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每8人中就有1人患有肥胖症。自1990年以来,全球成人肥胖增加了1倍多,青少年肥胖增加了3倍。2022年,有25亿成人超重。其中,8.9亿人患有肥胖症。
肥胖症也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造成的经济负担将呈上升趋势。
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嘉会医疗内分泌与代谢科主任庞璨医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肥胖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与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脂肪过度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过量集聚,由此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血脂高、脂肪肝、高血糖、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脏疾病以及骨关节炎等。”
肥胖症防控已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减重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尤其是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物加速问世。今年6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了诺和盈®(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的上市申请。近日,诺和盈®已在上海开出首批处方。
重视肥胖防治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下称“《指南》”),中国成年人肥胖症患病率为16.4%;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临床上如何定义肥胖?据庞璨医生介绍,《指南》中对肥胖的诊断标准包括BMI(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腰围、体脂比。其中,正常人群的BMI在18.5 kg/m²至23.9 kg/m²,超过24.0 kg/m²为超重,超过28.0 kg/m²为肥胖,而超过50 kg/m²即为极重度肥胖。
此外,“每个人的脂肪储备能力不同,中国人的体重肥胖程度和特点不同于欧美人,可以通过腰围和腰臀比关注腹型肥胖,即使用软尺在肋骨的髂前上棘和肋骨下缘之间,取中线绕一圈测量腰围。若男性腰围超过90公分,女性超过85公分,即为腹型肥胖。”庞璨医生补充,“另外还可以通过减重中心、健身房等提供的身体成分分析设备测算体脂比,女性超过30%的即为肥胖。”
哪种类型的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庞璨医生表示,“就BMI而言,超过24.0 kg/m²的超重患者,同时合并其他代谢因素,例如高血脂、高血压、伴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有多囊卵巢的女性等,需要到医院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肥胖并非大众认知的单纯体态问题,而是累及全身的系统性疾病,深刻影响公众健康。特别是我国青少年肥胖比例惊人,青少年肥胖在成年后不仅会引发诸多身体健康问题,还会累及心理发展与行为等多方面。”庞璨医生呼吁,肥胖作为社会性公共卫生问题,亟待全社会高度关注,共同改善现状并预防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当下,肥胖防治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关注层面。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体重管理工作,提升医护人员体重管理技能和肥胖症治疗服务水平。今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正式印发《指南》,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临床工作,进一步提高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
体重管理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涵盖了全过程、全场景、全要素、全周期。在具体实践中,需要进行人群细分,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实施差异化的体重管理策略。
全周期、差异化的体重管理
据了解,患者在肥胖治疗的选择中通常包括运动干预、医学营养治疗、药物治疗、行为精神心理干预、外科手术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被归纳为三个主要阶段: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减重手术。医生往往基于患者的肥胖程度与合并相关疾病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诊疗路径。
庞璨医生介绍,肥胖症的诊疗应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充分了解肥胖症患者的病因、患者减重的动机以及心理预期的前提下,鼓励医患互动,实现医患共同决策,制定最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举例看,对于超重但其他合并的代谢因素较轻的患者,通常建议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调整;对于BMI超过30 kg/m²的肥胖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后效果仍不佳的情况,建议患者考虑药物辅助;对于BMI未达30 kg/m²,但合并多个代谢异常的超重人群,建议在对生活方式干预后效果仍不佳的情况下考虑药物辅助。
作为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药物,诺和盈®适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基础上对成人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初始体重指数(BMI)符合以下条件的,初始BMI≥30kg/m²;或在27kg/m²-30kg/m²之间,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
庞璨医生解释,“GLP-1 RA周制剂诺和盈®,通过增加饱腹感从而降低食欲,同时降低饥饿感和预期摄食达到减重效果,临床试验也证实诺和盈®可以实现平均17%的体重降幅,腰围缩小大概14厘米。”
“此外,该类药物在有效帮助减重的同时,大量数据还显示它能够帮助降低血压,改善高胆固醇血症,也改善了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数据也显示,因为体重的减轻,患者的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得到了改善。”庞璨医生补充。
但这也强调肥胖症患者对体重管理的长期性做足准备。庞璨医生表示,“肥胖属于慢性疾病,其特点在于要完全逆转、治愈相对较难,更需注重长期、有效的控制。药物的使用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药物发挥效用后,建议患者能够坚持使用药物,稳定控制代谢指标后,再考虑对药物做进一步调整。”
“药物只是方式方法之一,患者不能寄希望于一针减重,长期体重管理的总目标是实现个体化最佳体重并长期维持。”庞璨医生补充强调,“如果健康人群只是出于审美减少皮下脂肪,这并非治疗初衷和目的,反而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