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04 18:56:20 股吧网页版
频繁遭赎回,短债基金规模三季度锐减2257亿
来源:财联社

  频繁遭遇赎回的部分基金,规模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财联社据机构统计数据注意到,截至三季度末,纯债基金(短债、中长债、指数型债基)规模环比二季度末下降2069亿元,为2023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季度规模环比下降,其中短期纯债型基金规模变动幅度最大,减少了2257亿元。

  市场人士直言,每当债市波动震荡,短期纯债基金成为最容易“受伤”的赎回品种。

  8月以来债市明显调整,叠加9月末“金融新政”,债市继续深度调整,信用债市场表现明显弱于利率债,从而引发了纯债型基金近6个季度以来的首次规模下降,同时绝大多数纯债型基金收益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上述统计由德邦固收相关研报作出。

  机构人士称,自8月来短债基金频繁遭小规模赎回,与债基被理财当作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关系较为密切,此外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基频遭清盘,资金回流股市,也间接削减了短债基金的份额。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宽信用环境下债市企稳根基仍存,参考过往历史,债市企稳后短债基金或将率先回暖,并推动存单、短端信用债利率下行。

  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主动偏债基金产品(包括纯债、混债、可转债、偏债混合基金)管理规模总计94033.86 亿元,相比二季度末减少3248.40亿元,降幅约3.34%。其中纯债基金(短债、中长债、指数型债基)规模环比二季度末下降2069亿元,是拖累债基规模扩大的主要因子,这其中又以短期纯债型基金锐减2257亿元,成为本轮债基赎回的主要品种。

  收益表现方面,Wind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显示,10月份短债基金仅上涨0.13%,最大回撤达到0.11%,同样低于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的0.18%和债券指数型基金指数的0.21%,在10月的表现最为暗淡。

  据德邦固收首席吕品统计,截至10月底,固收类理财、短期纯债基金近一年回报中位数分别为2.44%、2.86%,较7月底分别下滑60bp、37bp,中长期纯债基金受益久期较长,近一年回报中位数较高达到3.86%,收益降幅也相对较小,较7月底降幅仅29bp。

  市场人士认为,每当债市波动震荡,短期纯债基金总是成为最容易“受伤”的赎回品种,与债基被理财当作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关系较为密切。华泰固收分析师仇文竹指出,理财这一行为模式虽方便自身管理,但也增大了债基应对申赎的压力,加上四季度敏感时点,扰动因素可能较多,债基负债端管理难度加大。

  仇文竹表示,近期债基二级市场净卖出信用债,降低二永债、中长久期信用债占比,直接导致信用债表现整体不佳。此外,债基也面临政策方面、股市影响等不确定性,银行等委托人倾向于在年底持盈保泰,导致债基倾向于适度控制久期、重视票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短债及短债基金品种开始出现久期拉伸的“拐点”信号。据华西固收团队统计,截至11月1日,中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由前一周的1.15年回升至1.19年;短债基金久期中枢由0.92年拉伸至0.94年,债市修复性回暖的逻辑正在被市场逐步强化。

  不少机构人士均表示,基本面偏弱的核心逻辑暂未改变,流动性的持续宽松对债市仍有保护,债市调整带来的修复机会值得重视。

  吕品表示,从去年7月一揽子化债至2024年6月末,短债基金规模同比增长63.23%,远超过中长期纯债产品同期增幅的25.31%,虽然8月来的债市调整中短债产品规模下降幅度相对更高,但作为流动性管理和平滑投资的重要工具,可以看到短债基金的修复速度也较同期中长期纯债基金更快,若债市后续企稳,短债基金或也将率先回暖,并推动存单、短端信用债利率下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