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9-10 15:58:50 股吧网页版
国家医保局发声!推动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跨省门诊结算慢特病扩围至10种
来源:券商中国

  医保参保老百姓的服务体验有望越来越好。

  9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7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金额达到227亿元。预计到年底,各地将实现个人账户省内共济,明年起将探索推动跨省共济,并且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有望从5种增加到10种。

  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将增加慢阻肺病等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一项系统工程,去年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据测算,2023年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超过80%,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

  “为了满足群众对更加便捷的异地就医的需求,我们计划在原有5种(实行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基础上再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毒性肝炎、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5个病种。”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颜清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记者注意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称“慢阻肺病”,是以一种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近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持续关注慢阻肺病防治议题。2018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病患病人数约1亿人,农村人口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人口。专家曾用“三高三低”,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以及“低知晓率”、“低诊断率”和“低规范率”来概括慢阻肺病防控现状。如果落地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将有利于减轻病患疾病负担。

  颜清辉还透露,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全国每个区县都将至少有一家医疗机构能够提供新增病种的跨省直接结算。

  明年起将探索推动个人医保账户跨省共济

  颜清辉还介绍了推进跨省共济账户的安排。据悉,今年1-7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金额达到227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各地将实现个人账户的省内共济,明年起将探索推动跨省共济。

  医保共济账户制度的建立使得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从“个人独享”变为“家人共享”。职工医保只需要在线上申请并绑定父母、子女、配偶以及其他近亲属,医保的个人账户就能够共用。

  此外,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介绍,近期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出台,进一步优化了医保按病种、按病组付费的技术标准和配套政策。比如在特例单议方面,对患者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耗新技术使用比较多、病情复杂的危重症等特殊病例,文件明确了医疗机构可以自主申报、一例一议,医保部门重新审核,和医疗机构双方协商调整付费标准,更好满足临床治疗和用药需求,同时也免除高额医疗费用患者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

  将进一步完善药品目录调整机制

  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介绍了医保药品目录目前的整体保障情况和下一步计划。

  李滔介绍,国家医保局成立6年来,累计新调入药品744种,目录内的西药和中成药的数量从2017年的2535种增加到现在的3088种。同时,目录内药品的质量也显著提升,特别是在肿瘤、罕见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慢病等治疗领域,很多新机制、新靶点的药物被纳入,实现了药品保障范围与临床用药需求更高程度的匹配。

  “谈判药品已经惠及参保患者7.2亿人次,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等多重因素,累计为群众减负超过了7000亿元。”李滔说,国家医保局还加强激励引导,推动医药产业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很多创新药当年获批、当年纳入医保。

  李滔表示,国家医保局将进一步完善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在始终坚持保基本的原则下,努力将更多更好更新的药品纳入医保目录,着力研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拓宽更多创新药支付渠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