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0-13 20:54:40 股吧网页版
规模突降!最新赎回情况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导读】十月首周理财存续规模大降,业内如何看待赎回压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马嘉昕

  步入十月以来,理财存续规模持续下降并给渠道带来一定赎回压力。鉴于近期债市回调等多方因素影响,自九月底开始,全市场固收理财收益率普遍出现一定回落。

理财存续规模环比下降明显

  近期,资本市场波动有所加大。自9月24日以来,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下,A股一度迎来史诗级暴涨,债市也随之回调,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银行理财一度面临赎回压力。

  不过,国庆长假后首周,A股呈现高开低走震荡走势,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600点后迎来急剧调整。截至10月11日收盘,上证指数已回落至3200点附近,市场热度有所降温。

  对于银行理财渠道端来讲,目前理财赎回压力已有所缓解。华北地区某中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对记者感慨,“感觉像坐过山车,最开始股市暴涨的那几天,基本上各家银行都面临较大的资金赎回压力。不过近期随着市场热度降温,压力较之前好转不少。”

  “之前受赎回影响最大的是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由于9月底股市大涨,与债市形成跷跷板效应,部分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了一定回落,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投资者将产品赎回的动力。”上述投资经理表示,目前,市场上银行理财赎回情况已经趋稳。

  此外,也有投资者对记者表示,九月中下旬,其投资了一款银行低风险固收理财产品,但目前利润已经全部回吐。“最开始几天还是赚的,现在打开账户发现近一个月竟然还倒亏些。虽然有点不甘心,但鉴于这几天股市又出现较大调整,所以暂缓赎回计划选择继续持仓”。

债市回暖或将缓解理财赎回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周末,债市迎来了利好。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介绍了未来一段时期的增量财政政策。其中,明确提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并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等。

  在业内机构看来,本次发布会上提出的“化债”无疑是最大看点,并将带动债市行情。据记者观察,不少理财平台也开始积极推介宣传债券类理财产品,并表示短期债市调整已过,大概率企稳。

  “债市回暖,意味着固收类银行理财收益率将得到一定修复。”上述投资经理认为,从长期来看,银行理财的规模仍然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近期,虽然固收市场面临一定压力,但也不必恐慌。”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组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在国内经济处于复苏阶段、宏观政策偏积极、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央行呵护市场等利好情况下,市场有望整体保持平稳。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10月12日,财政部发布一系列增量政策措施,突出特点是统筹考虑稳增长、化风险、扩内需、惠民生等需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向市场传递了加强逆周期调节的信心和深化改革的决心。

  “例如,在化解风险方面,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让各地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促发展、稳增长。并且,今年安排新增专项债限额3.9万亿元,也为历年规模最大。”董希淼称。

  展望理财产品未来走势,华西证券认为,10月份理财市场是否会继续朝着负反馈方向发展,取决于债市是修复还是调整。该机构倾向于认为10月份理财发生赎回负反馈的可能性不大。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鲁金飞认为,从短期来看,仍需关注股市行情的持续性、增量财政政策具体细节、国内基本面的边际变化、一线城市限购政策放宽后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变化等对银行理财规模造成的扰动影响。不过,短期债市扰动不改长期理财规模上涨趋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