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0-15 07:19:30 股吧网页版
2025国考招录3.97万人 连续5年扩招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陈亮、谢欣希

  10月14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以下简称“国考”)公告发布,报名时间为10月15日8时至10月24日18时。根据公告,2025年度国考招录3.97万人,招录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连续5年扩招。

  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了解到,2025国考公告有四大变化值得考生关注:一是全面考察考生整体素质,行测增设新考察内容;二是考试时间变化,备考时间延长;三是实行差额考察的会在面试公告中载明差额比例;四是增加考察专业科目的岗位。此外,本次国考有四大不变趋势同样需要留意。

  省内最热岗位仍属税务系统

  华图教育轮值CEO、华图全国面试学科带头人李曼卿表示,国考竞争越发激烈。近5年间国考报考人数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中。2024年的报考人数为303.3万人,相较于2020年的报考人数增长了110%以上。虽然国考近几年的招录人数有大幅度提升,但是竞争比始终居高不下,2024年的竞争比达到77:1。

  据了解,国考招录中应届生的招录人数始终呈增长趋势,近3年招录人数占比超66%。近3年国考的学历报考门槛也有明显提升。此外,国考报考职位对专业的要求非常严格,2024年有专业限制的职位占比高达99.91%,只有极少数职位不限制专业。

  今年国考广东省共招录3322人,其中深圳招录648人,招录人数全省排名第一。其次是广州,招录504人。南方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南方公务考试培训中心主任赵玲玲分析称,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广东海事局、广东海关等部门仍然是报考最热的部门。她建议,广东考生也可以多关注一些较冷职位,结合自身条件,找到自己的最佳职位。

  注意行测增设新考察内容

  2025年国考行测科目增设“政治理论”部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赵玲玲介绍,2024年及以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五个部分;2025年国考为了突出公务员的政治属性,测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增设“政治理论”部分。因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变成政治理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六个科目。

  华图教育助理副总裁、首席研究员刘有珍认为,这意味着考试会出现如下变化:一是常识内容会增加政治理论素养题目;二是常识部分整体题量将会增加,其他学科题量将会减少;三是近年各学科融合类题目将会增加,有可能在其他学科题目中变相增加对这些要求的题目考察。

  考试时间方面,刘有珍提醒,2025年国考笔试时间为2024年12月1日,这是近5年国考笔试时间首次进入到12月。备考时间较去年增加5天,有利于广大考生备考。自10月14日算起,离笔试还有48天。

  在岗位要求方面,2024年国考有9个部门在笔试阶段进行专业科目笔试、40个部门在面试阶段进行专业能力测试,而2025年国考分别增加为13个部门、48个部门。赵玲玲说:“分类分级考试进一步精准,意味着对考生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招录持续向高校毕业生倾斜

  刘有珍分析称,2025年国考中,基层岗位依旧是招考大户,注重基层的导向不变。本次招录共有27542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坚持以基层为导向、增加基层岗位招录,有利于吸引年轻人投入到基层工作中来。

  赵玲玲指出,对于高校毕业生,本次招录将持续倾斜。2024年国考设置2.6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2025年国考设置2.67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优秀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机会。

  在试卷的分类分级上,2025年国考依旧精准科学推进。2025年国考试卷依然分为三类。刘有珍表示,这有利于更好地划分岗位职能,使得考试内容根据工作职能更具科学化、具体化,对于考生备考也更为聚焦。

  此外,有舆论称期待国考能打破35岁门槛,给中青年人更多机会。赵玲玲提醒,年龄限制目前没有放宽。从公告来看,年龄限制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8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出生)。当然,对于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3年10月以后出生),总体上与2024年国考没有变化。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