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25 12:54:29 股吧网页版
购房办房贷 竟然收到5克金条!上海已叫停 “房贷返点”有什么风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8月23日晚,有市场消息称,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银行业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自律的通知,叫停房贷“返点”,存量业务需7日内整改完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上海某银行支行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处证实该通知属实,并且已有银行向记者确认收到通知。

  通知称,自8月16日起,各会员单位严禁向房屋合作机构等支付佣金,存量业务需自本通知下发后一周(7个自然日)内完成整改。

  上海一位中介人员赵亚平(化名)向每经记者透露,此前半年多,“返点”最高曾经达到过1%(商贷金额),而最近的比例是4‰,其中一半金额需要开发票,由银行账户打到中介公司账户,这需要中介公司和银行签协议;另一半是银行信贷员直接给现金。

  不排除中介“协助客户提供虚假资料”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曾分析指出:“返点”本质上可以视为一种佣金,即银行为了争抢房贷业务市场份额,向提供房贷业务的相关中介机构支付费用。

  通过支付返点佣金,银行运营成本的确会有所增加,但能够有效提升房贷总量,尤其是对房贷这类偏优质的资产来说,银行放贷意愿度明显更高。对于有着较大放贷压力的银行来说,这种方法的短期效用是明显的。

  每经记者从多方了解到,江苏银行业协会本月也叫停了房贷“返点”,要求各银行金融机构在2024年7月底前规范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协议。第三方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江苏各银行对机构公对公的房贷“返点”比例在6‰~10‰之间。

  某商业银行深圳分行贷款部经理此前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曾透露,按揭贷款返点是阶段式的,最高是(返贷款金额的)6‰,市场越不好,给的(返点)越高,市场好就没有。

  “返点”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新房贷款业务,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上海购房者陈青(化名)就在今年6月办了二手房按揭业务,商贷返点折现了5克金条。

  不仅如此,业绩考核压力大的部分信贷经理甚至自掏腰包给客户“返点”,贴钱办业务。

  房贷“返点”为何在多地蔓延?

  张波解释,出现房贷“返点”现象,本质上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处于相对低部,一二手成交量持续减少导致房贷规模不断缩减;二是贷款利率不断下行,银行业净息差不断走低并伴随放贷压力增大。

  但这种非常规手段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

  “一方面,部分银行为了争取客户,非理性过高提升‘返点’比例,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潜在风险。同时由于返点比例高,也会直接挤占银行利润空间,导致净息差不断减少,不利于银行长期运营。”

  “另一方面,不排除部分中介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例如协助客户提供虚假材料,增加了银行的房贷风险,银行侧也可能会忽视对贷款质量的把控,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进而增加金融风险。”张波解释。

  管控房贷“返点”非常有必要

  当前,房地产销售市场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各城市普遍面临新房库存高企、二手房交易收缩问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规模受此影响不断缩减。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个人按揭贷款8748亿元,降幅达到37.3%。

  在房贷蛋糕大幅收缩面前,银行按下“返点”终止键,意味着将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各银行要扩大贷款业务规模,关键还是要优化服务。此类支付佣金的方式本身不可持续,房贷“返点”本质上就是房贷业务的内卷,进行管控非常有必要,否则任由此类模式发展,既造成了各银行贷款业务的成本增加,也干扰了房地产市场秩序,对购房者也会产生潜在风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