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11月18日,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了化债资金加快落地的安排。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11月8日批准有关议案后,财政部11月9日将6万亿元债务限额下达各地。部分省份已经启动发行工作,加快政策落实落地。此外,财政部正在制定提前下达部分2025年新增专项债券限额工作方案,更好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明确增加6万亿元地方债限额,分三年实施。具体而言,将于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通过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来逐渐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多地已披露发行计划
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6万亿元化债议案后,财政部迅速行动,将债务限额下达至各地,并督促地方政府抓紧履行法定程序,确保债券发行的顺利进行。目前,已有多个省份披露了合计发行数千亿元的再融资专项债券计划,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另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目前已有河南、江苏、贵州、大连、青岛6个地方披露合计发行2240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另外18日四川、海南、福建披露的12月发债计划中,计划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合计约1198亿元。而按照前述财政部计划,今年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地方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总额为2万亿元,这意味着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地方披露发债计划。
12万亿元的化债组合拳
在今年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增量政策里,化解隐性债务的相关方案措施是重头戏。
具体来说,合计12万亿化债新政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6万亿元,即允许地方政府2024年至2026年每年发行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筹资6万亿元,来偿还隐性债务。
第二部分是4万亿元,即允许地方政府2024年至2028年每年发行0.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筹资4万亿元,来偿还隐性债务。
上述两部分合计10万亿元,意味着未来五年通过借新还旧,可以偿还10万亿元隐性债务,地方仅剩4.3万亿元隐性债务需要在2028年前偿还。
第三部分是2万亿元,即上述剩下的4.3万亿元隐性债务中,有2万亿元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按原先合同是在2029年及以后到期,按照此前要求这2万亿元隐性债务需要在2028年之前偿还,但新政之下,允许它按原先合同在2029年及之后偿还,也就减轻了2028年底之前偿还2万亿元隐性债务压力。
原本2028年底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14.3万亿元隐性债务,减去上述三部分化债新政12万亿元,使得地方2028年底之前需要消化隐性债务降至2.3万亿元。
2024年专项债发行使用亮点纷呈
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基本发行完毕。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2024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呈现多个亮点。具体而言:
一是科学把握发行节奏。结合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需要,上半年综合考虑增发国债、冬春季节施工条件等方面因素,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指导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以来,指导地方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强调度,按旬通报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截至2024年10月末,各地累计发行3.9万亿元、发行进度98%。其中8-10月发行2.1万亿元,超过1-7月发行总额。
二是重点支持重大项目。2024年1-10月专项债券投向项目3万余个,支持了一大批早晚都要干、具有较强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建设,切实发挥了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是带动投资作用明显。2024年1-10月,各地用作项目资本金超3000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重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此外,关于2025年新增专项债券限额的提前下达工作,财政部表示,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需要,国务院在每年第四季度确定并提前下达下一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具体额度。目前,财政部正在制定提前下达工作方案,更好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发挥政府债券资金对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作用。
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
如何防止新增隐性债务?
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如何有效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成为另一大挑战。财政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强调,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财政部长讲了三个举措来加强监管(监测口径更全,预算约束更强,监管问责更严),这些都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能够采取的举措。
如果我们回归到三中全会所列出的改革内容,对于目前地方隐性债务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从过去十年化债的经验中吸取一些教训,也就是说我们经常会出现新的一些隐性债务的累积,这种累积来自我们财权、事权的不匹配,来源于地方政府职能和功能定位的不科学,也来源于我们目前权利和义务之间的不对等,因此这里面很重要一些中期部署,就是必须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对于政府职能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职能重新定位,改革目前一些不合理的各种制度设计,这才是一个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