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国际组织与湾区对话分论坛于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本次分论坛主题为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议题涵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
在会议致辞环节,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白春礼表示,论坛汇聚了不同国家最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讨论关心的问题和合作机会,论坛能促进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之间的联系,体现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作用。
在绿色能源讨论环节,白春礼介绍了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及碳中和技术路径。他表示,我国的能源资源情况属于富煤贫油少气,化石能源结构仍然以煤为主,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但同时,中国的能源转型应该以能源供应为底线。因此,想要实现这些目标,中国需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规模化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再利用。
白春礼补充称,在高效利用化石能源领域,目前中国正在以甲醇制取烯烃,替代传统通过石油制取的方法。而在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方面,在风电领域,中国目前正在攻克大功率设备、关键部件制造以及智能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而对于清洁能源的储能,目前中国在锂电池、氢储能以及压缩空气储能等不同技术路线都计划部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则在论坛上分享了科学哲学的相关问题。唐本忠表示,科学哲学的不同将会影响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目前科学主要有两个主流指导思想,还原论和整体论。还原论认为复杂的系统、事务、现象可以通过将其拆解各部分的方法来加以理解和描述,而整体论认为,物质性质并非由部分决定。
唐本忠认为,近百年来,科学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还原论,但还原论无法解释很多科学现象。在物质科学中,原先认为分子有这个性质,分子构成的物质也有相应物质,但实际上整体和部分所表现的特性有所不同。从整体来看,分子之上有无限的探索空间。对聚集体的研究将带来新的理论。
在生物医药领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分享了关于骨关节炎治疗的研究。段崇智表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会出现系统性和局部性问题,因此关节炎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但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治愈关节炎,药物目前只是缓解疼痛。针对关节炎病症,其目前利用干细胞及3D打印等技术,开发类似原有组织的生物和机械性质的功能组织,可以“再建造”已受损的关节组织。
段崇智进一步表示,目前的药物测试需要经过细胞测试再到动物测试,其过程较长,且动物测试与人体环境仍有较大差异。为研究和测试关节炎的相关药物,目前其利用微型生物反应器平台,模仿人类关节,制造出三维关节,希望能够未来在人造关节上的试验能够替代动物测试环节。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院长邓初夏则分享了其对于癌症精准医疗领域的见解。邓初夏指出,肿瘤耐药极为常见,也是造成多数癌症患者死亡的原因。目前传统方法通过肿瘤组织培养切片测试,但这种方法由于肿瘤细胞脱离人体环境,因此导致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为测试肿瘤的耐药性,他提出了气液界面培养癌细胞的方法,该方法培养的癌细胞含有免疫细胞,有助于对患者进行肿瘤免疫治疗有效性的预测。
在国际组织与湾区对话主题分论坛上,各位嘉宾讨论了如何推进全球化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段崇智表示,合作的前提是双方对同一议题有相同的兴趣。因此,香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可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选取主题,因为这些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香港作为国际化都市,同时又与内地联系紧密,香港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作为超级联系人,推动内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秘书长Thomas Schneider表示,香港将自己定位为学术和科学的集合体,将不同的资源、学者、设施聚集在一起。我认为香港不仅仅是“联系人”,更是中国内地与西方之间的“译者”,因为“译者”是有自己的主观意识的,他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行动。香港可以通过自身优势推动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内地的交流。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院长宋春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全球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学术界的沟通也受到一定阻碍。但在此情形下,学术的交流仍然是必须的,不能因为政治因素而中断。加强和发展与全球的联系对香港而言至关重要,香港利用自身的桥梁的优势,促进中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