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30 16:08:50 股吧网页版
【财经分析】“去风险”论不得人心 德企增加对华投资多重考量
来源:新华社

  新华财经柏林8月30日电 德国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德国对华投资创历史新高,达73亿欧元。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德国商界“用脚投票”,通过对华增资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凸显其对中国市场活力和创新实力的认可,同时反映美西方对华所谓“去风险”政策不得人心。

  德国对华投资持续增长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德国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德国在华直接投资总额73亿欧元。其中,今年第一季度德国在华直接投资近25亿欧元,第二季度猛增至48亿欧元。

  中国商务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654家,同比增长11.4%。其中,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26.4%。

  今年以来,德国大型跨国企业加码在华投资的消息不断传出。3月,奔驰与宝马合作成立的合资企业落户北京,计划在2026年底前共同建设至少1000座超级充电站及约7000根超级充电桩;大众汽车4月宣布,将投资25亿欧元,扩建其在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拜尔5月宣布投资6亿元人民币在江苏启东建设全新的供应中心。

  多位德企高管公开表示看好在华业务。“我们目前在中国发展势头良好,将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德国精密工程和电机企业福尔哈贝全球销售主管米蕾耶·德克斯·施特罗贝尔说。

  在今年4月的德国汉诺威工博会期间,有着中国“德企之乡”美誉的江苏太仓举办了专场投资论坛,与德国企业签约两个重大项目,招商引资超过3000万元,进一步拓宽中德合作渠道,为双边互利共赢发展注入新动力。

  多重考量驱动增资中国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德国企业持续增加在华投资,不仅是对中国大市场的回应,也是对中国产业链和营商环境综合评估投下的信任票。规避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维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以及联合中国车企共同创新,成为德企不断增资中国的主要原因。

  德国工业联合会中国问题专家弗里多林·施特拉克认为,前些年新冠疫情和苏伊士运河航运受阻等事件,让德国企业看到其供应链上的瓶颈。此外,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科技企业肆意单边制裁,美欧推动对华“去风险”,都干扰全球供应链正常运行。为降低风险,德企持续强化在华供应链建设,推行“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说,汽车制造商是德企对华增资的最主要力量,中国市场转向新能源汽车的速度和中国竞争对手降低成本的力度倒逼德企加大投入,避免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被边缘化。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亚当·图泽认为,德国车企深知绝不能丢掉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场代表全球汽车产业的方向。图泽引用一位德国车企高管的话说,想造汽车,就必须进入中国;撤出中国,就等于退出行业。

  此外,不少德国企业基于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认同而寻求强强联合。以汽车行业为例,大众、宝马等车企扩建在华研发中心,并与中国车企合作研发新车型。今年7月,中国德国商会发布报告显示,德国汽车行业中70%的企业都通过与中国大学、供应商或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来实施创新。除了传统的化工、制造和汽车等行业,中德合作现已拓宽至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目前这些新领域的投资不大,但显示出两国存在新的合作机遇。中德企业将来还有望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去风险”论不得人心

  近年来,部分欧盟官员将中欧基于市场规律形成的产业分工布局歪曲为所谓“对华依赖”,借此推行对华“去风险”政策主张。德国企业持续增资中国,表明“去风险”论不得人心。

  郑春荣说,德企增资中国的事实,表明德国企业界思维方式与部分政客并不相同。企业界认为,其对市场的判断基于成熟经验,不应被政客的夸张“预警”所左右。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对新华社记者说,事实证明德国企业家并未丧失远见和理性判断,他们认为从中国撤资和开展对抗不符合德国实际利益,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乐见德企对华投资增加。

  他说,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各国只有秉持开放心态,坚持公平竞争,加强交流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德国慕尼黑外交政策学会董事会成员莱纳·施蒂纳表示,德中贸易关系对两国至关重要。德国经济过去多年的成功,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发展,都得益于贸易和出口。因此,保持国际贸易的开放性和合作性对两国都至关重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