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
从2009年的“十城千辆”推广起步,到2018年的年产过百万辆,再到2022年的年产量超五百万辆,如今年产量突破千万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了令人振奋的“加速度”,在一条全新的赛道上实现了赶超和引领。
在这条赛道上,我国自主车企表现卓越。从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到以比亚迪、吉利、长安为代表的主流车企,再到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力不断增强,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数据显示,10月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份额已达到77%,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再创新高,达到65.7%。
在这条赛道上,中国的汽车产业链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等核心技术路径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三大关键技术领域,中国已具备领先优势,正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今年发布的“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中国企业占据15席,仅次于日本、美国和德国,且上榜的中国企业无一排名倒退,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其中,宁德时代更是跻身前五,位列第四。
不过,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也意味着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在逐步缩小,市场进入了剧烈的洗牌期。面对这一关键节点,从主机厂、供应商到经销商,都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甚至是生存压力。如何在电动智能大潮中积极谋变、创新发展,考验着每个汽车从业者的智慧。
跨过1000万辆的年产量节点,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也进入了“下半场”——智能化的竞争。庞大的市场规模将带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智能化的爆发,特别是高级别的智能驾驶有望在中国市场快速普及。这是一场新的较量,车企们正蓄势待发。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无论是自主车企还是外资车企,都在集中展示新一代的智能化技术,从辅助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技术正逐步渗透到新能源汽车的各个环节,成为衡量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一个围绕智能驾驶的生态系统将逐渐形成。这个生态系统将包括车企、供应商、服务商、用户等多个主体,通过数据共享、服务协同等方式实现共赢发展。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智能驾驶技术将成为链接各个主体的核心纽带。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后,我国汽车产业将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继续向“新”而行。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持续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新时代的汽车强国。这一里程碑不仅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巨大成就,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