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9-11 06:18:41 股吧网页版
首届“上海市级医院临床创新奖”问世
来源:解放日报

  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使命。依托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工作,是国际国内打通生物医药产业链、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面向人民健康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作为办医主体的平台枢纽作用,围绕提升市级医院临床创新能力,建立并实施了两轮临床研究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高水平临床研究项目。在此带动下,市级医院临床研究氛围日趋浓厚,项目质量显著提升,重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就在今年,申康中心联合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一年一度的“上海市级医院临床创新奖”,对围绕疾病临床问题开展临床研究形成的新理论、新策略、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品、新器械等进行全方位评价,从“原创性、重要性、先进性、效益性”进行多维度的评审。

  经过层层遴选、好中选优,近日,首届“上海市级医院临床创新奖”正式问世,旨在奖励市级医院中为临床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项目团队和个人,鼓励和调动市级医院医务人员临床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临床研究和创新成果更好惠及百姓健康,支持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届“上海市级医院临床创新奖”获奖项目简介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再生胰岛移植治疗严重糖尿病(1型糖尿病、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等)的临床研究

  项目主要完成人:殷浩、程新、石勇铨、李拓

  糖尿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基础疾病,我国成年人中糖尿病总患病率估计达到10.9%,糖尿病前期高达35.7%。其相关并发症导致巨大的医疗负担,也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团队围绕糖尿病的产生机制寻求根本性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大热点和焦点。胰岛移植可有效克服胰岛素疗法的不足,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理想治愈手段。

  项目聚焦临床胰岛移植所面临的两大关键瓶颈,即“供体来源匮乏”以及“免疫排斥反应”,整合“干细胞及其体外定向分化、类器官、组织芯片、基因编辑、人源化动物模型、生物材料以及肠道微生态调控”等相关技术,建立并优化符合临床要求的、基于内胚层干细胞的再生胰岛体外规模制备体系,验证利用再生胰岛移植治疗严重糖尿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建立相关临床规范及评价体系。

  在长达20余年的研究基础之上,项目于2021年7月成功开展了世界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临床试验(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5294822),截至目前该患者已彻底脱离胰岛素逾36个月,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恢复至健康水平,国际首次实现了利用再生胰岛移植功能性治愈糖尿病的临床实践(发表于Cell Discovery),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感音神经性耳聋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和临床转化

  项目主要完成人:舒易来、王武庆、李耕林、王大奇、汤洪海、王会、崔冲

  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感觉障碍之一。全世界人口中有5%以上的人群(4.3亿人)深受其害,3400万儿童为残疾性听力损失。耳聋治疗是一个严重未满足临床患者需求的领域,临床上尚无针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有效治疗药物。

  团队从患者的临床需求出发,深耕耳聋防治十余年,长期致力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药物开发及临床转化,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索发病机制、研究药物递送至耳蜗的路径、发掘耳蜗毛细胞高效递送载体,研发基因治疗新策略,并推进临床转化,在耳聋基因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实现听觉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

  团队领衔开展的全球首个基因治疗遗传性耳聋临床试验结果,发表于国际顶尖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和《自然医学》,并被选为《柳叶刀》封面导读,文中提及:这项突破性研究为听障儿童的治疗提供了范式转变,并为治疗其他形式的听力损失带来希望,同时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第一完成人舒易来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文章5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98.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精准影像与诊疗技术创新

  项目主要完成人:卜军、姜萌、涂圣贤、钱昆、赵怡超、赵航、陈一凡、葛恒、丁嵩、陆熙园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包括从血管损伤到心肌缺血损伤的全过程。早期筛查、预警与干预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因素。团队以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健康为驱动力,开展了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精准影像与诊疗技术创新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团队针对冠脉血管高危斑块的早筛,提出致心血管缺血事件的不稳定斑块病理学与影像学的新型分类标准,并开发了基于血管影像的冠脉生理功能评价新方法,获得多项专利并成功进行临床转化,牵头开展系列前瞻性临床研究并取得原创性成果,系列成果纳入世界心血管疾病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经典教科书,纳入国际影像学度量标准和7项国际临床指南。

  项目实施以来,团队牵头开展了系列前瞻性临床研究(NCT04723888等),并取得原创性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irculation、JACC和EHJ等心血管领域权威SCI期刊发表文章220篇(JCR 1区111篇,总IF=1973.27;其中9篇ESI高被引,13篇被编辑同期述评及主编“亮点推荐”)。获批授权专利29项(其中国际专利7项)并成功转化形成系列体外诊断产品,获批一类医疗器械备案证21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基于新抗原的mRNA疫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项目主要完成人:沈柏用、王新景、王蔚、赵舒霖、邹思奕、蒋玲曦、符达、陈皓、邓侠兴、彭承宏

