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李宁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5-30 16:31:29 股吧网页版
科技创新 李宁突围
来源:界面新闻


K图 02331_0

  2024年是体育大年,将成为体育竞技的最顶级战场。专业竞技背后,是比赛装备产品的专业运动属性,是体育运动领域的“军备竞赛”。

  无独有偶,以国产运动品牌领先者李宁为代表,几乎所有的运动品牌都在加码“科技创新”竞赛。这种竞争,包括运动鞋类产品的中底技术、大底技术、鞋面技术,也包括运动服饰的面料技术,还包括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环保技术等。

  2024年5月29日,李宁在北京举办了“以我之名科技李宁”主题科技大秀,集中呈现了品牌30多年历史上的科技研发历程和最新技术成就。在发布会上,李宁发布了为前掌跑法的极致竞速运动员而生顶级竞速跑鞋龙雀、由超级碳板和超级弜结构加持的绝影3代跑鞋、以及防暴雨双透纳米科技。同时,李宁还宣布在鞋环保科技上取得突破,将推出全降解的专业运动鞋,以科技创新支持环保实践。

  这些高精尖科技背后,是李宁持续的研发投入、强化专业运动根基的集中展现,也代表着对于“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核心经营策略上的纵深挖掘成果。

  “卷”科技创新,运动品牌的必答题

  近些年,从瑜伽健身、露营攀山、到城市马拉松,运动领域的趋势和潮流一直在变。不过,在变化的市场趋势面前,真正能够立住一个运动品牌的,还是专业运动属性。

  由体操王子李宁先生创立的李宁,在所有运动品牌中,可以说是天然就带有专业运动基因的。

  在2023年财报会上,李宁这样说道:“李宁品牌坚持走‘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策略,跟我们公司的成长基因有关,跟我的运动员经历有关。我创建李宁公司的目的,就是希望做一个专业运动品牌,能够服务到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我们希望做的是这个品牌,它不断进入到各个运动品类,比如跑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足球,在每个品类里有专业产品,去服务运动人群,把体育精神注入在我们整个服务和运营里,所以这是我想做企业的初衷。”

  “驱动我们把对运动需求的理解、对运动表现的追求放在首位”,这是李宁品牌对“运动员基因”对企业影响的一句重要阐释。“如何更好地为运动员和广大的运动爱好者服务,是我们永远的课题。”李宁集团联席CEO钱炜在现场致辞表示。

  浓烈的专业运动属性,需要科技赋能的产品。而科技赋能,则需要背后的科技研发作为支撑。以跑鞋为例,中底技术是专业运动跑鞋的根基技术,而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品牌最卷的技术类目。

  据李宁集团鞋研发创新系统总经理徐剑光,“中底科技是运动鞋中最核心的技术,犹如汽车发动机般的存在。”2019年李宁率先在国内推出新一代超临界发泡中底技术——李宁轻弹科技,极大地影响了行业中底科技发展方向。2023年,科技已经应用在超过60%的李宁鞋款上,覆盖跑鞋、篮球鞋、健身、羽毛球以及运动生活,成为李宁鞋产品发展的重要引擎。

  五年过去,今年李宁又在科技的基础上对材料发泡工艺进行大幅创新,推出新一代超科技,以此为基础,推动李宁“超级跑鞋”龙雀的诞生。龙雀将是超科技也首次在跑鞋上应用,带来极致轻弹的中底支持,单只重量低于89g,全新弜结构,为前掌跑法的极致竞速运动员而生。在欧洲万米冠军、法国马拉松纪录保持者AMDOUNI Morhad 眼里,这就是他想要的一双超轻、超技术的跑鞋。正是李宁在中底科技、结构科技上的持续迭代创新,才为产品创新带来“发动燃料”。

  这些重要的科技升级背后,离不开研发投入。1998年李宁公司正式成立佛山产品设计开发中心,成为国内最早创建独立设计开发中心的中国运动品牌,这也成为了李宁科技创新之路的起点。

  从2004年李宁推出第一个自主研发的中底技术,到今天李宁已经拥有了6大核心创新科技,正如钱炜在现场致辞中所说,‘’‘科技创新’不是一句浮于空中的简单口号,而是李宁实实在在的成长主线。

  科技研发+运动科学“双驱”,李宁获市场+赛场“双丰收”

  创立以来,李宁积累了行业领先的体育行业洞察力、运动项目理解力、运动产品研发开发能力,创新科技的加持,支持李宁满足运动需求、把握运动趋势,更好地服务运动员和运动者。

  2019年以来,以科技为起点,李宁的科技创新呈现井喷之势。徐剑光认为,这样的爆发主要源于运动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两大支柱的构建和完善。

  其中,科技研发是推动产品创新的关键因素,它为产品创新带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产品研发带来新思路,新方法。以此为基础,李宁构建了中底、大底、鞋面、结构等四大科技平台。“通过科技研发打造科技平台并不断推动科技平台向前发展,以此推动产品科技向前发展,这是李宁产品力快速提升的原因,”徐剑光表示。

  但他也强调,“基于材料科技的研发创新是有天花板的,而基于运动科学研究成果应用的创新是没有上限的。”虽然这更考验一个品牌对运动的理解、对产品的理解和对科技研发及应用的驾驭能力,考验研发团队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融合与项目创新与实施能力,但这必然是运动品牌未来产品研发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是李宁研发创新系统目前和未来的重点发力方向。

