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毛佳慧)市值是资本市场的关键指标,蕴含着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市值的稳健增长已成为上市公司不懈追求的目标。今年以来,市值管理被写入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近日,中国证监会就《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市值管理已成为资本市场热议的一大焦点。
正确理解市值管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市值是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集中体现。”上海社科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勇春分析称,市值管理绝不是股价管理,也不应该是短期化、临时化的行为,市值管理是内在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的有机统一,是上市公司价值管理的必要延伸。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市值管理得以正名。
然而,近年来,市场上出现多起假借市值管理之名,实为操纵市场的违法事件,市值管理在实践中“走偏”,使得“市值管理”被污名化。
可喜的是,市值管理的定义在《指引》第二条中得以明确:是指上市公司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为提升投资者回报能力和水平而实施的战略管理行为。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独立董事专业委员会委员余兴喜表示,这一表述强调了市值管理是一种战略行为,强调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而非简单的市场操作或传播行为。
市值管理核心在于提升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估值
在毛勇春看来,市值管理是日趋成熟的理念与方法,市值管理行为是上市公司自律行为,没有统一模式。主要在市值端与价值端两端着力,也即在影响估值与盈利两方面的因素与变量上做具体的工作,因此要体现市值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常态化。最基础的工作是做市值分析与市值规划,即上市公司要知道公司市值是否反映了内在价值,以及如何反映其内在价值。
那么,在严打证券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强监管背景下,上市公司应当如何开展合法合规的市值管理?
“从本质上看,市值=利润*市盈率。可见,上市公司提升市值的途径有二:一是提高经营利润,二是提高估值水平——即市盈率。”国浩(上海)律所合伙人、国浩金融证券合规业务委员会主任黄江东分析称,产业经营是任何一家公司的基础,因此市值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提升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具体来看,市盈率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成长性、资本市场形象、股东结构、资本运作水平等要素相关。市值管理就是要围绕前述核心要素,通过价值塑造、价值描述、价值传播、价值实现四个步骤实现产业与资本的互相促进、良性循环。
除了要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市值管理,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宏伟还指出,上市公司“关键少数”需要从意识上摒弃“唯股价论”的错误观点。此外,市值管理并非孤立的管理手段,上市公司还应当关注市值管理引发的信息披露问题。
国企市值管理需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指引》第九条指出,长期破净公司应当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包括目标、期限及具体措施,并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中就估值提升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说明。
据统计,截至9月30日收盘,破净股中约三分之一为国企。国企上市公司何以如此“低估值”?国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亟需寻求破局之道。
毛勇春表示,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市值管理的难点,是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评价要求与国企管理对上市公司的评价要求,需要找到结合点。简而言之,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评价要用增长与收益来呼应并兑现投资者的预期。
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道洪阐释道,国有股权在资本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对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不敏感,价值长期被扭曲、被低估,相对上市民企的估值裂口较大。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借助资本市场充分发现价值、提升价值,才是对国有资产最好的保护。
“国资基金化运作是大势所趋。”周道洪举例称,一二十年前,国资集体缺席互联网等新经济领域,当时的创新巨头几乎没有国资股东的踪影;反观如今,从科创板上市公司到独角兽企业、科创企业等不乏国资股东,国有资本日益成为创新发展重要的资本构成和活跃的资本力量。国资基金化运作发挥了重要推手作用,国有资本既优化了布局,催生了新质生产力,提升了技术含量和含金量,也分享了创新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