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0-01 16:24:09 股吧网页版
市场转融券余额正式清零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费天元

  10月1日,记者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证金融”)网站上看到,截至9月30日收盘,市场转融券余额正式清零,这意味实行超过11年的转融券制度暂时退出了资本市场历史舞台。

截自中证金融网站

  转融券清零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市场融券余额的大幅下滑。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沪深两市融券余额已降至97.94亿元,较今年年初下滑86%。相比之下,随着近期行情趋于火热,两市融资余额持续攀升。

  2013年转融券推出

  转融券业务于2013年2月28日正式推出,首批有11家证券公司参与转融券业务试点,转融券标的证券最初为90只股票。

  转融券是证券公司融券业务的配套机制。按照当时的规则,证券公司只能使用自有证券办理对其客户的融券,当证券公司自有证券不足时,可以通过中证金融向上市公司机构股东借入证券,以满足客户的融券需求。

  在业内看来,转融券推出的主要目的是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效率,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和风险管理的需要,以及提升证券公司收入、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两次转融券峰值

  回顾转融券历史,出现了两次转融券余额峰值。

市场转融券余额变化来源:Choice

  第一次高点出现在2015年6月。在转融券业务推出初期,市场转融券规模始终处于低位震荡。首次高点出现在2015年6月,当时转融券余额突破215亿元,随后伴随市场剧烈波动而明显下滑。总体来看,在2013年至2019年期间,转融券规模与大盘指数波动呈现明显正相关。

  第二次高点出现在2021年。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市场转融券规模开始急速增长。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板,根据当时规定,科创板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可作为融资融券标的,战略投资者配售获得的股票可参与科创板证券出借。

  2020年至2023年,转融券规模大部分时间处于1000亿元上方运行,最高于2021年9月10日升至1822.47亿元,为截至目前的历史最高。

  诸多现象引发讨论

  随着转融券规模大幅增长,暴露出的诸多现象引发投资者激烈讨论。

  2020年10月,上海证券报曾报道,关注到多只个股出现融券余额短期激增的现象,而背后的融券券源竟来自于公司的控股股东。就“控股股东参与转融券出借自家股票”的讨论,有市场人士表示,控股股东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扩大了公司融券券源,使二级市场投资者通过融券做空的机会增加,这可能会对公司股价造成一定影响。(详见《千万级别融券筹码“凭空出现”?部分券源竟然来自……》)

  而通过转融券业务衍生出的各种套利行为,更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今年4月12日,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双双公告,因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两家券商均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根据该事件后续进展,中核钛白实控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相关主体通过衍生品交易安排,提前锁定定增折价的价差收益,变相规避限售期规定,实施“定增+融券”套利交易的违法违规行为。

  最终,中国证监会决定对中核钛白实控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相关主体的违法行为,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约7753万元,并对相关主体共计罚款1.57亿元。(详见《证监会决定,罚没逾2.34亿元!》)

  退出历史舞台

  2023年8月之后,中国证监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关切,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融券和转融券业务监管的举措,包括限制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降低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证券划转效率,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等;同步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持续加大对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

  今年7月10月,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年7月11日起实施。存量转融券合约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结。同时,批准证券交易所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调至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调至120%,自2024年7月22日起实施。

  证监会表示,此次调整对存量业务分别明确了依法展期和新老划断安排,这有助于防范业务风险,维护市场稳健有序运行。

  相关措施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市场融券余额的大幅下滑。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沪深两市融券余额已降至97.94亿元,较今年年初下滑86%。

沪深两市融券余额变化来源:Choice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