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于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大家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互联网背后存在的巨大陷阱。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的便利,诈骗手段不断高科技化与精细化,能够精准地利用人们的贪婪、恐惧和信任感等心理,设计出各种诱人的陷阱,比如钓鱼软件、电信诈骗、信息泄露等。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下如何防范这些网络安全陷阱!
01 网络安全陷阱案例
为了帮助大家提升防范意识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案例一起学习下。
案例一:在江西打工的王某接到一个电话,显示是个陌生的个人号码,对方自称是某银行客户经理,告知王某其信用良好,有资格提高其信用卡的透支额度。王某心想信用卡额度高点比较方便,银行打来一些营销电话也正常,还不用去网点,便应允了。按照对方要求,王某将自己在该银行办理的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卡背面数字验证码等信息告诉了对方。随后,对方称银行正在审核,需要王某提供动态密码确认,王某信以为真,便提供给了对方,直到信用卡被盗刷。
这属于冒充银行客服类诈骗:违法人员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信息,冒充银行客服人员,发送虚假的银行卡查询链接,要求被害人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卡号及密码并引诱被害人告知银行短信验证码,从而划走资金,导致被害人财产损失。
温馨提示各位南粉,接到陌生电话必须核实对方身份,对于自称工作人员的人,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对于所谓“工作人员”发来的链接或二维码,不点击、不扫描,避免遭受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的侵害。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案例二:李女士忽然收到了自己的老同学“贾某”微信好友申请她便加了对方的微信,并在对方的要求下转入了QQ聊天,进入QQ聊天之后,这名“贾某”主动发来了视频通话邀请。视频通话虽然只有短短的16秒,但李女士确实看到了所谓老同学的样貌。李女士确信和自己交流的就是老同学“贾某”无疑。
随后这位老同学向李女士索要了银行卡号,接着便声称已经向李女士的账户转了196万元,同时还发来了一张“银行转账记录”截图。在收款未到账的情况下,这位所谓的老同学极力说服李女士先垫付资金。基于对老同学的信任,加上已经视频通话核实了身份,李女士将自己手里的40万元转入了对方提供的一个银行账号。随后李女士感觉到事有蹊跷并拨打了真正的老同学电话,这才发现被骗了,随即便报了警。
这属于“AI换脸”类诈骗:不法分子利用深度学习算法精准地识别视频中的人脸图像,并将人脸特征与目标人脸图像进行匹配、替换、融合,最后通过图像与音频合成的方式生成逼真度较高的虚假换脸视频冒充他人进行诈骗活动。
温馨提示各位南粉,对不明身份者发来的音视频通话保持警惕,特别是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金钱的请求,在转账前要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对方身份。可通过要求对方在脸部面前挥手、摁鼻子、摁脸或者询问只有对方知道的问题等方式验证真伪。做好日常信息安全保护,加强对人脸、声纹、指纹等生物特征数据的安全防护。
02 如何防范?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还有征信修复类诈骗,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等,骗局的形式多样而精细,让大家往往防不胜防。那如何防范呢?
一是学习反诈知识,增强反诈意识。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二是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在相关网站输入账号、手机号码等重要信息前要谨慎核实域名真实性。
三是投资理财、网络购物应选择正规渠道,避免在无资质或不合规的平台进行投资;网络购物时应选择官方平台进行交易,避免脱离平台进行交流。
四是主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利用APP的预警劝阻、快速举报、远程身份账号验证等功能增强防范能力。
遭遇诈骗后应第一时间报警并联系银行对相关银行账户进行冻结,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追缴被骗款等工作。
最后希望大家能时刻保持学习网络安全,树立网络安全意识,筑牢网络安全防线,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
#九月基金投资策略#
$南方1-3年国开债A(OTCFUND|006491)$
$南方天天利货币B(OTCFUND|003474)$
摘自:南南说理财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本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指数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