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间,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6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其中,《指引》明确了科创板上市公司再融资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范围、具体认定标准、中介机构核查要求、信息披露要求和募集资金监管要求等具体事项,旨在针对科创企业特点,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具有轻资产特点的企业,要求公司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使用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通过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
具有高研发投入特点的企业,要求公司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15%,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最近一年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根据《指引》,被认定具有“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特点的科创板公司,再融资时募集资金投向不再受“30%的补流比例”限制,但超过30%的部分只可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投入。
这意味着,符合认定标准的科创板公司,再融资时的募集资金,可大部分用于研发投入。
华东某券商宏观政策分析师今日(10月12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今年6月监管颁布的“科八条”的核心宗旨,是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指引》的提出,符合大的政策方针,也符合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初衷。”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交所明确‘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认定标准,并支持这部分公司的再融资需求,有助于它们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田利辉进一步表示,这条政策直接利好的是那些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特征的科创板公司。这类公司通常拥有较少的实物资产(如:厂房、设备等),而更多依赖于知识产权、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由于研发投入较高,这类公司可能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来进行研究开发活动。
科创板上市公司方面,其中,云从科技所处的人工智能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等的特点。
10月12日,云从科技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根据《指引》规定,公司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科创板公司定位,再融资时募集资金投向不再受‘30%的补流比例’限制,这对上市公司后续募投项目的整体规模的规划,更加灵活。对于二级市场公司技术研发创新、再融资等是长期利好。”
华北一家专注于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创板公司董秘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指引》的推出,对于持续投入研发的企业而言,在后续再融资方面的限制可能更小,有利于该公司前期积累的研发成果获得进一步资金支持,释放出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这对高科技企业是一个利好。之前科创板公司再融资补流部分受到‘30%的补流比例’限制,对于一些轻资产的高研发类公司,尤其是对于那些不需要购置大量生产类机器设备、建科研中心总部大楼等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某人工智能领域科创板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从实践来看,目前科创板公司的研发强度较高,所需研发费用较高。上交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研发投入再创新高,累计投入超780亿元,同比增长约10%。
另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披露数据,A股5340家上市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7500亿元。其中,在研发强度数据方面,科创板的研发强度为11.61%,高于创业板、北交所的4.87%和5.02%。
在此背景下,“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认定标准的灵活性和持续性,与科创板公司的研发强度和资金需求相契合。
但同时,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上述《指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认定标准、信披质量、资金监管、研发风险和市场反应等问题。
“首先,认定标准需要兼具统一性与灵活性。虽然有了明确的标准和特殊情况条款,但在实际操作中,每家公司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如何在标准的框架内灵活处理个别情况是一个挑战;再次,高研发投入意味着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公司的风险评估,防止因投资失败导致的资源浪费。”田利辉补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