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邓贞)9月7日至9月9日,以“共享创新,共塑未来:构建科技创新开放环境”为主题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多场未来产业专题论坛及特色活动,在浦江之畔碰撞出科创的火花。多项成果落地,描绘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成果密集落地
9月9日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科技成果转化共享汇专题论坛上,《科技成果评估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科技成果评估规范》主要针对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科技成果的评估活动,构建出了“五元价值”为主体、“转化推广潜力”为补充的科技成果评估指标框架,一级评估指标分别是: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和文化价值以及转化推广潜力。标准注重实际评估应用,提出分类评估原则,要求根据被评成果类型选定相应的评估维度,并根据评估目的差异调整评估内容侧重点。除了科技成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原则外,标准还列出了评估方法、标准化的评估流程等。
2024浦江创新论坛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报告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78.43分,比上年提高1.30分,科技活动投入和产出指数显著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该报告显示,我国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高地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有力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
9月8日,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独角兽创新发展论坛上,长江战略咨询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追踪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131家增长到2023年的375家,八年间增长近两倍。其中,新晋独角兽企业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超级独角兽企业每年总数保持10家左右。2016年至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由近5000亿美元持续攀升至超1.2万亿美元,其中在2020年首破万亿美元。
技术经理人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在技术转移的全链条中,技术经理人是精通技术、理解市场、熟悉法律、擅长管理、能够创业的多面手。他们常被誉为科技与产业之间的桥梁,是我们在布局新兴产业、推动未来产业发展以及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队伍。”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飙说。
9月9日,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与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联合打造的技术经理人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技术经理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与支持,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与产业化。
聂飙介绍,技术经理人公共服务平台集专业系统培训、能力水平评价、政策解读、师资与技转人才管理、智能工具赋能以及生态伙伴等功能于一体,是技术经理人成长道路上的专业引领者和深度陪跑者。
此外,《中国科技成果年度报告2023》和《中国科技成果年度报告2024》也于9月9日发布。报告显示,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始终保持高昂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攻坚克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屡创新高。
根据报告,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金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度报告所统计的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由2019年的1085.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054.4亿元,当年到账金额由2020年的811.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52.7亿元。高校院所实施的转化项目数量也较快增长,以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项数达到2023年的64万项。
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培养方面。截至2023年底,1038家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高校院所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近1.79万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趋向专业化。
产学研合作方面,截至2023年底,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数量达到19574家。这些机构和平台不断吸纳聚合各方资源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促进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对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转化领域方向看,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集中在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领域,占3种方式2023年总合同金额的73.7%。从转化区域看,约60%的科技成果通过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方式实现本地转化,为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