  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针对晚期化疗耐药以及根治术后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目前暂无有效治疗手段。团队基于瑞金医院胰腺中心收集的>700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和>2000例肿瘤组织或血样本的组学数据,综合分析多组学数据,建立并完善了预测肿瘤新抗原的AI模型,整合HLA限制性、基因突变谱、克隆演化、抗原表达以及个体化免疫耐受等因素,预测个性化新抗原位点,鉴定胰腺癌疾病进展的关键基因靶点。

  该体系通过体外模型验证所预测的新抗原位点和关键基因的功能特点,设计合成新抗原的单靶点mRNA疫苗/个性化mRNA疫苗,开发针对新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和多肽药物,全球首次报道了单靶点mRNA疫苗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案例,患者生存超过3年。

  借助新抗原预测体系,团队进一步利用体外模型验证胰腺癌高频突变与HLA配对,构建单靶点通用型mRNA疫苗。相比个性化疫苗制备时间久等问题,单靶点通用型mRNA疫苗可以提前制备储存,临床使用更快捷,已开展单中心Ⅰ期临床试验(完成57例病例)。

  迄今课题组已完成2万余例胰腺癌综合治疗,五年生存率21.2%,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29.3%,整体疗效居国内外领先。团队至今发表SCI论文185篇,总IF达1122.002分。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动脉夹层的精准微创治疗

  项目主要完成人:陆清声、张雷、宋超、袁良喜、魏小龙、李海燕、毛华娟、张磊、李晓晔、夏士博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危重心血管疾病。团队着眼于主动脉夹层精准微创,围绕精准治疗新理念、精准治疗新器具、精准治疗新平台三方面,构建了以创新理论指导创新器具研发,进而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的一体化创新链路,提升了主动脉夹层精准微创治疗水平。

  团队创新了精准治疗新理念,引领腔内介入手术迈入新时代。在提出“空间反转法”体外预开窗腔内治疗主动脉弓疾病,“Oversize0-5%”移植物选择标准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基础上,凝练提出“血管疾病诊治的精准智能微创时代”理念,倡导数字化技术与主动脉夹层诊治全流程深度融合,提升治疗精准化水平。

  项目研发出精准治疗新器具,以分支覆膜支架系统为代表的精准治疗器具,提供主动脉弓部夹层治疗新选择,自主研发出世界首款Castor一体化单分支覆膜支架系统,解决了主动脉弓部重建难题,显著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该支架系统如今已被列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通过“上海品牌”认证、获得欧盟定制证书以及2023年上海市创新医疗器械应用示范项目,应用推广至19个国家,国内30个省及直辖市的800余家医院,救治患者超过2万例,市值超过10亿元,产生转化资金人民币4000余万元。团队同时研发一体化主动脉弓三分支覆膜支架系统,也顺利完成单中心人体临床试验,充分展现了其未来应用潜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项目主要完成人:魏来、王春生、杨晔、潘荪、刘欢、董丽莉、陈金淼、郭克芳、杨雪、李欣

  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病率约为4.9%,异常反流给心脏造成巨大负担,中晚期导致心衰乃至死亡。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相比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死亡率、更大的瓣口面积及更低的跨瓣压差。但既往TAVR器械即使严格挑选病人,治疗PNAR手术成功率仍较低。

  如何破解TAVR无法适用于PNAR患者(尤其是超大瓣环PNAR患者)?世界性难题成为全球心血管医生的研究热点。团队参与研发国产第二代TAVR器械J-Valve,这一器械本来是为治疗主动脉瓣狭窄设计的,团队充分利用其弧形“锚定键”独特结构,提出了经心尖TAVR治疗PNAR患者这一全新临床诊疗策略,取得了系列成果。

  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经心尖TAVR治疗PNAR的理论基础,并验证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首次提出并经过原创“模拟体内流动环境下心脏瓣膜模型的测试系统”验证经心尖TAVR的瓣膜锚定原理和安全性边界,得到国际广泛认可。团队还牵头制定“中国TAVR多学科专家共识”,补充完善了经心尖TAVR治疗PNAR患者的适应证。目前团队将该治疗策略推广至国内外130多家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风湿免疫病创新诊断和治疗的转化研究

  项目主要完成人:徐沪济、吴歆、王晓冰、李婷、周凌、殷健、叶玲英、卢红娟

  风湿免疫病影响高达8%以上的人口,如何提高风湿免疫病的治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患病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团队围绕风湿免疫病创新诊断和治疗的转化研究,取得创新性进展,产生重要学术贡献。

  团队率先发现不同的HLA-B27亚型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为早期和精准诊断开辟了新方向,研究被述评为该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团队创新性整合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AS全基因组信息(三万多人的多种族患者),开发提出并验证了基于全基因组数据的AS多基因风险评分新方法(Polygenic Risk Score)。

