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31 22:10:11 股吧网页版
日本“米荒”
来源:国际金融报

  米价飞涨、供应断货、库存触达历史地位……日本正遭遇严重的大米短缺,而究其背后的渊源,或许要追溯到日本政府几十年前的一项政策。

  “我以前从未遇到过大米售罄的情况。”

  日本福冈县的一名男性顾客惊讶地发现,原本应该放糙米的超市货架,空了。

  “今年夏天我们只能采购到往年一半的大米量,每天的大米库存通常中午就用完了。”东京著名超市Fresco连锁店一名店员如是说。

  日本正遭遇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大米短缺。

  从8月开始,日本大型连锁超市伊藤洋华堂在全日本范围内收紧大米购买限额,每户限购一袋。7月15日起,总部位于横滨、在关东地区经营超市的OK株式会社就开始对大米实行了限购。

  需求紧俏推动大米价格攀升。日本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米类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7.2%,为20年来最大涨幅。

  严重的大米短缺现象被日本媒体称为“令和米骚动”,在社交媒体引发热烈讨论。

  这并不是“米骚动”第一次在日本出现。令和之前,还曾经有过“大正米骚动”和“平成米骚动”。

  1993年“平成米骚动”以后,日本政府吸取教训,建立起粮食储备制度——储备粮的储量大约为150吨(±50吨),相当于正常年份3个月的供应量。2001年,日本农林水产省调整粮食储存指标,将储备粮的储量设定在100万吨左右。

  8月26日,大阪府呼吁日本中央政府尽快投放储备米,以缓解供应紧张。“没必要让大米在仓库里沉睡”。

  但日本政府似乎没有要放出储备米的意向。8月27日,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坂本哲志透露,已接到大阪府提出的释放政府储备大米的请求。“这可能会对以民间流通为基础的大米供需和价格带来负面影响,应该慎重对待”。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日本“米荒”?“米荒”还将持续多久?

  物价飞涨

  东京一家超市里,产自日本知名产地新潟县2公斤装的大米,售价约合人民币60元,比之前上涨约20%。

制图:黄锋

  日本总务省公布的7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米类较上年同期上涨17.2%,创下2004年4月19.5%之后的最大涨幅。米类中,越光米上涨15.6%,粳米上涨18.0%。由米制成的饭团和仙贝等相关商品也受到波及,饭团上涨5.7%,仙贝上涨16.1%。

  日本餐饮连锁集团云雀国际集团(Skylark)总裁Minoru Kanaya表示,“飞涨的米价正在加速(公司)成本的上升。”

  日本餐饮和酒店服务提供商Royal Holdings也预计,使用国产大米将使成本增加约1亿日元(约合69.3万美元)。

  在零售端,对大米短缺的担忧促使日本民众前往超市抢购大米,在需求不断走高的背景下,超市大米货架被一扫而空。东京、大阪等地的超市和米店里出现大米供应紧张甚至断货的情况。

  日本米谷商联合会的调查结果显示,联合会会员中约85%的大米销售商表示进货困难,甚至进不到货。

  实际上,这一苗头早在今年4月就已出现。

  日本《朝日新闻》8月初报道称,今年4月至5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07名受访者中有85%的人减少了大米购买量或无法购买更多大米。

  日本不少媒体用“令和米骚动”形容近期出现的大米危机。为避免过去乱象重演,日本农业大臣要求消费者不要“恐慌性购买”大米,并承诺,今年的收成很快就会送到当地的门店。

  而据日本广播协会(NHK)8月28日报道,大米产区福井县近期开始销售新米,但由于全国性的大米短缺,新米价格比平时高出30%以上。

  困扰民众的不只是米价。随着政府补贴结束,日本的电费上涨了22.3%,创43年来最大涨幅;城市燃气费也上涨了10.8%。物价上涨导致支出增加,越来越多的日本家庭难以忍受日益加重的经济负担。

  三重因素

  大米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实际上,由于日本人口减少和餐饮习惯的变化,日本的大米需求下降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官员们也认为,现有库存足以应对民众的需求。

  对于突如其来的“米荒”,日本政府给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大方面:极端天气导致减产、外国游客涌入导致需求增加、“特大地震”预警引发民众恐慌性购买。

