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3-07-19 17:51:27 股吧网页版
核心产品发力 微创脑科学上半年扭亏为盈 能否坐稳微创系创收第二把交椅?
来源:科创板日报 作者:郑炳巽


K图 02172_0

  近日,微创脑科学(02172.HK)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正面盈利预告》。指出,截至2023年6月底,实现收入约2.9亿元至3.1亿元,同比上涨41%-51%;营业利润约7500万元至9000万元,同比上涨452%-563%;净利润约4500万元至6000万元,与去年相比扭亏为盈

  消息一出,7月18日开盘,微创脑科学股价上涨近3%,不过后续涨幅乏力。截至当天收盘微涨0.88%,收13.76港元/股。

  ▌核心产品与新产品共同发力

  资料显示,微创脑科学是中国最早进入神经介入治疗领域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专注于神经介入治疗领域高端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开发。

  根据《盈利预告》,微创脑科学2023年上半年实现盈利,主要归功于市场份额领先产品及新产品的共同发力,巩固并抢占市场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截至2022年底,微创脑科学共有13款产品实现商业化,包括10款治疗产品和3款通路产品。

image

  10款治疗产品中,有一半是用于“出血性脑卒中”,3款用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剩下2款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而这三大神经血管疾病领域,正是微创脑科学当下收入的主要来源。

  实际上,《盈利预告》中所点名的6款创收产品,便有5款用于上述三大领域,包括:Tubridge密网支架、NUMEN弹簧圈、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Diveer球囊导管、Neurohawk取栓支架。另有1款U-track支撑导管,属于通路产品。

  不同领域产品对微创脑科学的收入贡献,可以从2022年报里一探究竟。当年,微创脑科学实现营收5.47亿元,同比增长42.99%,其中,来自治疗产品的收入超过82%,通路产品贡献了近17%

  具体来看,出血性脑卒中产品实现收入2.996亿元,同比增长40.0%,占收入54.77%;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实现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31.6%,占收入27.1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首次实现收入520万元,占收入约1个百分点。通路产品实现收入9242万元,同比增长69.7%。

image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若按2022年销售收入计算,微创脑科学是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前五大参与者中唯一的中国公司,市场份额约为8%,居国产品牌第一。

  ▌能否坐稳创收第二把交椅?

  事实上,微创脑科学在发布这份《盈利预告》之前,也曾经对外发布过一份2022年盈利预告。只不过,当时的报告里采用了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指标,得出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为1亿元至1.2亿元。直至最终年报发布,经调整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38.9%。

  实际上,若不看经调整后的数据,微创脑科学2022年实际净亏损2.47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18亿元,而上一年为盈利2.42亿元。相比之下,2023上半年《盈利预告》不再采用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指标,这也意味着,在经历了2022年的亏损之后,微创脑科学将重新扭亏为盈。

image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作为“微创系”6家已上市的企业之一,微创脑科学是除了持续盈利的心脉医疗(688016.SH)以外,最有望持续创造利润的一家

  以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作为衡量指标,微创医疗(0835.HK)这一数据为-30.72亿元,同比下降27.87%;微创机器人(2252.HK)为-11.24亿元,同比下降87.51%;心通医疗(2160.HK)为-3.81亿元,同比下降102.25%;微电生理(688351.SH)为-1139.33万元,同比增长61.54%。

  而心脉医疗这一数据在2020-2022年间均为正,分别为1.91亿元、2.88亿元、3.24亿元。

  微创脑科学在2022年报中透露,当年新开拓近500家医院,公司产品已累计在全国2600家医院中支持约12.5万台手术,分销网络遍布31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海外方面,已经在美、英等地成立4家海外公司,产品在7个海外市场实现商业化。

  截至2022年底,前五大客户为微创脑科学带来的收入占全年收入的比例为89%,相比于2020年及2021年的98.4%、93.5%,开始有所下降。

  那么,微创脑科学是否有望维持盈利,坐稳微创系创收第二把交椅,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答案

  这里顺带一提,微创系家族的另一位成员“微创心律”,也于今年5月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文件,这是一家研发驱动的商业阶段医疗技术公司,专长用于心律管理(CRM)的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2020-2022年,微创心律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5亿元、-5.98亿元、-7.36亿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