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后,股市的火热行情吸引了不少资金“跑步入场”。有贷款中介借机开始推波助澜诱导投资者“贷款入市”。
随着近几个交易日股市回调,“贷款炒股”的初期风险已开始显现。部分“贷款入市”的股民账户出现浮亏,还款压力激增。此外,随着银行强化资金动向监测,部分股民或面临“抽贷”风险。
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在贷后资金监测存在一定“盲区”。小额信贷资金一旦经过多次跨行转账或取现,银行的监测环节容易出现滞后或断点。
在这一情况下,多家银行加大了贷前提示与审核力度。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周,共有30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农信社发布严禁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公告。招商银行等大行也开始发布警示,“围追堵截”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有股民贷款冲入股市
10月6日,因为理财产品要下个月才能赎回,李明(化名)联系了中介,从银行贷出一笔5万元的消费贷,这也是他打算节后入市的“本钱”。
在这一天,刚从某重点金融高校毕业不久的王腾(化名),也腾挪出12万元的储蓄和理财资金,同时借入一笔1万元的消费贷,准备节后冲入股市。
投资者热衷拉高杠杆入市背后,也离不开中介的推波助澜。
上周,社交平台上资金中介们开始密集发布 “牛市加仓资金”“快速贷款入市”等推广语,引导客户借贷炒股。
记者近日也联系了多位贷款中介。上述中介均表示,可以办理贷款资金进入股市。手续也较为简单,消费贷需提供个人信息证明、社保记录等材料,经营贷需要提供营业执照。贷款的年化利率大概在3%~4%,基本当天就可“下款”。
一名中介告诉记者,如果需要资金加仓,自己可提供多套方案,规避被银行发现的风险。比如资金多次跨行转账、取现后线下进行操作等。
该中介称,近一周“借贷入市”业务火爆,仅他自己经手业务的“贷款入市”业务就有二十多单,其中甚至有金额达到百万元的“大单”。
市场情绪酝酿,中介助推下,不少用户携贷款资金开始涌入资本市场。
国庆节后第一天(10月8日),多家券商、银行将银证转账时间提前。李明担心系统拥堵,特意定了8点的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将银行资金试着转入券商账户。转账的过程显得异常顺利。虽然出现短暂系统卡顿,但仅半分钟短信就提示“转账成功”。
王腾则在8点多上班途中完成了银证转账的操作,13万元资金瞬间就腾挪到券商账户。在接近半小时的上班路上,他都在反复检查自己提前选好的场内ETF。在此之前,他只进行过模拟股市的操作,这也是他第一次“真枪实弹”进入股市。
与他们一样跃跃欲试的股民不在少数。10月8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沪深两市合计成交3.45万亿元,历史首次突破3万亿元。
初期风险已现
“贷款炒股”的风险开始逐渐显现。
10月8号9:30,开盘瞬间,李明和王腾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王腾发现自己选的热门ETF开盘几乎就涨停,根本买不进去。李明则是在集合竞价阶段就挂单,为了确保能买入,他直接挂出了涨停价,希望能在开盘阶段“抢筹”。
10月8号10:00,股市震荡回落,李明忍不住频繁刷新券商APP,每次刷新账户里的金额都会减少几百。王腾看价格回落,找准时机买入多款“热门”ETF。
截至收盘,李明由于高位买入,出现小幅亏损。王腾则小赚了1000多元。
但此后行情出现反转趋势。9日接近中午,王腾的当日收益已经开始出现亏损。等到9日下午,情况变得更糟,王腾持仓的ETF亏损进一步加大,快速亏掉此前涨幅。到了10日收盘时,王腾已亏损近1万元,李明亏损了8000多元。
如果算上贷款的成本,实际亏损更高。李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万元的消费贷,一年要还的利息大概1500元,目前自己已浮亏8000多元,算上资金成本,损失超万元。
此外,“贷款炒股”还面临“抽贷”的风险。有多位股民告诉记者,自己的贷款资金在转入证券账户后一段时间,就收到银行提示,称贷款资金使用违规,要求返还贷款。记者发现上述股民收到提示的时间较短,在1小时至8小时不等。
一名银行信贷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内部有数据监控机制,贷款资金转入股市,很大概率会被监测到。银行如发现这类行为,会通知客户在一定时间内还回贷款,同时可能有一定惩罚措施。
“围堵”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银行目前是否能有效监测贷款资金动向?多位受访机构人士表示,以目前的技术手段,实际贷后监管仍存在难点。
一名农商行信贷端人士告诉记者,小额信贷发放后直接转入证券账户是可以被监测到的。但是一旦转出本行就很难追踪,尤其是多次跨行转账,目前从技术和隐私保护上核查都存在难度。
一名国有行网点负责人称,借贷后线上资金流向是有“留痕”的,即便转账多次依然有可能被监管系统抓取到,将违规客户转交银行核实。但这一过程大多具有滞后性。
“消费贷贷后监管的主要途径是电话回访和贷后用途凭证核查。”某股份行贷后管理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有些银行设置了智能贷后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投资者规避银行监测有许多方式,比如提取现金等,因此仅靠技术手段也无法完全禁止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部分银行存在贷后管理困难,无法有效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部分银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贷款规模的扩张,对贷款质量和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博通分析金融业分析师王蓬博建议,应做好贷款用途核实,建立健全的贷后资金监控体系,通过银行账户流水、交易凭证等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流向进行跟踪和监测。一旦发现资金流向异常,如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股市等禁止性领域,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期针对“贷款炒股”现象,银行方面正在加大贷前提示力度。
10月8日,有央行主管媒体发布消息称,金融管理部门已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这是商业银行必须坚持的金融监管红线。
此后,超过30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农信社密集发布严禁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公告。记者梳理上述公告发现,大多银行表述类似,均提及“不得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债券、期货及理财市场”。
也有银行进一步明确处罚规定。例如,阳江农商银行在近期公告中称,对违规挪用的信贷资金将进行罚息,挪用贷款的罚息利率在当期执行的贷款利率基础上加收百分之百计收;云南麻栗坡农商行公告称,若违反相关规定,除终止贷款合同、提前偿还全部贷款本金、利息及相关费用外,还将根据情节轻重对客户的授信额度进行调减或撤销,限制后续贷款申请等。
近期,除中小银行外,部分大行也开始表态。例如,招商银行近期在手机APP贷款频道发布提示公告中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借款合同约定,严禁个人贷款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股市等领域。如发现存在挪用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或投资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等领域的行为,该行将依规依约采取立即收回贷款等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持续加码下,年内有多家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等问题领“罚单”。记者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不完全梳理,今年年内,浙江诸暨农村商业银行、广发银行安阳分行、浙江萧山农村商业银行、江西永新农村商业银行、浙江富阳恒通村镇银行等十余家银行因贷款资金流入股市被处罚。例如,8月12日,江西永新农村商业银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个人贷款资金流入股市等原因,被罚款120万元;7月2日,浙江富阳恒通村镇银行因贷后检查不到位,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股市等原因,被罚款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