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04 07:53:40 股吧网页版
又有企业撞美国生物法案“暗礁” 金斯瑞生物科技遇“黑色星期一” 盘中大跌近25%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杨燕

K图 01548_0

  来自大洋彼岸的一封信,成了掀起暴风雨的那只蝴蝶翅膀,降落在金斯瑞生物科技的“黑色星期一”。

  6月3日上午,金斯瑞生物科技开盘后就急速走低,盘中最大跌幅一度超过25%,截至收盘,股价报收8.23港元/股,跌幅收窄为17.7%。

  暴跌缘由并不难猜,5月30日,美国众议院两位委员在致联邦调查局的一封信中表示,对于金斯瑞和美国公司及政府的合作表示担忧,一方面出于对合作美国公司知识产权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担忧合作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生物技术能力。 6月2日,金斯瑞生物科技在公告中进行了相关说明和澄清。

  无独有偶,类似的经历不久前刚刚发生在药明系身上,《生物安全法案》的“爆炸”余波仍在不断震荡影响整个市场。

  金斯瑞“渡劫”

  很多投资者关注金斯瑞生物科技,可能是因为它的子公司传奇生物。2022年初,传奇生物旗下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顺利在美上市,成为国产创新药出海的里程碑之一,西达基奥仑赛也是中国首个获FDA批准的细胞治疗产品。

  不过,从业务属性来看,金斯瑞生物科技的的确确是一家老牌CXO企业,它和药明康德成立于同一年。财报数据显示,CXO业务仍然是金斯瑞生物科技如今的主要营收来源和现金流支柱。

  美国众议院中国委员会官网5月30日发布的信息显示,该委员会高级成员拉贾·克里希纳莫尼和主席约翰·穆莱纳尔致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和美国国家情报总监。

  信中点名了金斯瑞生物科技的三家子公司,分别是百斯杰、传奇生物和金斯瑞蓬勃生物。

  信中还提到,作为一家CDMO企业,金斯瑞生物科技为美国政府实体和企业提供定制基因合成的生产等服务,人们担忧美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或面临潜在风险,以及金斯瑞与美国政企合作或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生物技术能力。

  6月2日晚,金斯瑞生物科技在公告中回复称,公司已经注意到该信函,不过信函中没有宣称公司有任何非法行为。

  金斯瑞生物科技强调,公司没有受到任何政府的控制,将积极与委员会接洽,并帮助对方增进对公司业务的了解,以及公司数十年来致力于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及社会中积极力量的承诺。

  据了解,相比还没完全成长起来的国内创新药市场,“全球化”布局此前一直是CXO企业们的一致特征,也是他们在资本市场享受高估值的底层逻辑。然而,地域摩擦的愈演愈烈,正让“全球化”变成CXO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暗雷。

  有从业者仍然心态积极,在跟《华夏时报》记者的交流过程中表示,国内CXO企业的崛起背后有多重因素,一是全球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升级,以及业内对于成药的时间和成本的进一步把控,二是中国的工程师红利,这两项都是短时间内无法被取代的。

  整体来看,大部分头部CXO企业以海外客户为主,而中小型CXO企业还是聚焦在国内biotech身上。以市值排名靠前的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为例,最初起家时,两家公司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海外企业,随着近些年国内创新药市场的不断增长,收入结构才得以改善。

  这也是为什么当海外市场“矛头”对准CXO公司时,市场犹如惊弓之鸟。

  当然,风暴尚未落地时,就有从业者深受影响。在此前一场行业交流会上,一位医药企业的CEO公开表示,自从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相关消息传出后,一家本已谈妥合作的客户无奈变卦,客户要求企业将生产基地搬迁至东南亚地区,以避免后期可能受到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你的生产线、人员、管理、组织架构等一系列动作的调整,还要考量长期的成本和收益,最终该CEO只能婉拒了合作。

  暗礁丛立的“出海”路

  过去几年间,生物医药行业的类似的“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美黑名单”“预退市名单”……都曾先后上演,CXO行业由于业务和海外地区挂钩的原因,几乎次次首当其冲。

  这一轮的风波则来源于年初美国众议院提出的新版《生物安全法案》(下称《法案》),其中提到,建议禁止与药明系等公司列入予以关注的特定生物技术公司名单。

  美国当地时间5月15日,美国众议院以40票同意,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该法案。美国要求相关公司在2032年之前结束与《法案》所涉公司的合作,这意味着名单中所列公司在美业务将获得8年缓冲期。

  当然,这份《法案》还需经过参议院全体投票表决通过,才能由美国总统将其签署成为法律,未来是否能有所缓和尚待商榷。

  药明康德同样多次发布澄清公告,表明自身在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构成国家安全风险,而且也未曾受到美国政府机构的任何制裁。

  与此同时,以药明生物为代表的头部CXO企业很早就已在布局海外市场的生产基地,耗资巨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类似“生物安全法案”这样的事件出现,“避风港”也并不可靠。

  行业风大浪急、暗礁涌动,细分赛道增长逻辑180°大转弯,大洋彼岸更是时不时就出来个“黑名单”刷下存在感,出海和全球化的路上全是挑战。

  此前有不少企业通过将生产基地搬到东南亚来规避未来可能有的风险,但此举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行业里有几成CXO公司能承担搬到东南亚的成本?

  CXO行业经历了融资降低、增速下滑、订单减少、人员流失的一年,未来会更好还是更差,目前似乎还在迷雾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