)。当预定利率从3.0%下调到2.5%后,年金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和健康险对应毛保费涨幅分别为18.7%、20.2%、3.5%、7.5%和17.1%。

  保险“炒停售”降温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确定下调掀起了8月以来的“炒停售”之风,然而与2023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产品切换期的“炒停售”不同,今年“炒停售”降温了。

  上海一家头部保险经纪公司的保险经纪人告诉记者:“今年客户对‘炒停售’并不感冒,到目前为止我还没什么业绩,而去年这个时点我几乎完成了全年的业绩目标。”

  近段时间,有不少保险营销员与上述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有着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保险“炒停售”似乎炒不动了,保险产品营销正面临不小的压力。

  今年保险业“炒停售”现象缘何降温?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一是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市场秩序的整顿力度,对“炒停售”等违规行为进行了严格监管,有效遏制了这一现象的蔓延;二是随着利率的下行,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下调成为常态,市场和消费者对此逐渐适应,对“停售”营销策略的反应不再像以前那样热烈。

  保险营销员对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变化有着更直接的感受,上述保险经纪人说:“现在客户对于资产配置都比较谨慎,可供配置的资产预算也有所减少,保险作为可选金融产品,要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更加困难。”

  保险公司为缓解利差损压力,也会主动抑制“炒停售”。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告诉记者,对于保险销售部门与人员而言,“炒停售”通常能够增加销售量,提升销售业绩,因此“炒停售”动力较足。今年在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由于利率走低且不能在短期内有预期的改变,此时“炒停售”会给保险公司带来明显的利差损压力,因此公司管理层对此类行为有所抑制。

  有利于险企长期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预定利率下调和“炒停售”降温,均有利于保险行业和保险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炒停售’降温对保险公司和行业来说,具有积极的影响。”杨帆说,首先有助于保险公司回归保险保障的本源,更加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服务的提升,从而提高保险产品的竞争力;其次有助于行业整体形象的提升,减少市场乱象,增强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信任;最后,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减少“炒停售”行为,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健经营,降低经营风险。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研究团队认为,长端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监管及时引导行业下调产品定价利率,将有利于压降新业务负债成本,有效缓解资产端压力,降低长期利差损风险。

  “炒停售”降温也正倒逼着保险营销员的高质量转型。“目前我们团队主要瞄准高端客户市场,这仍然是一片‘蓝海’市场,但是对营销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上述大型寿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