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08 20:57:19 股吧网页版
21独家 | 多信源指小米第三款车是增程SUV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01810_0

  增程大军又添一员。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个信源处获悉,小米汽车规划的第三款车为增程SUV车型,主打家用,将在2026年上市。

  小米对第三款车的期待值很高。“这款车光在预研阶段就改过两版方案。”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该知情人士称,在第三款车上,小米正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即将不涉及功能安全的车规级部件用消规级(消费电子)的硬件去进行替换,同时不像传统车厂造车的思路一样在车上做前装,而是交付裸车之后,让用户去进行选装、组装自己的车

  按照此前的规划,小米的发布节奏是三年三款车——纯电轿车小米SU7(2024年)、纯电SUV(2025年)和增程SUV(2026年)。

  21世纪经济报道就以上信息求证小米官方,其公关部门人士对此予以否认。

  但是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悉,在3月底发布小米SU7之后,7月份即将到来的小米发布会,除了会发布手机相关的新品,也给汽车预留了一定的时间——会释放一些新车的信息。

  家用增程SUV,在这个赛道里卖得最好的还是理想汽车。今年6月,理想的单月销量已经达4.78万台,逼近5万。这将近5万的销量里,主力便是增程车型。

  实际上,2023年理想靠着三款增程车型销量一路狂飙时,已经有很多车企开始对标理想做增程。零跑、哪吒、问界、深蓝、智己、岚图等都在着手发布增程车型。

  作为车企新秀,小米也要在家用增程SUV市场里分一杯羹。“当小米开始做增程SUV、用户群体是家庭时,它就瞄准了理想。”一位理想内部员工评价。

  第三款车:严控成本、创新模式

  综合此前媒体的报道,目前小米汽车规划中的车型(包含在售)总共3款:

  * 一款纯电轿车,即为已上市的SU7,内部代号叫摩德纳。SU7总共有3个版本——标准版、Pro版、Max版本,售价分别是21.59万元、24.59万元、29.99万元。

  * 一款纯电SUV,内部代号叫勒芒,对标特斯拉Model Y,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

  * 一款增程SUV,内部代号叫昆仑,目标用户群体为家庭,对标理想,将在2026年推出。

  第一财经此前报道,小米还布局了一款高性能的轿跑版本,和SU7外观相似,产品对标极氪001 FR。后小米官方回应称,该消息不实。而在2024年1月10日发布的《小米汽车答网友100问(完结篇)》中,第75个官方Q&A中有提到——“目前没有SU5,在未来数年里,也没有增程车型。

  和第一款车主打高端不同,小米的第三款车将承担起低价走量的任务。36氪汽车曾报道,小米的第三款车初步规划在15万元左右。

  三年三款车,小米的产品规划和策略相对清晰——小米的第一款车主打高端,第二、第三款车开始进入主流市场,抢占销量。这样一来,小米采用了和理想类似的方案——从高端往低端出牌。

  作为小米从低价走量的车型,内部对第三款车的要求是严格的成本导向。今年年初,欣旺达便已经拿到了这款车的电池定点。选中欣旺达作定点的因素之一是其报价较低。据36氪汽车,目前欣旺达给这款车的报价或在6毛钱每瓦时以下。

  除了强成本导向,小米还会在这款车上进行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实践。

  比如,将不涉及功能安全的车规级部件用消规级(消费电子规则)的硬件去替代。“车内装的座舱相关的摄像头,原来需要用车规级的芯片进行运作,但是因为它并不涉及到安全,小米后续可能会用消规级的芯片去进行支持。”一位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称。

  再比如,不再做很多的前装功能,而是将主动权交给用户,让用户去选装、组装自己的车。该知情人士继续解释道,以前传统车厂造车的思路是车越高级,前装功能越多,让用户去做选配。但是小米思路是,“直接把裸车给到你,用户可以进行组装,将其变成自己想要的车。”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不同的玩法。例如,用在车内的摄像头可以有低端、中端和高端的区别,清晰度也会各有不同,安装的位置也可以不一样。“用户选择的自由度更高了,不喜欢的话还可以拆掉。”

  在SU7发布会上,雷军讲述的重心在车本身的技术而非智能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上。“因为第一款车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智能化好不好,而是传统车企能造好的车,小米能不能造出来。”一位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在第一款车小米SU7上,车本身的操控感是小米更看重的。

