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0 13:46:40 股吧网页版
未解决诉讼近千宗仍不断试水新业务,国美电器还有救吗?
来源:南方都市报


K图 00493_0

  6月20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上交所网站获悉,近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未能按时支付6月17日到期的2亿元6年期债券“20国美01”的1400万元利息。国美电器表示,由于关联方业绩持续亏损,部分已资不抵债,且债务已逾期,面临诉讼,国美电器账面应收关联方款项无法收回,同时银行减少对公司的贷款投放,导致公司现金流日趋紧张。因此,国美电器未能按时清偿上述利息。

图片

  国美电器表示,后续将主要通过降本增效、积极与金融机构协商展期续贷、盘活资产回收资金、引入战略投资人等方式增加偿债资金来源。

  财报显示,国美门店在去年锐减700多家。对此,南都湾财社记者走访广州、佛山当地的多家国美电器线下门店,基本上都处于人去楼空的状态。

  此外,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到,国美电器线上销售网页依旧存在,但大部分在售商品呈现空白链接或是显示商品下架,甚至在大多数安卓系统手机上已经无法正常下载“国美”APP。据悉,国美零售仍不断探索新业态,但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新业务能够成功挽救国美的颓势吗?

  未解决诉讼近千宗,国美电器发公告称已资不抵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国美电器由黄光裕在1987年创立,曾是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企业。2004年,黄光裕带领国美电器在香港借壳上市成功,此时的国美电器遍布中国大陆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大城市,拥有30多个分公司,黄光裕的个人资产随即突破百亿,问鼎中国大陆首富。但好景不长,2008年黄光裕因为经济罪被捕,判处有期徒刑14年。2021年出狱后,黄光裕仍然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国美的发展和决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家电零售行业曾经的领军企业之一,国美电器如今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据悉,5月11日,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又新增了6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高达1.78亿余元,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此次涉及的被执行人还包括南宁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南宁国美物流有限公司、国美电器零售有限公司,执行法院均为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目前,国美电器现存266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已超过65亿元。除了巨额的执行标的外,国美电器还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而通过此前披露的2023年财报,也能窥见国美经营不善的踪迹。财报显示,国美零售2023年营业总收入为6.47亿元,同比下降96.29%;归母净利润为-100.57亿元,显示出经营状况的严峻性。与此同时,国美零售2023年资产负债率为130.89%,截止至2023年年末,国美流动负债超出其流动资产人民币328亿元,偿债压力持续增大,其中国美电器部分已经被认定资不抵债。

  目前,财报显示,国美未决诉讼案件共计990宗,涉及金额共人民币45.4亿元,其中银行及金融机构未决诉讼案件涉及金额共人民币29.0亿元,已有法院判决案件共计922宗,涉及金额共人民币130.0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国美零售有担保的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合计为216.06亿元。

  报告期内,国美零售的商誉减值损失8.41亿元,去年同期为92.15亿元。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8.20亿元,去年同期为5.74亿元。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15.42亿元,去年同期为39.59亿元。联营公司之权益减值损失为1.63亿元。其他费用及亏损为15.29亿元,去年同期为2.63亿元。此外,产生诉讼费用1.10亿元、合约索赔1.05亿元及汇兑损失1.25亿元。

图片

  雇员大量流失,国美电器现员工数量不到当年零头

  财报显示,2023年国美的管理费用为14.7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9.13亿元相比减少49.33%,其中较大的变化来自于对员工薪酬支出锐减,由去年同期的13.71亿元减少至2.58亿元,主要由于去年向部分员工授予认股权及报告期内员工人数减少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国美去年人员流失率超八成,财报显示,2023年12月31日,国美零售共聘用雇员2196人,2022年为12431人,减少10235人。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底,该公司员工人数是3.2万人,其中门店员工占比78%,总部及其他员工占比22%。据业内人士透露,去年国美十余名高管也相继离职,其中包括原国美在线CEO向海龙、原“真快乐”APP执行副总裁丁薇、原国美电器CEO张德炬、王巍等。

  此外国美近几年来一直存在欠薪情况,也因此引发一系列风波。此前国美就因员工在其APP弹窗讨薪一事引发热议,还曾有员工在国美总部大楼36层创始人办公室与黄光裕发生冲突。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到,至今仍有大批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维权,反馈未能收到应有的工资。

  此前南都湾财社记者报道,2022年5月国美曾被爆料缓缴员工公积金。当时国美方面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时称,公司正在响应国家助企纾企相关政策申请公积金缓缴,目前仍在按流程申请中。

