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
◎记者毛佳慧
11月15日,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在“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暨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我国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的背景下,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何谓“区域协调发展”?李国平解释道,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涉及制度、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个维度,虽然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尚无统一的研究标准,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因地制宜的分类施策成为可能。
“在此过程中,综合性思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结合国家战略与地方实际的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融合。”李国平说,总体来讲,战略性、综合性、政策性、科学性都是需要引起进一步重视的。
具体来看,“在空间尺度上要面向未来。”李国平表示,关于面向未来的城市和区域研究,相关理论创新仍需探索,还应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炼成系统化的知识。例如,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基于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协调发展,进而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等。
在实践层面,李国平认为,需要关注全国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布局与国土空间体系构建,不同板块间的联系及其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城市群、都市圈之间的联系,以及城乡尺度上的统筹发展等。
此外,李国平表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需构建独特的理论框架:一是在制度层面上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在空间关系上要寻求兼顾效率和公平;三是在动力上要强调从禀赋驱动到集聚驱动再到创新驱动,在机制上要通过市场化、全球化、地方化和一体化来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李国平正在参与编纂一本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教材,拟构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