  “在接下来的第二、第三款车型上,小米就会着重强调自己的智能化,智能座舱后面可能也会同步沿用自研的AI OS系统。”该知情人士称。

  小米虽然入局晚,但生态强

  “小米造车入局晚,做增程还要再晚两年,接下来这两年,做增程的友商只多不少。小米做增程,无异于虎口夺食。”一位业内人士表达了他的担心。

  目前增程车大概占据两个价格区间,一是高端路线(30万元以上的),如问界、理想;一是主流路线(20万元以下),零跑、深蓝、哪吒等都在布局。

  在家用增程SUV赛道,卖得最好的是理想汽车,今年6月,理想的单月已经交付近4.8万台。

  零跑最先抢占20万级增程车市场。2023年2月,零跑上市C11增程版,销量从当年1月的1139台、2月的3198台,增长到突破2万辆。今年6月,零跑单月销量达20116台。

  今年以来,零跑继续坚持“半价理想”的路线,从外观、内饰、营销、概念都在学习理想。3月,零跑发布C10,号称“半价理想L7”;7月发布C16,奔着“半价理想L8”出牌。

  当小米汽车拜师理想做家用增程SUV、价格下探至20万元时,零跑将变成小米直接的竞争对手之一。

  和同一价格带的友商相比,生态是小米最强的竞争力。

  雷军在小米SU7发布会后的媒体群访中也承认了这一点。“小米一直在研究车规跟消规,到底有多大差别,怎么能把消费的质量提高到车规这样同一个东西,所有地方都能用。当把小米全生态的能力逐步应用到车上,这就是我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小米入局汽车之前,小米就在车企供应链上进行了全面布局。

  2021年9月,小米集团和旗下顺为资本累积投资了近50家汽车领域内的企业,涵盖车规级芯片、激光雷达、智驾软件解决方案、线控执行器、动力电池和电池原材料等领域,富特科技、炯熠电子、禾赛科技等均为小米参股公司。

  因此,在配件的供应上,小米汽车可以用比其他车企更低的价格卖给用户。比如,同样都是车载表盘,小米SU7智能双表盘的配件价格是699元,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有新势力车企提供同样功能的配件,官方标价却超过5000元。

  “小米给汽车做生态配件,可以直接用消费电子的供应链,甚至都不用给这类配件重新开模,这种程度的降本是大部分车厂都比不了的。”一位前小米员工如是评价。

  能否延续爆款,小米还面临很多挑战

  2021年4月,雷军官宣造车,称要“押上人生所有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3年后,小米第一款车SU7正式上市,这款车也没有辜负期待。官方数据显示,SU7上市27分钟内大定订单突破5万,发布后24小时收获近9万订单。2022年理想L9刚上市的时候,这台被称为“500万以内最好的SUV”上市72小时后收到的订单也才超过3万台。

  今年5月,小米汽车的锁单量已经超过了10万大关。

  SU7一炮而红,行业纷纷开始审视这位后加入的造车新秀。擅长向优秀者学习的理想汽车,也将小米纳入了学习对象。一位接近理想汽车的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小米SU7订单大爆之后,李想给战略部下发了学习小米如何做营销、品牌的指令。

  小米汽车也复盘过SU7大卖的原因。在一次内部庆功宴上,营销成功被他们认为是新车大爆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车上市发布之前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错,控制住了消费者的预期。”一位接近小米汽车的知情人士称。

  从营销上来说,小米SU7无疑是成功的,但这款车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交付便是其要面临的首要问题。5月24日,小米汽车官方称,工厂在6月将开启“双班”制。小米汽车也将年交付目标从原来的8万台,上调到10万辆、同时冲刺12万台。粗略估算,从7月份开始,小米汽车平均每月的交付量需要保持在1.2万台以上,才有望顺利完成10万台年交付目标。

  工厂的产能在追赶,用户的提车周期在提速,但并不明显,用户依然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提车。小米汽车APP显示,目前Pro版车型交付时间提速至21-24周,Max版本下单仍需等待29-32周。

  摆在小米第一款车面前的难关还有很多,而第三款车要做销量担当,要过的难关更多。

  正如雷军在今年小米投资者大会上所说,目前小米SU7只是获得了初步成功,这只是意味着小米上牌桌了,“现在谈成功还为时过早”,小米还经历品质、交付、服务三个坎,才能真正成功

  当流量过去,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小米的第二款、第三款车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谁也无法保证下一款车一定能成功,即便是擅长做爆款的理想。

  但小米想出了打法,其第三款车进入家用增程SUV赛道,想用理想一半的价格去打造和理想一样的体验,同时借助此前积累的供应链投资布局,叠加生态优势,上了牌桌的小米,还想赢得更多场胜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