  这也是国际上首次成功利用基因遗传数据构建方法模型,来进行早期诊断和预测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突破性研究。研究对如何把遗传变异信息应用转化到临床实践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成功的范例,为复杂性状疾病包括AS的精准诊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其他疾病的临床转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创了新思路。

  团队还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健康人来源的异体通用型CAR-T治疗风湿免疫病并取得成功,成果刊于顶级期刊《细胞》。临床转化领域,团队在国际上最早揭示TH17细胞参与AS致病,促使抗IL-17抗体药物成为全球AS治疗的主流产品。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人体“免疫年龄”体外检测试剂盒

  项目主要完成人:王宏林、吴玥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宏林教授团队经过长期探索和创新突破,从病毒感染者的病情进展中挖掘灵感,提出一种全新的“免疫年龄”诊断理念。经过三年多的深入研究,团队在对人体骨髓和外周血标本进行系统分析与验证的基础上,巧妙地建立了一套独创的“免疫年龄”诊断方法。该方法在仅取1毫升样本、耗时1小时、针对1个主要指标的条件下,即可准确评估人体的“免疫年龄”,对机体免疫力状态进行数据化评估,并发现潜在的“危险信号”,为疾病的预警提供支持。

  王宏林教授团队通过高通量单细胞测序3岁至91岁的人体骨髓组织样本,分析骨髓免疫细胞且通过大样本外周血应用验证,在全球首次发现了标记“免疫力”即免疫年龄的新型T细胞亚群(TSN),提供了免疫年龄的新型评价指标及一种新型免疫年龄测定方法,并据此研发出一款免疫年龄检测试剂盒,反映人体的“免疫力”。结果显示:免疫年龄与生物学年龄之间的差值,如果控制在正负三岁之内是最为适宜的。

  该项目相关专利及后续的合作开发以合同总金额6亿元转让给相关生物医药企业,首期付款3000万元,创下上海市医疗机构专利转让首批到账金额最高纪录。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脊柱脊髓微环境重建外科技术体系创建和原创器械的应用和推广

  项目主要完成人:史建刚、孙璟川、孙凯强、韩郸、阎琛、王元、杨阳子、史国栋、孙晓飞、郑冰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类型,可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我国60%的中老年人处于脊柱退变状态,47%有脊柱退变相关的症状,需要外科干预的严重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数量突破1亿人。然而,传统外科技术仅关注解除局部神经压迫,忽略了神经和骨的联系、脊髓和脊柱的适配性,这是严重脊柱退行性疾病外科手术复发率高、神经恢复差、并发症多的根本原因。

  团队以“脊柱脊髓微环境”为主要研究切入点,提出了“脊髓原位减压”“神经根高张力”等一系列创新理念,创建了以恢复“脊柱脊髓微环境”为目的系列外科技术,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以骨化复合物前移系列技术、胸椎TCAF技术、腰椎脊柱均匀短缩技术以及CLIF技术等外科治疗为主的创新体系。设计的专利手术工具和植入物材料获得转化,提高了手术疗效,极大节约了医疗成本,获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研发的ACAF技术配套器械和内固定系统,获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实现转化应用。共获批2项国际专利、5项发明专利和2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Ⅲ类),实现转化签约超1000万元,并推广至国内外74个脊柱外科中心应用,年销售金额达5000万元,不仅推动了ACAF技术普及和医疗器械国产化发展,也推动了我国脊柱外科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个体化治疗新策略的建立与应用

  项目主要完成人:虞先濬、吉顺荣、施思、汤伟、陈洁、徐近、刘辰、徐晓武、王巍、倪泉兴

  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见于胰腺、胃、肠等消化器官,尤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为常见。手术切除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关于2厘米左右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选择标准切除还是肿瘤剜除,手术方式存在争议。其中,是否需要清扫淋巴结是核心问题,对于患者根治术后如何随访复查,是否需要辅助治疗,治疗药物如何个体化选择?目前均无定论,亟须建立规范的治疗策略。

  团队历时10年,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手术方式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复发转移预测三方面入手,形成了完善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个体化治疗新策略,实现了术前精准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术中肿瘤微创精准切除、规范淋巴结清扫范围、最大程度保留胰腺功能,术后甄别高危复发转移人群,进行个体化随访治疗。

  团队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五年生存率从90%提升至96%,构建淋巴结转移及复发风险预测预后模型,指导手术及术后治疗决策。同时基于大样本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数据,构建预测预后模型,指导手术方式选择,提出对于病理分级为1的小肿瘤,可行微创保留胰腺功能手术。一系列成果多次刊于国际权威期刊,团队还牵头制定《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2022版)》及英文专家共识。相关手术技术和预后预测模型在全国17家三甲医院1000余例患者中应用,效果卓著。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