  该年10月底彼时的国美董事长黄秀虹在国美总部的全员大会上表示,公司在12月底前,只能保证给员工缴纳社保,直到12月底才会再次发放工资。11月时,国美电器各地分公司员工陆续收到一份承诺函——函上表示,自2022年10月起,公司在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可能延时发放员工工资。希望员工承诺调整积极心态,“相信公司,忠于使命,勤勉尽责,一切以提升经营业绩作为出发点。”

图片

  有前国美员工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彼时,国美电器也曾试过各种方式来为员工发放工资,“黄光裕也给我们打过钱,但是这个坑太大了,如果公司业务上不去,单靠个人输血来发工资是不现实的。”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仅在2022年12月,黄光裕就累计提供5亿港元无抵押免息贷款以支持国美流动性,据悉这笔贷款主要是用来支付此前拖欠的工资。

  事实也是如此,黄光裕打过来的资金在支付完拖欠的工资后,国美电器再次陷入“欠薪危机”。有前广东国美员工表示,自2023年春节后,国美电器又再次不能正常发放工资了,“当时有些业务是要垫资的,但是这笔费用公司都无法报销,所以没办法,不可能一直自费上班。不算赔偿的话,这些报销款加上欠的工资,差不多有八九万。”但是在该员工离职一年多后,这笔费用仍没有收到,“影都没有。”

  另一国美前员工则“坚持”久一些,是在今年年初才离开国美的,他表示国美现在仍旧欠了他9个多月的工资,金额大概有10万元。

  门店锐减四分之三,消费者投诉“收款不发货”

  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国美零售营销费用总计为16.75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7.26亿元相比减少64.56%。按照最新财报披露,2023年国美电器仅剩门店1073家,比两年前减少了3122家。对此,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走访了广州、佛山多家线下门店,其中大多数都大门紧闭,人去楼空。

  据悉,2022年,国美曾采取了剥离非关联或亏损业务、裁员、缩减门店等一系列措施挽救营收,其中有722家表现不佳的门店被裁撤。而包括国美、大中、永乐在内的城市展厅、旗舰店、精品店,全国仅剩下36家。除此之外,有消息透露,黄光裕还将自己名下的两处物业以低价卖给国美零售,用于提升后者的盈利能力,并通过配售股份融资的方式,为国美零售争取现金流。

图片

  除了线下门店大量关闭外,国美线上的销售情况也不乐观。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到,在一些安卓手机中,无论是从官方应用商店还是国美官网都已经无法正常下载APP,即使下载成功也无法打开软件,而网页端显示“国美”APP最后一次更新时间在2023年5月。

图片

  而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苹果系统成功下载打开“国美”APP后,发现其中的商品大部分也已经显示下架,仅有一些旧款产品仍显示在售,例如在线搜索“小米手环”、“笔记本电脑”已经无法得出搜索结果,但推荐链接仍有一些相关产品出现,显示售卖的商品仅有2014年发售的“小米手环4”,笔记本电脑大多数也是2019年左右上市的产品。

  有接近国美电器内部人士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目前“国美”APP上售卖的,大多是昔日“卖剩的”,现在很多供应商已经不会再给国美供货了。

  此外,在社交平台上许多消费者还反馈国美“仅收款,不发货”的情况,即使这些链接还能正常下单,但物流并不会更新。有消费者表示,“他们现在开门营业,还能从APP上下单,下完单后台就自动取消订单,但是钱回不来了,然后东西也一直处于”出库中“的状态。这不明摆着‘坑人’嘛!”南都湾财社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国美”关键词发现,近日仍旧有不少消费者反馈在国美网购产品不发货也无法退款的情况,甚至超过一年也未能解决售后问题。

  根据南都湾财社此前报道,国美这类“不发货、不退款”的情况曾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据深圳市消委会介绍,2022年以来,其陆续收到多名消费者对国美电器未发货未退款的消费投诉。深圳市消委会立即组织人员介入协调,受理投诉后多次约谈、公示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但该公司一直拖延,一直未予回复,调解工作无法进一步开展。

图片

  对此,此前深圳市消委会对这批消费投诉进行调查及相关资料搜集,经分析研究后决定支持消费者对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提起集体诉讼。深圳市消委会就该案件向福田区人民法院申请立案,并于2023年12月案件成功立案。据悉,如果胜诉,每个消费者都能够按照比例获得赔偿额。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消费者胜诉概率更大,能不能拿回损失还是个未知数。此前有消费者维权时被告知,虽然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但该公司多个备案账户上已无余额可执行。除了深圳消委会外,还有多地消委会为国美消费者维权发声。

  黄光裕回归后曾多次跨界试水,现国美零售股价不足3分钱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自从黄光裕2021年回归国美,曾向市场抛出了一份要在“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国美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 的计划。但彼时的国美,除了面对连续四年亏损近百亿的业绩以外,线上线下的发展空间已经被后起竞争对手挤占得所剩无几。

