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冀川
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提出计划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围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数据管理、数据服务、训练数据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确权、数据资源定价、企业数据范式交易等方面,制修订30多项数据领域基础通用国家标准,形成一批标准应用示范案例,建成标准验证和应用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备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数据评价、数据服务能力评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绩效评估等能力的第三方标准化服务机构。
据悉,《建设指南》从基础通用、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流通、融合应用、安全保障等7个部分,加快构建数据标准体系,全面指导数据标准化工作开展,为制修订数据领域相关标准提供了重要指引,有利于充分发挥数据标准体系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建设数据产业生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里程碑式的文件标志着我国数据产业标准化建设正式步入快车道。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首席数字经济学家陈晓华对记者分析,加快构建数据标准体系,可以提升数据质量和可用性,激发创新活力,加强数据安全,并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同时促进数据产业的良性竞争和快速发展。
陈晓华说:“在《建设指南》中,数据流通标准的制定,为数据产品的设计、管理、开发、服务等提供了明确的规范,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统一和开放,规范数据流通市场秩序;数据确权标准的建立,明确了数据产权的结构性分置方法、衍生数据判别以及数据确权的信息管理、登记程序、平台要求、技术要求等内容,有助于保障数据权益,激发数据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数据资源定价标准的制定,为数据资源的价值度量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数据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效交易,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统一的数据标准有助于企业更高效地整合和利用数据资源,提升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从而发现数据中的隐藏价值,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将加速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的步伐,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数据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建设指南》特别强调了培育第三方标准化服务机构的重要性。吴琦认为,这些机构将具备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数据评价等专业能力,通过提供专业的咨询、培训、评估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新的数据标准。同时,它们还将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标准实施情况的反馈和建议,促进数据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荣补充道,针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项目,第三方标准化服务机构可以进行绩效评估,确保公共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合规运营。通过培育第三方标准化服务机构,可以形成更加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促进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