  据介绍,目前李宁研发创新团队除了资深的制鞋专家,还加入了许多由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高分子材料学、纺织学、结构力学、机械工程、计算机应用、工业设计等多学科交叉的高级研发人才。硬件方面,李宁在北京总部搭建了3000平米的运动科学研究中心,配置了完善的科研仪器设备,同时,李宁在广西研发基地已有规划建设中,那将是一个面积达8000平米的运动科学研究中心。

  多年的研发投入,2019年后的大力加码,带来了李宁在专业运动层面的领先和前瞻性。鞋类产品的销售连续飘红,这是消费市场给予的积极回应。

  与2019年科技井喷势头同步的是,2019年李宁鞋类业务营收同比大涨32.3%,李宁鞋类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近5个百分点。在2023年,李宁鞋类业务营收已达133.9亿元,是2018年时的近三倍。钱炜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曾提到,“2023年,我们跑步品类流水增长40%的动力,首先是好产品。2022年我们第一次有一双跑鞋卖出300万双,是超轻19。在2023年,超轻20、赤兔6&6Pro和飞电3Challenger三个系列总销量达900万双。李宁整个科技平台与产品的功能、专业科技水平,带动了跑步品类整体销售量的大幅增长。”

  在国内运动消费竞争最激烈的跑鞋市场,李宁也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在专业马拉松赛事中,依托于、弜等核心自主科技,截至2023年底,李宁定位跑步竞速比赛的飞电系列共计助力国内外精英运动员103次夺冠、194次登台。塞维利亚马拉松上,飞电3 ULTRA助力运动员创造中国跑鞋马拉松最快速度纪录,推动中国跑鞋进入“203时代”(2小时3分)。

  从赛场和市场的认可来看,李宁在运动鞋类科技上构筑起的技术壁垒,是作为专业运动品牌能够多年保持增长的内核动力。

  科技长跑,跑得更快还要跑得更远

  据李宁公司汇总,过去10年中李宁研发投入总计已超30亿,为聚焦产品科技创新升级,完善专业运动产品矩阵提供了强大后盾。其中,2023年李宁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6%。

  连续多年的研发投入,研发科技和运动科技的结合,最终服务于“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核心经营策略,也带来了李宁科技所具备的系统化、平台化实力,最终使李宁拥有了运动品类扩容、品类产品矩阵化、以及产品系列迭代的综合能力。

科技李宁三大应用实力

  品类扩容能力方面,包括上述提到的跑步、篮球、羽毛球、运动生活等多元化运动品类,也包括像跑步细分下的越野跑鞋产品,比如2023年李宁推出首款专业越野跑鞋的卢系列。这种系统平台实力,意味着李宁要想拓展包括户外、冰雪、网球等一个新的运动品类,都能站在坚实的“科技地基”之上。

  以成熟的中底技术为代表,李宁基于中底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止应用于跑鞋,也可以引入篮球鞋类产品,甚至相关技术可以引入乒羽鞋类。以李宁签约的“金牌之师”中国乒乓球队为例,乒乓球鞋产品,对技术要求极为苛刻,摩擦力、包裹性等等要求极高。那么消费者的选择必然是——马龙和陈梦选择了什么品牌的球鞋,自然意味着这款球鞋研发设计精良,并且经过了顶级竞技场的严苛测试。

  而这就是李宁设立运动科学研究中心,多年研发投入,赋能多品类的呈现,也是李宁品牌的鞋类产品线能够做到国内市场覆盖品类最广的底气

  而品类产品矩阵化能力,则主要致力于像跑步和篮球这样的大型细分市场。以跑步品类为例,李宁已经拥有覆盖日常慢跑的超轻系列、进阶训练的赤兔系列、竞速比赛的飞电系列、以及跑进山野的的卢系列四个大类,依托、弜、GCU等核心科技,搭建起全场景的专业跑鞋矩阵,全面覆盖从入门、进阶到专业竞速的跑者,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系列产品迭代能力,同样依托于李宁的平台化能力。以跑鞋为例,在李宁跑鞋每个大类中的明星产品,如绝影系列、赤兔系列和飞电系列,几乎每一两年,都可以进行迭代,且受到市场欢迎。目前赤兔已经发展到第7代,超轻系列跑鞋更是推动李宁成为唯一拥有超过20年迭代产品的中国运动品牌。李宁的“驭帅”“韦德之道”篮球鞋,分别已经迭代了18代和11代,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成为经典的产品IP。

  某种程度上,李宁围绕科技创新的投入布局,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科技研发能力强化,产品竞争力增强,公司整体运营围绕专业运动产品同步提升,最终带来的业绩增长,反哺到科技研发投入,在横向和纵深上,都有一个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

  事实上,专业运动一直都是李宁的根基。当一个专业运动品牌想要更好服务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时,自然要狂卷科技创新,答好这道必答题。

  以中国运动品牌而言,这个答案,就像李宁在本次科技大秀中呈现的那样:拿出深厚硬核的科技实力,来面对国内竞争愈加激烈的运动消费市场,也将会有更足的底气,去考量未来真正意义上的出海布局——只有真正构建起技术壁垒,中国运动品牌的专业运动产品,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