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31 06:39:19 股吧网页版
解读|央行8月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向部分一级交易商“买短卖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继8月29日傍晚“虚惊一场”之后,央行官网“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栏目正式更新。

  8月30日,央行公告,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关要求,2024年8月人民银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

  这意味着央行年内多次提到的“二级市场国债买卖”正式落地。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6月19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潘功胜强调,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而在不久前8月9日,央行在《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中表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首次发布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就涉及“买入”和“卖出”的双向操作。即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

  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央行为何要在卖出长债的同时买入短债?中邮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梁伟超告诉记者,“买短卖长”的操作模式,意味着央行对于利率曲线“向上倾斜”的诉求较强,也通过买卖同时操作的模式,减少了对流动性的扰动,8月全月净买入1000亿,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即投放1000亿中长期流动性,在不降准的背景下,客观上起到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的效果。

  不过,梁伟超还称,考虑到8月MLF操作缩量1000亿左右,当月中长期流动性的补充依然偏少,银行负债端压力仍旧偏大。综合来看,若后续国债买卖操作更多以上述模式进行,其影响将更多集中在调节流动性上,而非直接影响债券价格。

  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认为,“买短卖长”操作可以遏制收益率曲线长端单边下行的趋势,又不影响央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稳定。而且,由于央行对于短端的掌控能力很强,因此可以轻松消化短债的“额外”供给。

  另有多名固收人士告诉记者,“买短卖长”操作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不大,且有利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

  央行行长潘功胜曾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要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为什么货币当局希望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华泰证券固收团队曾撰文表示,可能有以下四点考量。

  一是引导市场形成“经济长期向好”预期。长债利率过低、曲线平坦化,意味着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的悲观情绪,而我国基本面是“长期向好”的。例如,央行在一、二季度例会中均提到“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再如,一季度货政报告也指出“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长期国债收益率与未来经济向好的态势将更加匹配”。

  二是为经济主体提供储蓄、投资的正向激励。央行原行长易纲多次提到,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能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有利于适度储蓄,也符合中国人储蓄有息的传统文化。如果收益率过于平坦甚至倒挂,导致资金淤积在短端或转向短端逐利,不利于鼓励长期投资。

  三是维护人民币资产的全球竞争力。利率过低可能会强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风险。一方面,中美利差倒挂会制约海外资金尤其是长期资本的流入,对汇率有一定间接影响。另一方面,长端利率走低往往代表市场主体对经济前景谨慎,也不利于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评估与跨境投资。

  四是维护银行净息差水平和持续经营。由于银行存贷款具有“存短贷长”特征,收益率曲线过度平坦会导致银行息差压力进一步加大,不利于银行持续经营。

  8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4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备受市场关注的银行业净息差出现企稳止跌迹象,二季度银行业净息差1.54%,与一季度持平,但仍低于1.8%的监管合意水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