  有业内人士透露,黄光裕做事情很果断,曾表示“有三分把握,我就敢去做,并不是没想清楚、没看明白就去做,大意就是想、调整和做基本上同步进行,不要多谋少决。”事实上,黄光裕重返商界近4年,国美也进行了许多“大手笔投入”,先后尝试了不同的赛道拯救国美,比如转型直播电商、家装行业,还注册过新能源汽车公司、区块链公司,甚至“元宇宙”公司,但都反响平平。

  其中,为了推动计划中国美零售“全场景、全链路、全服务、全模式 ”的整体升级,国美APP也于2021年1月正式更名为“真快乐”,知情人士透露,黄光裕在真快乐项目上花费近10亿元。年报显示,2021年“真快乐”APP日活近300万,彼时远远落后竞争对手京东的5.7亿和拼多多的8.69亿,此后也反响平平。此前有离职员工表示,“真快乐”APP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几乎所有流行的媒介元素都拥有,却一直不清楚产品定位是什么。

  据悉,黄光裕的新战略实施一年后,国美电器仍旧显示亏损,国美零售2022年中报显示,该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21.09亿元,同比下滑53.46%,较去年同期腰斩;净利润亏损29.66亿元,同比扩大50.24%。

  但国美并未放弃转型的脚步,希望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打造第二增长点。借助国美成立36周年庆的由头,2022年11月24日,国美电器宣布以直播带货为重心,搭建全国门店直播网络,并且开始推行一种私域分销制度“全民推手”,鼓励国美员工以及社会各类人员利用自己的私域渠道分享平台商品以及赚取佣金。2022年12月30日,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等高层亲自走进“真快乐”APP的直播间,邀请前央视节目主持人和明星一同卖货。但这些动作都未能在市场上引起预期的广泛关注。

  或也因此,黄光裕曾于2022年发布《致国美零售朋友们的一封信》,无奈承认“重回巅峰”的目标与现实有一定差距。但同时他又提出新的目标:在2025年要“明显超越历史最好水平”。事实上,即使公司已经债台高筑,国美方面仍旧没有放弃拓展新业务的脚步。财报显示,国美未来的经营计划除了传统家电租赁、谋求出海等常见业务外,还准备跨界建设国美汽车体验馆。

  据悉,国美汽车体验馆近日已经开放加盟。据了解,国美汽车体验馆项目将为加盟者提供汽车销售供应链整合服务,为消费者建立选车、购车和用车的平台。有国美内部人员透露,国美汽车体验馆项目将和国内外汽车品牌建立合作关系,经营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汽车商品。此外,国美汽车体验馆还将在汽车衍生产品方面发力,加盟者能够借助国美汽车体验馆的供应链资源,向消费者提供保险、购车金融分期、车后产品等服务。

  除了财报上显示的计划外,早在去年11月,就有消息称,国美计划3年开一万家“国美超市”。该消息传出后,国美零售股价一度暴涨96.77%。国美零售随后不久澄清,拟开展的超市业务并非集团总部业务,而是由黄光裕及其关联方与独立第三方合作经营。不过国美零售方面也表示,“公司不排除未来探索零售新项目机会的可能性”。

  不久后,今年4月,国美在杭州举行“2024即时出发”发布会,宣布入局即时零售赛道,正式发布旗下“国美即时仓”及“国美便利店”。据了解,国美超市以单店单品类的模式运营,包含了线下实体门店与线上直播。在销售品类上,目前其宣传重点是零食与水饮,并有较多会员折扣玩法,定位上偏向近年来大火的折扣零食店。据悉,目前国美超市在广州有6个直营店,深圳一家直营店也将在6月上线,其他省市的店还在推进中。

  除此之外,今年五一期间,一家位于湖南长沙的乐尔乐超市在其官方视频号发布消息,称中国前首富黄光裕深夜造访乐尔乐超市旗下的门店、仓储中心,而且双方还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书》。但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包括黄光裕和乐尔乐超市均未透露双方的合作内容。但外界普遍猜测黄光裕可能要进军新零售领域,并积极寻找合作机会,拓展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三年来,黄光裕一边探索新业务,一边减持国美股票。从2021年年底,黄光裕连续几十次减持国美股票,套现近20亿港币,截至发稿时国美股价跌到了已不足0.03港元。

  不过国美超市、国美汽车体验馆等新业态能否重新换得消费者的信任仍旧是个未知数。旧洞未补,又挖新坑,所剩无几的国美,还能在市场上激起多大的水花,仍需要时间印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