  对三大原因拆解来看。

  首先是极端天气。目前,日本市面上售卖的大米大多为前一年收获。2023年夏天,日本遭遇了极端热浪天气,平均气温创下了自189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日本知名大米产地新潟县还遭遇了三次焚风现象带来的干燥热风,出现干旱问题。

  酷暑不仅导致大米的产量下降,也影响了大米的品质。日本农林水产省报告称,2023年一级稻米的百分比降至59.6%的历史最低水平。因此,数量有限的优质米价格也相应上涨。

  不过,鉴于今年夏天日本天气依旧酷热,日本东部大米主产区也出现了高温热害,明年的大米收成可能也将受到影响。

  有日本分析师警告,明年日本大米市场再次出现供应不足的时间可能提前,而且大米价格上涨的趋势仍将持续。“即便新米将大量上市,但在当前通胀高企的情况下,新米上市后,大米市场的整体价格能回落多少,目前仍待观望”。

  产量下降的同时,消费量却在超预期增长。截至今年6月的12个月里,日本大米需求量增加了11万吨至702万吨,为10年来的首次增加。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俄乌冲突等导致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大米的价格涨幅低于面包等替代主食的涨幅,民众在选择主食时更倾向于大米。

  此外,受日元贬值影响,日本外国游客接待数量大幅上升,推动了大米消费的增长。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的访日游客人数达到了1778万,创下了半年跨度的最高纪录。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估算,从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假设每位游客每餐消费78克大米,每日两餐,来自游客的大米需求量就达到5.1万吨,比前一年(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增加了3.1万吨。

  此外,在近期,日本发布南海海槽大地震预警,除了水和应急物资外,大米也被大量抢购,加上日本近期多地地震也促使人们囤积大米。此外,限购警示本身就会引发民众恐慌,导致更多消费者加入抢购,进一步造成大米短缺。

  不过,日本农林水产省前官僚山下和仁认为,上述原因并不是大米短缺的主要因素。山下在其专栏文章中指出,“大米短缺的根本原因是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导致大米产量下降。”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民间大米库存量为15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约20%,达到1999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制图:黄锋

  减反政策

  事实上,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有意识地减少大米产量。

  为了防止稻米生产过剩和维持米价,日本政府于1971年开始实行“减反政策”。该项政策将水稻种植面积限制在水田的60%左右。剩余的稻田要么转种其他作物,要么休耕,并且给改种其他农作物的农民发放补贴。这项政策一直到2018年在安倍政府主导下才废止。

  不过,山下和仁指出,2018年安倍政府时期所谓的废除大米减反政策仅是废除了大米产量的目标,而对农民的补贴依然存在,因此所谓的“废除”并不彻底。

  山下和仁表示,在严格的长期减产政策之下,日本处于粮食不安全局面,一点点额外需求,比如入境游客增加,就会导致大米短缺、价格上涨的局面。根据山下提供的数据,目前全日本只有约60%的稻田被利用,每年的大米产量不到高峰时期1445万吨的一半。

  2023年,日本大米产量为661万吨,同比减少1.4%,创历史新低。

制图:黄锋

  目前,日本各界寄希望于9月份新米上市。日本农林水产省表示,随着新米开始在市场流通,大米缺货的情况将逐渐好转,供应将得到恢复。

  日本宫城大学名誉教授大泉一贯表示,今夏高温天气持续,可能导致明年此时日本米价更高。

  在日本,大米是100%自给自足的粮食。比“米荒”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其他粮食的自给率。

  粮食自给率,是指当年本土粮食产量占粮食消费量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财年,日本按热量值计算的粮食自给率为38%,连续第三年保持同一数值。2023财年日本各类食品的自给率分别为:大米100%、蔬菜76%、砂糖类26%、小麦18%、畜产品17%、油脂类4%。

  日本政府计划在2030财年结束前将粮食自给率提高到45%,目前来看,实现这一目标遥遥无期。

  日本农林水产省表示,目前小麦、大豆等食品主要依赖进口,今后如何提高这些食品的自给率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日媒分析认为,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全球谷物和燃料价格上涨,再加上日元贬值导致进口价格上涨,从而降低了粮食自给率。因为在计算粮食自给率时,需要减去畜牧养殖使用的进口饲料,所以进口价格飙升压低了自给率。

  此外,日本的种子、化肥也大都依赖进口,有专家称,若国际形势不稳定导致粮食进口出现问题,日本可能面临粮食危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