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说内卷式竞争不好,那么你马上就会被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群起而攻。他们认为,无论是内卷式竞争还是开放式竞争,最终结果都是消费者得到实惠,何乐而不为!但实际上,经济学早已不止一次地证实,竞争未必全是好事。那么,从何说起呢?
第一个发现内卷式竞争的是牛顿。对,就是那个被树上落下的苹果砸中,由此受到启发,从而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牛顿后半生是英国皇家铸币厂厂长,他发现政府税收收回来的银币往往缺斤少两,破损不堪,原因是英国民众将良币收藏,劣币优先花掉,甚至有人将银币装到一个布袋子里,通过摇晃摩擦,从中收获银粉牟利。结果,铸币厂的银子总是不够用,需要不停地补充银子。
第二个发现内卷式竞争的是乔治·阿克尔洛夫教授。这个人对中国人来说比较陌生,但说起他的妻子大家一定知道,她就是现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阿克尔洛夫教授通过观察二手市场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柠檬市场。柠檬在美国俚语中就是次品的意思,柠檬市场的意思是,在一个市场中,次等品淘汰了优等品。举个例子:二手车市场,二手车有的5千元一辆,有的5万元一辆。大家都知道,买二手车就是赌运气,因为其中充斥着泡水车、事故车、抵押车、拼装车、调表车等。如果你是一个想要买二手车的消费者,你是买5千元一辆的还是5万元一辆的二手车?答案是买5千元一辆的——绝大多数人会这样回答。由于买二手车如摸彩票,消费者会将损失降到最低,便宜的二手车就好卖。而一旦商家发现便宜的车好卖,他们就会大力卖便宜的车。可问题是,一分钱一分货,商家怎么让二手车更便宜呢?于是,泡水车、事故车、抵押车、拼装车……批量推出,中间充满各种小伎俩。在这种交易中,商家不吃亏,消费者吃小亏,整个市场只图便宜,不图优质。
如今市场上的内卷式竞争就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劣等品驱逐优等品的现象。很多消费者买东西看销量,他们打开电商平台按销量排序,谁卖得多买谁的。这种方式对吗?其实销量多的,未必是因为东西好,也可能是因为卖得便宜。但还是那个道理:一分钱一分货。商家卖货,要给快递员交配送的钱,要给平台交推广和服务的钱,要给供应商、工人钱,要交房租和水电费,按照正常价格算,很多商品的利润率也就5%~10%。可有些商品就像白送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诚然,一部分商家是赔本赚吆喝,既然大家在电商平台买东西都是按销量排序,那么就做大销量。但另一部分商家是在产品上能省则省,比如从材料上省,本该用金属的地方换塑料;比如从人工上省,如果没办法压低工资,就增加工时。好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厂家要生产用料扎实的产品,结果会怎么样?答案是会倒闭破产。因为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优等品和劣等品的真实差距,很多产品要使用10年甚至20年才能验证质量,所以,用料扎实的优等品在一段时期里会滞销。
有人觉得,对于商家开展内卷式竞争,消费者只需坐山观虎斗,商品越便宜,消费者得到的实惠越多。可实际往往是,这场虎斗进行到最后,消费者和商家都将是牺牲者。坐山观虎斗,虎死人凉透。那么,怎样才能让内卷式竞争转变为良性竞争?药方有很多,但核心一点是信息透明。如果消费者知道产品之间的实际差距,他们就愿意用更多的钱购买更好的性能和体验,那么就不会产生内卷式竞争,企业就会去追求创新。
那么,如何让信息透明呢?方法一:增加质保期。例如,电脑有电源,电源卖得贵是因为用了好的电容,而好的电容要证明自己好,只需要做一件事,质保10年,并认真履行质保责任。方法二:成本透明。前段时间南京就有一家蛋糕店,将房租、水电、人工、平台、配送、材料等成本都列在一张清单上,消费者一目了然,这钱花得明白,自然也就不会冒险贪便宜。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