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加快转型的大背景下,信托公司继续出清金融公司股权。
9月10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一则期货公司股权转让信息。内容显示,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信托”)正式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国联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联期货”)39%的股权,共计17550万股股份,转让底价为4.22亿元。
此番并非中海信托首次尝试挂牌出售国联期货的股权。
早在2023年1月,中海信托就曾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国联期货的股权,彼时挂牌价格为4.11亿元,但并未转让成功。
谈及再次出售国联期货股权的原因,《华夏时报》记者致电中海信托,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具体业务由对应部门负责,更多细节不方便透露。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托公司多次转让金融公司股权,是践行监管要求,回归信托公司本源业务,以便更好地聚焦主业发展,实现业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全面清仓”期货公司股权
近年来,信托公司转让其所持有的金融机构股权已成为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中海信托转让的国联期货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经营期货业务的综合性公司,注册资本达4.5亿元。
目前国联期货共有4名股东,大股东为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4.72%;中海信托是自2014年起成为国联期货的第二大股东,持股39%;第三和第四大股东分别为上海颢融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4.5%)和无锡市国联物资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78%)。
根据转让信息披露,2023年国联期货实现营收24.2亿元,净利润4669.63万元。2024年上半年国联期货实现营收12.7亿元,实现净利1499.24万元。
以2023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中海信托转让的39%股权对应的评估价值为4.09亿元。不过,中海信托此次设定的转让底价为4.22亿元,较评估值溢价约20.57%。
在相关转让项目信息中,中海信托表示,交易价款支付方式为一次性付款,同时意向受让方须为依法设立且有效存续的企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接受联合受让主体;意向受让方应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
另外,在交易方式上,截至信息披露期满,如征集到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则选择多次报价的交易方式。
据中海信托发布的2023年度财务报告,国联期货在该年度为中海信托贡献了1850.92万元的投资收益。若此次股权转让交易顺利完成,中海信托将实现对该项投资的“全面清仓”。
“清仓式”股权转让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论及溢价出售股权的原因,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挂盘价上涨反映了市场对国联期货价值的重新评估,以及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乐观预期。
“国联期货去年经营净利润超过1400万元。转让底价较净资产溢价约20.57%,表明市场对国联期货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有较高的评价。同时,行业整合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对于接盘方身份的猜测,“就目前情况看预计国资会接盘,但流拍的概率也挺高。”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对《华夏时报》记者如是说。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则认为,国联期货的股权可能会吸引一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参与竞拍。这些机构或企业对期货行业有深入了解,并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根据过往的案例和市场分析,潜在的接盘方可能是为寻求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业务协同效应的金融机构或其他战略投资者。
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98%
公开资料显示,中海信托创立于1988年7月,是由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国有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上海。
第一大股东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持有95%股权,中国中信有限公司持有5%股权。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海信托实现营业收入12.01亿元,同比增长26.56%;实现净利润6.36亿元,同比增长15.98%。报告期内,中海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为1646.44亿元。
在今年3月,中海信托发生人事变动,总裁卓新桥升任董事长,全面接管公司管理工作。
不过在7月9日,上海监管局对中海信托开出百万级罚单,涉及标品信托未按净值兑付等12项违规行为。
根据相关规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对中海信托重罚405万元。
尽管上述罚单具有滞后性,但也对新任董事长卓新桥及其领导下的中海信托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在2024年中工作会议上,卓新桥对中海信托战略目标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针对下一步工作,卓新桥指出,要夯实标品业务行业领先地位,加大产品纯净值化探索,提高客群转化率;要做好供应链金融业务,加强获客渠道,推动产业金融快速发展;要提升小微金融发展质效,优化业务布局,坚持集中度分散,池子化运作管理;中海基金要与中海信托在固收业务中强化协同,加快债券可投库建设,做到扭亏为盈;服务信托业务要进一步展业,全力寻求与优质银行在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等渠道的合作机会;要加强运营科技信息化,夯实管理力量;要加速推进存量风险项目处置,全力统筹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深化改革,做好精益管理,在基础管理能力建设上实现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